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运廷
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郴州市第五完全中学 423000
【摘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长时间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很少提出问题,有深度和意义的问题更少,使中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意识受到了制约与影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类似的问题却不知道怎么去回答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老师将问题意识重视起来,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培养;问题意识;策略
引言
问题意识,就是指学生对老师所教的知识进行提问的意识。在学习中通过对所学知识产生疑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探究心理,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提高认识和重视程度,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1]。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一)课堂主体位置不明确
在历史教学课堂中,老师往往忘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部分老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占据了课堂的主体地位,老师只顾着一味给学生输送知识,忘记了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理解,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知识和机械性学习的一个状态,老师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的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只是单纯的给学生灌输一些书本上的知识,很少帮学生扩展一些课外的知识,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都很片面化,学生无法深刻的了解历史知识,只能靠着书本上的知识来了解历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足,学生难以有效的扩展历史学习的空间[2]。
(三)教学模式的传统
老师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始终是以一个传统的教学方式教授学生知识,灌输式教学,对历史问题的处理和分析上缺乏针对性,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的转变。
二、历史课堂中培养问题意识的意义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在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时,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进而了解自己所不懂的地方,在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加深对不懂的问题所给出的讲解的印象,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印象。因此要加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和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健全 的人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学生学会在教学中进行自主的探索和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效率的提升。
三、在历史课堂中培养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大多数历史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都只遵循课本上是知识,课后问题也要求学生遵循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解答,并没有给学生一些自己思考问题的机会,导致每个学生所回答的答案都是一模一样的,规定以书本上标准答案来回答只会局限学生的思维,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查阅丰富的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每个学生的答案不需要一模一样,因为每个学生的思考不同,查阅的资料不同,学习方式不同,所以答案也会有所不同[3]。
例如在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中,讲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时,不同方面的层次理解上有不同的见解,如1.政治上方面,①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国家的最高管理者称皇帝,皇帝手握全国的军政大权;③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④在地方推行郡县制。2.文化上:把全国的文字进行了统一(把小篆作为通用文字)。3.经济上,将全国的货币进行了统一。4.在交通上:统一规定了制作车辆的要求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5.在军事上:下令修筑了长城,用来抵制匈奴,开凿了河流通道,统一岭南以及东南沿海地区。6.在思想上: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学生回答其中的几个方面也是正确的回答。
(二)借助多媒体合理利用资源
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下,要注重多媒体等智能科技的合理利用,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帮助,实现信息共享和合理的利用资源,使教学资源变得丰富,扩展学生们了解和学习到课本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例如在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中,在讲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抗击八国联军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纪录片给学生学习,在观看历史纪录片的同时对照书本知识,对书本上没有提到的历史事件内容,就会产生疑问,当学生对历史产生了兴趣后,才会有对历史进行探究的想法,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才会对历史上所发生的事件产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提出自己所不能理解的问题向老师进行请教,老师只要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一些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查阅,促进学生进行思考,推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三)增强师生的互动,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要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只有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的参与进行,主动提出问题与老师进行探讨。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语气,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认可,学生在得到认可后,才会更加积极主动的与老师进行交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
例如在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时,首先布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训练,将其作为课前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问题训练,增加学生对接下来要学到的新课内容的一些认识,做好学习准备,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设立情景,引导学生探究意识,如开办一个作坊,都需要考虑或准备哪些条件?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或与老师讨论,得出想要开办作坊必须所要准备的条件有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技术人才和广大的市场。在课堂的最后,老师可以留给学生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里学到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回答,从而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印象。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产生疑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探究心理,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实现全面的发展[4]。
【参考文献】:
[1]程旻蕾.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30):113-114.
[2]郭沫环.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和原则[J].考试周刊,2013(03):141.
[3]卢丹.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J].新课程·中旬,2014,(12):94-94.
[4]陈红平.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双语学习(乌鲁木齐),2018,(11):8,10.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初中生学习能力差异的作业设计与批改创新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XJK20CJC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