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方兰
武胜县高原小学校 四川省广安市 638400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则是其中的重要方面。语感能力的主要作用在于对语言文字的可接受性进行立足学理基础上的情感判断,依据特定的语言情境理精确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由此可知写生语感的培养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思维,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尤其是语感培养的兴趣,使它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终身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培养;体悟情感;发散性思维;读写结合;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就是要达到拨动心弦、直击心灵的效果,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抒发自己的情感、获得自己独特的理解,做到真切的体会文章中心思想并且出口便可以直击核心。在培养学生的语感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注意,即对课文进行仔细研读、分析,注重精细化理解课文内涵;发挥想象力,营造一种见字如面、望文生景的感觉。因此,教师应当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精细化阅读提高阅读质量,还应当将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想象力等,提高学生的语感。
一、品词酌句,体悟其中情感
在阅读文章中体悟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就是要将身心投入到文章中,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作者在立足客观实际的基础上进行文艺创作时,往往会在文章中体现思想感情与审美意趣,但是诸如此类的感情与审美在简单阅读语言文字当中是很难体会出来的,需要学生去仔细品味、用心咀嚼才能知其意。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树立精读意识,在阅读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品词酌句中,体悟所读文章蕴含的深刻含义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观潮》时,这是一篇描写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的的课文,可读性很高,便于学生品词酌句,体悟其中情感。我首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研读,并且在阅读过程中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气势,学生被课文中的描写所震撼。而后我对学生说:“课文是如何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头脑中有什么样的画面,讲给你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和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将研读的成果进行了充分的展示,大部分学生对文中的一个自然段印象最为深刻,即“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学生认为这段话详略得当,形象生动,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音形。
二、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发散性思维
好的文章可以使人在阅读使脑海中生成一种意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见字如面、望文生景。对这种意境的敏感,能够促进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浮现出清新、多元的画面,达到一种身临其境、如痴如醉的感觉,这是语感的深层次体会。因此,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充分发挥想象力,激活学生脑海中存储的和语言文字相关的表象内容,使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信息与学生脑海中的表象信息建立心灵上的联系,进而促进意象的形成。
例如,在学习《走月亮》时,这是一篇描写了舒适、恬静画面的课文,让人读起来很温馨,很舒服。课文中有关于自然风物的描写,十分细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易于发挥想象能力,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画面,从而促进抽象的文字与具象画面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感。我首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且引导学生寻找描写自然风物的语言文字,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力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研读过程中找到相关的文字信息,即“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呦,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通过阅读这段文字,引发学生的无限联想,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也有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语感的培养。
三、读写结合,提高阅读质量
站在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来讲,读写结合学习方法有着显著的优势,可供借鉴。读写结合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习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有利于提升学生阅读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写作能力,用一种方法做两件事情收获两种成果。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方法,将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感三者有机结合到一起,不求毕其功于一役,但求可以用最简便的方法达到最大的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的双提升。
例如,在学习《繁星》时,这是一篇描写满天繁星的课文,画面很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利于读写结合学习方法的开展。我首先进行了生活化的课前导入,用来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即“有感情的朗读《繁星》这篇课文,并且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满天繁星的画面,感受其中的美好。而且你们也看过夜晚的繁星吧?可以说说当时的感受。”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前导入之后学习积极性有了显著的提高。于是我引导学生以读写结合的方式进行课文的学习,要求学生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语言文字进行标记,并且加强记忆,还可以摘抄下来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学生在课文中找到了一处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即“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在读写结合中,学生进一步提升了阅读的质量。
四、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教学有其固有的优势,即声情并茂与视听结合,动态化以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多元化以提高学习内容的丰富程度,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感。并且多媒体教学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息息相关,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跳出小学语文课堂这个固有的圈子。因此,教师应当提高对多媒体教学模式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设备,并利用其优势创设教学情境,以促进学生语感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盘古开天地》时,这是一篇广为认字的神话故事,如同教材中所说:“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于是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我首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盘古开天地的视频,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这个过程,也可以使学生脑海中的画面更为形象具体。而后引导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为学生提出学习任务,即“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学生在多媒体教学模式和神话题材加持下,对课文的阅读充满了兴趣,因此学习效率也很高,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学生语感的培养,首先教师应当引起重视,并且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主动剔除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固有弊端。从学生的阅读方面入手,通过品词酌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读写结合阅读法、多媒体教学模式等,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主旨感知能力,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景华.利用朗读训练培养小学生语感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4(90)
[2]温锐.小学语文语感教学管窥[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10)
[3]周皎皎.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J].广西教育,20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