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芳
辽宁省锦州市第十八中学,辽宁省锦州市121000
摘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思维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音乐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在宏观上肩负着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在微观上肩负着教育德育人的责任。只有科学地设计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音乐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德育目标。通过对近年来教师进行的大量教学设计的研究发现,由于对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目标设计缺乏科学性,使得德育和音乐教学目标未能很好地实现。研究的设计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来看,实际调查发现,一线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有问题和建议的设计教学目标应遵循的原则的胶底,全面的和可实现的道德教育。
关键词:初中音乐;德育;课堂教学目标
笔者在长期的一线教学工作中发现,一些音乐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存在着不清晰、顺序不清、统一性,或者教学目标与实际内容脱节,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在倡导德育的主体渗透之后,一些教师为了在课堂上直接渗透和讲述德育的内容而进行渗透。谁知道,以一种安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才是教育的妙处呢?笔者通过收集案例和访谈,对教师在音乐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从德育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和步骤,希望对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有所帮助。
一、音乐课堂教学目标
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指导作用,音乐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朝着教学目标的方向进行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目标是底层目标。自上而下的分类是:总体课程目标、学期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本文研究音乐课堂教学目标,以下简称教学目标。横向分类按内容维度划分,分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者相辅相成。
二、德育与音乐课堂教育的关系
1.德育是音乐课堂教育的灵魂
音乐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美”的教育,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音乐作品有一定的情感,歌词也有一定的主题。这种情感和主题就是我们想要教给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可以从中提取,合理地渗透作品。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这种音乐教育不再是单纯的听觉艺术,而是具有道德灵魂,通过音乐教育的情感化、愉悦化的表达,可以有效地将道德教育的内在精神传达给双方。
2.音乐课堂教育是德育的载体
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它能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培养道德教育所要求的真、善、美。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演唱,学生能够体会到歌曲的情感内涵。思想道德认识的提高比文科教育更美,比科学教育更爱。因此,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简便途径。道德教育与音乐教育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教育领域,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二者之间的联系表现在:音乐教育通过德育注入自身的发展,灵魂使自身的发展扎根,道德教育以音乐教育为载体传播。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教育人民。
三、德育无痕原则基本要求
不留痕迹的德育渗透是比较高的标准,要求教师要从德育内容、方式、课堂气氛都 要注意合理、科学。
1.德育内容贴合教材内容
找到教材与德育培养的结合点是德育渗透课程的开端,德育内容需要是作品本身具 有的比较恰当的内容,不要出现内容生搬硬套的现象。有些作品中有很明显的德育素材, 比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的中国心》,这部作品优美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打动了每一个听众的心,歌词逐字逐句地表达了海外游子的爱国情怀。这首歌的创作背景也能引起每一个中国人的共鸣。人们的爱国主义。这些优秀的爱国主义作品具有明显的德育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旋律、节奏、歌词等元素,正确渗透德育素养。也有些作品,比如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莫扎特《G 大调弦乐小夜曲》这样的音乐作品在道德教育方面可能不如爱国主义作品那么好。其次,道德教育的要素是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欣赏古典音乐,然后喜欢古典作品,感受莫扎特天才的作曲家。
2.德育内容贴合生活实际
生活道德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辩证地看待它。除了培养生活中的道德教育外,道德教育的内容也要与生活相适应。道德教育应该渗透到学生经常不会让学生感到唐突的领域。将音乐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适应,可以使学生在现实、真实的环境中更好地理解抽象的道德规范和理论知识,使道德教育更加隐形。因此,教师应注重日常资料的收集,在音乐课中寻找学生身边可以渗透的德育元素,有意识地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3.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
对于课堂来说,一个良好的氛围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跟随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并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因此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非常重要。和谐关系包括师生气氛、学生气氛、教学活动气氛。假设老师提出了一个教学活动,学生不愿意参与,只有老师身心从事经验,那么即使学生跟着老师整整一个教训,学生不遵循老师实现情感投资和道德教育。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设计过程和方法。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另一方面必须注意引导,以学生喜欢的方式使学生愿意参与、愿意体验,并在参与课堂活动时接受德育情感。
结束语:
从德育的角度探讨了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践。认为在对音乐学科进行德育渗透时,不能降低音乐课的音乐特性,不能直接描述德育内容。提出了道德教育无痕原则,道德教育目标应融入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结合初中音乐教科书,培养学生的道德教育目标分为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热爱生活和劳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文化自信和世界多元化教育,并讨论一体化的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道德教育目标为目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在目标过程和方法上,通过学生合作和课堂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通过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感知的作品,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如德育渗透的具体方法、无痕还讨论了教学目标设计的全面性原则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恬. 新课程改革视角下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 求知导刊, 2020(38).
[2]刘晓丽. 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究[J]. 读与写(上,下旬), 2019, 016(009):207.
[3]叶志鸿. 德育一体化视域下的思政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J]. 现代教学, 2019, No.443(23):64-65.
[4]魏德营. 德育视域下的综合实践育人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德育指向[J]. 教育实践与研究:幼教版(C), 2018, 000(011):P.4-7.
[5]马晓明.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J]. 孩子天地, 2020, 000(008):P.136-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