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视域下民族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探析——以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萨满轧染传统民族手工技艺为例

发表时间:202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月26期   作者:卢令
[导读] 传统工艺是民族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就
        卢令
        辽宁省大连市经贸高级中学 116029
        摘要:传统工艺是民族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笔者从助力精准扶贫的视角,探讨文旅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工艺创新发展可能性与意义,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关键词:文化旅游  传统工艺  精准扶贫
一 萨满轧染文旅产品设计研发现状
        笔者以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之选修模块之萨满轧染传统工艺校本课程为依托,挖掘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及其潜在的艺术特色。运用专业艺术手法进行二次设计和创作,设计出历史与文化特色相结合的民族文化工艺品。成立传统工艺社团,制度性传承与设计研究,探索具有市场潜力的萨满轧染工艺产品,最终形成产业化生产及销售模式。
二 结合“文化+旅游”定制产品 释放发展新动力
        笔者调研大连地区文旅市场,以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为基础,结合民族工艺品属性与文创产品内涵品质特点,设计出基于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十二生肖明信片和二十四自然神祗书签,两次参加夏季达沃斯文化晚宴展演,产品得到了国内外与会者的青睐。
        萨满轧染具有丰富多样的图案造型,包括写实型造型、抽象型造型、装饰型造型和组合型造型等。涵盖了从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描摹到人文世界的刻画各个方面,反映出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生活的热爱。另外,由于工艺的特殊性,既保留了设计者理念,又会呈现出一些设计之外的偶然变化。从传统到现代,萨满轧染题材丰富,图案造型特色鲜明,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如文创作品《火神降瘟》根据第四代传承人教凤贤老师火神“托阿恩都里”大胜瘟神、并将八方瘟毒收于火葫芦中的满族民间传说而设计,在第一届中等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柳州联盟“艺匠”杯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获得金奖。
三 精准对接 激发主动脱贫内生动力  
        笔者在部分民族乡村调研了解到:一部分贫困户缺乏自我脱贫的决心、勇气和行动。有的认为扶贫就是国家给钱给物,只图眼前的实惠,存在“等靠要”思想,出现了“上急下不急、外热内冷淡”的现象。因此要完善对接、帮扶、引导机制、助推机制。

让扶贫工作成为“政策漏斗”“精确滴灌”的管道,成为群众欢迎、干部满意的脱贫“催化剂”和致富“助推器”。实现精准对接即帮扶双方围绕真实的问题,综合利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人文艺术等学科知识,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经历分析方案、搜集资料、分析数据、设计解决方案等迭代活动,最终形成方案或作品。如网络热销的文创产品《吉祥如意》采用大红色背景,既是传统的喜庆吉祥色又有驱邪之意。天圆地方的外型既表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有财源滚滚的美好愿望。满文“吉祥”的艺术体与汉字“吉祥如意”相呼应,象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吉”左右两侧分别为大连市非遗项目萨满轧染图形符号鹰神和猎神的创造性转化与运用,寓意“自强不息”和“收获”,反映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受到消费者欢迎。
        同时,要坚持激励导向提高群众参与度,运用市场手段推进扶贫开发,让他们有机会或责任根据他们自己的需求与意愿参与扶贫开发的全过程,并借此改造贫困农户的依赖思想和守旧意识,逐步提高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鼓励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发展产业,引导传统工艺带头人以“传帮带”的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促进贫困户在产业链上持续稳定增收,加快实现精准脱贫。
四 “手工艺+产业”模式带动贫困群众致富增收
        民族传统手工艺是民族地区原生态手工艺技艺,推动其产业化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提高民族工艺产业发展既需要通过政府主动搭台、企业创新实践、帮扶对象自主创业、贫困群众广泛参与等方式,也需聚合各方面社会资源,在产品设计、工艺提升、打造品牌、扩大市场等方面对民族工艺进行支持,让互联网+传统民族手工艺产业,助力民众增加收入。同时借助互联网的优势,积极拓展渠道,构建以现代电子商务平台为主、传统营销手段为辅的现代营销网络,逐步建立完善手工艺产业电子商务平台,从而提高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的品牌化程度。积极争取民族文旅纪念品设计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相结合,提升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感和国际化。积极开展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一带一路”沿线国非遗文化传播进行分析研究,提取设计元素。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一带一路”旅游纪念品,展现民族特色旅游纪念品新形象,提升非遗文化在国内和国际的影响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手工艺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让民族手工艺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就要立足传统、重拾传统,让手工艺焕发新生的过程,也是引导群众自立自强、重塑自尊的过程。
参考文献:基于民族非遗文化的传统工艺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新疆教育,2019年第10期119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