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
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摘要: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他尊重儿童,热爱儿童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现今的中国后进生转化这一教育问题中,卢梭的教育思想仍然能够发挥指导性的、全局性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卢梭的教育思想出发,分析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在《爱弥儿》等著作中所蕴涵的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后进生转化的实际问题,探讨卢梭的教育思想对于这一问题的指导价值,从而推动后进生转化问题的有效解决。
关键词:卢梭 自然教育 后进生转化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他的性善论,他提倡教育要顺应自然、率性发展等思想对中国的后进生转化工作具有极其重大的指导和教育意义。
(一)由性善论到爱的教育
卢梭提倡性善论,认为人具有良心、自由、理性这三个天赋的道德情感。他在《爱弥儿》中多次强调良心是得自天赋的道德本能。而良心的内容是自爱和爱人。也就是说,卢梭主张人性本善,人的道德情操是高尚的,在后天的教育中,要推行自爱和爱人的教育。这一点在后进生身上同样适用。我们对后进生要推行爱的教育。多关心和鼓励后进生,推动他们的内在转化。
爱的教育,首先要求教师在班级的教学和管理中要了解和关心后进生。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可能是多样的,老师想要让后进生在思想品德和学习态度上发生
好的转变,首先要做的就是探其本原,深入的了解学生,知道他们后进的原因。有这样一个案例,某班有一名学生,以前成绩一直不错,在校表现也一直良好。但是升入新年级一段时间后,上课变得爱讲话,经常打断老师的课堂教学,下课后还会敲诈同学,不及时回家。这样的情况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屡见不鲜。面对这样的案例,教师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对学生的家庭情况、个人的身心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该班教师采用了家访的形式和对该生周围的同学谈话的方式了解到该生后进主要是父母离异导致的。父母离异后,对孩子的关心变少,该生在家里感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因此在学校表现不好,希望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老师在了解了该生的后进原因后,对他在课堂和学校的行为举动更加理解,于是私下里找他聊天,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上课时鼓励他通过提问的方式积极地参与课堂,一段时间后,该生的后进行为发生了转化。
爱的教育,还要求教师在班级的教学和管理中多鼓励表扬后进生。卢梭强调爱自己和爱他人,反对体罚和责骂学生。这种泛爱式的教育理念在后进生转化问题上可以演化为一种激励式教学。后进生形成的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在心理上缺乏自信。他们内心希望得到认可,但是可能由于某些外在因素的阻碍,导致了他们自卑情绪的产生。卢梭说:“轻率地给孩子下判断的人,是易犯错误的!他们常常比孩子本身更为幼稚。”他认为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去对儿童去作或好或坏的评判。要让特殊的儿童反复而多次地显露他们,在他们的天资经过测验和确实证明之后,再对他们采取特殊的教导方法。在后进生的转化问题上,亦应该遵循这样的教育思想。教师不过早地评判后进生的思想品德的好坏,个人素质的优劣。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和教学中,尽量不去给后进生下定义,不要使用“你就是拖我们班级后腿”类似的话语。而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潜能、特长,多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有利于帮助他们重新构建积极、乐观、自信的心理环境。
(二)由率性发展到合理评价
卢梭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归于自然”,培养“自然人”。中世纪的宿罪论把儿童当作生性顽梗,当然要教育诉之权威原则和高压手段,其结果是斩丧生机和养成奴性,把青年一代弄得死气沉沉。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卢梭主张让人成为天性所造成的人,强调教育应该顺任儿童的天性自然发展。率性发展,不仅要关注儿童不同时期的身心发育水平,遵从教育进程。而且要打破封建教育唯古典学习的内容体式,注重儿童身心调和发展。在后进生的转化问题上,同样如此。
教师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要做到遵循后进生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卢梭提出过“教育阶段论”,明确过在儿童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其年龄、心理特征的不同,以及所要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的差别。后进生作为班级中的不可忽视的学生群体,他们的身心发展的阶段和差异,同样值得关注。如幼儿时期的后进生多存在渴求教师和学生认可的心理,青少年时期的后进生多存在逆反自弃的心理。教师要根据后进生在不同时期的心理表现来对症下药,制定转化方案。
教师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要给予后进生多方面的合理评价。卢梭已经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身心调和、心智通达、有道德、有智慧的人。所以说教育并不是纯粹为了培养有知识的人。学习成绩的好坏也不能成为评判一个学生的优劣的准绳。教师虽然不能改变当今社会重学习成绩评价的趋势,但是仍然要在心中树立标尺,合理去评价后进生,从而推动后进生的转化。在我国的教育实际中,许多后进生虽然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是却有各自的特长和爱好。在卢梭的教育思想中,他们也是“自然人”。教师要学会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且给予正确的评价和引导,这样就能够帮助后进生实现转化。比如某班有一名后进生,学习成绩差,上课好动。老师通过观察发现他在体育运动方面存在潜能。于是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让他担任体育委员,带领学生每天下午进行体育锻炼,这一举措帮助他树立了自信,发挥了他的特长和优势,挖掘了他在班级活动中的价值。一段时间后,他由于获得了老师和学生的普遍肯定,激发了他的学习内驱力,上课不再讲话,认真听讲,从而提高了学习成绩。
(三)由道德教育到行为示范
卢梭主张培养有德之人。他主张通过培养儿童善良的习惯、培养道德的思想感情、培养宗教信仰等方式来树立儿童的道德情操。道德教育对于后进生的转化是至关重要的。后进生在品行发展上的滞后是他们这一群体的重要特征。教师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要意识到对其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而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最有力的方法就是行为示范,即通过自身的言行去感化、教化后进生。简单来讲,就是以身作则。教师利用自身端正的道德品行去创建文明和谐的班级道德文化,用这样积极、正面的班级道德氛围去感染后进生。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是重大的。这样的道德氛围影响下后进生的转化也是会自然发生的。
结论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复杂的,它所涉及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是丰富和多元的,这项工作还有待于教师和广大教育者的探索和发展。卢梭,作为十八世纪著名的教育家,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和理论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确立了鲜明的理论旗帜,对于后进生的转化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他用爱的教育,自然教育,道德教育为我们指明了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卢梭著,李平沤译 爱弥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 戴本博,张法现. 外国教育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3] 昆体良著,任钟印 译 教育论著选[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4] 滕大春. 卢梭教育思想述评[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5] 杨汉麟. 外国幼儿教育史[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
[6] 吴式颖. 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7] 王桃英. 卢梭儿童教育思想研究 [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8):80-82.
[8] 杨孔炽. 论卢梭的儿童观及其现代价值[J].教育研究,1998,(1):75.
[9] 李洪元,陆世杰.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10] 张青萍. 后进生转化中教师应注意的几点[J].班主任之友,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