工程教育理念下的价值塑造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月26期   作者:丁亚楠
[导读] 无论从学生培养角度还是行业需求角度,学生终身更好的发展,
        丁亚楠
        中国民航大学 空管学院 300300
        摘要:无论从学生培养角度还是行业需求角度,学生终身更好的发展,是学生工作宗旨。而价值塑造,是实现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根本目标。本课题以工程教育理念为基础,结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工作特点,以学生在校期间的二三四课题为平台,探索提升学生长远发展动力的有效方案,充分发挥价值塑造功能,将大学期间的学生培养效果延伸到工作后的发展。
1.研究目标
        交通运输专业作为民航特色专业,学生培养既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又要面向行业,为民航大发展输送人才。201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公布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结论,中国民航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再次以全国工程教育认证最高等级的6年有效期,通过认证。近年来,交通运输专业学生高考分数持续提升,学生在校成绩也有所提高。按照此趋势,应更好的符合用人单位需求。但是近几年得到一线单位反馈,学生进入岗位之后,现实表现并不如预期。单位集中反馈出来两点问题:1学生上手快,但持续发展动力不足。2组织纪律性需要加强。从学生工作角度分析这两个问题,我们发现,学生成绩、技能的提高并不能直接助力学生入职后的发展。本课题以工程教育理念为基础,结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工作特点,以学生在校期间的二三四课题为平台,探索提升学生长远发展动力的有效方案,充分发挥价值塑造功能,将大学期间的学生培养效果延伸到工作后的发展。
        
2. 研究基础
        管制员作为民航一线工作人员,安全责任重大。对管制员的培养选拔一直是民航系统的重要工作。随着各高校管制专业入学成绩提高和加一培养门槛提升,管制员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水平有所提高。管制人为因素导致的不安全事件中,因知识技能不足占比不高。2016年1-8月累计发生空管责任原因不安全事件14起,在14起不安全事件中,全因管制人员“错忘漏”导致。
        除此之外,随着时代发展,新入职管制员以90后为主,思维更加发散,自我意识更强,管制员主动离职转岗的比例远大于由于技术能力被迫转岗比例。在2018年10月份,针对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做了工作满意度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47份,调查结果如下: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大部分从业人员认为自己适合岗位需求,签派岗位工作满意度好于管制岗位,管制员对工作充满希望的比例不高,且超过半数的人有过离开本职岗位的想法。这和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反馈“学生上手快,但持续发展动力不足”高度一致。在组织纪律性上,民航一线从业人员安全责任和压力重大,容不得半点差错,要求有稳定的工作表现和专注能力,坚决杜绝由于“错忘漏”导致的重大损失。而管制员和签派员的流失对于用人单位也是重大损失,成熟的管制员签派员对于本单位情况比较了解,且培养周期较长。目前用人单位筛选学生主要观测学习成绩、证书或技能、心理素质等,这些指标可以很好的筛选出能够胜任工作的学生,但是工作后对于单位的认同,和组织纪律性很看观测到,这也是目前学生进入单位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现存问题出发,以工程教育理念和标准,对问题进行反思,探索通过发挥价值塑造功能解决问题的方案。
        3.主要内容
        (1)需要塑造怎样的价值
        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勇说过:工程教育强调责任意识的教育,要培养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工程师,有高尚道德的工程师,有灵魂的工程师。因此,工程教育必须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未来的工程师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民航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不仅要符合立德树人的总目标,还要结合行业特色。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民航精神共同引领下对学生进行塑造。而“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正是解决工作疏忽大意和发展动力不足的顶层设计方案。因此,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民航精神进行领会思考,研究行之有效的价值引领培养方案。
(2)如何进行价值塑造
        价值塑造不是结果导向的,而是注重过程的。需要学生在过程中进行思考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具体在日常培养中需要三个关键环节。
①价值引领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民航企业文化和素质需求为切入点,通过二三四课堂开展多种教育活动。通过讲座交流、一线岗位实践、宿舍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当代民航精神进行宣传引领,将教育活动贯穿到学生方方面面。
②价值认同
        帮助学生在职业发展和生活追求上找到目标,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民航事业发展有机结合,将个人抱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民航事业发展形成一致统一。
③价值内化
        引导学生广泛交流,深入思考,在学习中总结规律,在活动中激发发展动机。使得学生对于教育内容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在教育过程中寻找答案,结合专业去寻求个人发展。
         


        
        通过重新设计工作思路,体现教育过程的价值引领和价值塑造功能,将工作效果由在校表现延伸到工作岗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