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邑传承 以“美”为先——在美术课堂中渗透莞邑文化资源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月26期   作者:殷洁云
[导读] 本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需走进校园,深入美术课堂
        殷洁云
        长安镇乌沙小学 523850  
        
        摘要:本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需走进校园,深入美术课堂,而本土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极大地丰富了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使美术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思想情感。
        关键词:莞邑文化资源 美术课堂 渗透
        
        引言
        东莞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民族英雄袁崇焕、著名画家邓白等都是东莞籍人,著名的岭南画派也发端于东莞可园。东莞素有粤曲、粤剧之乡的美誉,具有源远流长的南越文化传统节日,如:卖身节、乞巧节、荔枝节等。[1]东莞的古迹文物、方言、饮食文化……都有着独特又深沉的历史。
        但现代的东莞更多是作为“世界工厂”被全球熟识。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东莞的经济蓬勃发展,随着众多新力量的加入,东莞变成一个著名的移民城市,成为许多人的“第二故乡”。在繁华的现代建筑下,新莞人对本土文化的不了解,老莞人对传统文化的轻视,东莞一度被误称为“文化的沙漠”。对于孩子来说,脱离了文化的滋养,就如同无根的浮萍。
        一、莞邑文化资源渗透到美术课堂的必要性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这些珍贵文化,通过让学生对本土的美术文化的探究和学习多种形式的美术手法,进行乡土美术教学的探索培养学生考察研究乡土美术的兴趣,激发热爱家乡得情感,掌握技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以传统文化为城市文化发展助力。
        这一追求也反映在基础美术课程改革中,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作了明确的表述:“应充分利用当地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以及文物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应高度重视做好课程资源开发工作,有组织地在当地进行调查、了解,分类整理,充分加以利用,体现当地美术教育的特色”。[2]
        二、莞邑文化资源渗透到美术课堂的实践性
        1.结合美术活动走进教室进行文化渗透。
        东莞作为祖国南大门,作为岭南广府地区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些文化要在学生心中中生根发芽,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眼睛去记录,通过头脑来领悟和通过双手来实现。在各种课程中,美术课就占有如此的优势,有美术课堂的加持,在拉近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距离,传承传统文化的任务就变得更简单。


        在各类文化传统中,东莞就有许多极富意义的传统节日及风俗,如每年的七月初七的 “乞巧节”,而莞城人人则称七姐诞,其义之一是思念敬仰牛郎、知女之坚贞爱情,之二是青年男女拜董永和七姐,企望通过虔诚祭拜,感动牛郎和织女为自己牵来称心如意的心上人;之三是那些正在读书的少年儿童,拜董永和七姐后,其父母则敬请董永和七姐赋予给自己的儿女聪明智慧,心有灵犀,勤奋读书,考取功名。[3]这些传统节日都包含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教师在美术课堂上能运用此题材为学生作简介后进行美术活动的创作,如对节日里的人物、场景通过版画、国画、剪贴画等各种艺术形式去绘画、进行手工作业,让学生在动手中为莞邑传统文化的渗透发挥很大的作用。
        2.邀请传统手艺人走进美术课堂进行文化渗透。
        东莞的龙舟制作技艺、麒麟制作、醒狮头制作技艺、茶山公仔、矮仔肠制作技艺、庾家粽制作技艺、糖不甩等16项传统工艺都是本土非遗项目,邀请以上的传统手艺人走进美术课堂,跟学生一起开展文化传承的相关活动,更有效地实现莞邑文化的传承。
        学生通过手艺人的面对面的讲解和手艺制作的展示,直观地了解到莞邑文化的内涵。在欣赏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学生参与到工艺的制作,通过动手去实践,尝试制作这些工艺,动手的乐趣提升他们对传统工艺品的更深入的了解的兴趣。学生在这一系列的看、听、做的过程中学到一门传统手艺,也能提升他们的民族情感。
        3.走出教室在欣赏与记录中进行文化渗透。
        莞邑文化资源就是东莞的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具有本地特色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资源。还包括学生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校风学风、学生特长以及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生活等内容。教师可通过欣赏照片、录像、画家作品等方式,在美术课堂上让学生认识本地的文化,再设计相关的课程,让学生在课后根据课程内容去拍摄,并进行整理,学生在寻找与实践中拉近了与传统文化的距离,更好地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总结
        “传统文化”听起来与现代学生追求的新潮与刺激格格不入,但是教师如能发掘具有东莞本地特色与教材有关的文化资源运用到美术课堂中,拓展多元艺术教育,扩大美育效果,增进学生对传统艺术文化的认识,定能使学生了解东莞文化,感受家乡城市的魅力,也定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美术教学,得以传播、弘扬和传承。
        
        【参考文献】
        [1]林举英 《东莞历史文化刍论:精神、人物、遗产》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9.7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写《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5
        [3] 易志群《东莞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华南师范大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