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2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6期   作者:唐碧媛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成为了广大教师
        唐碧媛
        云南省宣威市龙潭镇新茂村完小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成为了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语文在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课时占比极高,是小学阶段的核心课程。因此,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关系着学生今后的成长,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鉴于此,教师必须重视语文教学,并积极的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进行创新,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接下来,本文将立足于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研究分析,进一步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学五年级;课堂教学;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效果的全面发展是教师之间的热议话题。小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逐渐提升,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空间中尽可能多的获取知识,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提升教学效率,从而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但是,仅仅通过课堂教学就想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不太现实,同样需要教师使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进行课外学习。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研究
        (一)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滞后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较之前,有了一定的提升。尽管如此,仍然有部分教师沿袭着以前的教学经验,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单向知识输出,让学生始终处在被动的境地当中,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能得以体现,进而难以发挥课堂主体作用,是“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工作的实效性自然相对较低,难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长时间保持不变,也是教学方式存在滞后性的原因。在近年来,各种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而部分教师一直使用“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去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对语文课堂感到厌烦,从而对语文课程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发展。
        (二)学生的学习思维逐渐固化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倡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成为课堂的主人,二教室主要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但是在现实情况中,很多教师预先设置了一些问题,并且预设了问题的答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提问,学生的答案若是与教师的答案不想符合,便会被判定为回答错误,在教学任务完成后,再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完全忽略了学生对各种问题的创新精神,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的学习思维逐渐固化,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发展。
        (三)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消失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当中,教师往往习惯性的将大部分课堂时间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只顾着完成“知识目标”,忽视了语文课程的“情感教育目标”以及“能力目标”。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一味的追求掌握知识,追求考试成绩,会在不知不觉中加大心理负担,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消失,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固有印象进一步恶化。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体方法
        (一)开展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关键,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直接挂钩。由此可见,在教学的过程中,想要不断的提升教学实效性,发展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就必须要始终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在学生拥有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
        经过与学生的接触,教师能够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普遍对各种形式的动画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插入教学动画,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比如,教师在执教《白鹭》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上课前,教师可以自己制作或从互联网上搜集一些成品动画课件。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展示动画课件,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知道白鹭这种鸟类动物的外部特征、生活习性等。随后,教师为学生讲解课文内容,并将课文当中对白鹭的描写与动画视频当中的内容紧密结合,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语句“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趣味活动不仅限于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游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仍以《白鹭》一课的相关内容教学为例。在课堂上,教师想要帮助学生认识生字。首先,教师带领学生一笔一划的写出汉字,随后采用“击鼓传花”的游戏方式,让学生依次说出生字的笔画,从而实现对生字的掌握。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便能够被充分的激发,从而牢固的掌握教学内容。
        (二)创设教学情境,改善学习体验
        语文知识源自于生活,并且体现在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由此可见,教师想要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性,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就需要把握好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当中汲取营养。
        例如,教师在执教《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和父母之间发生的趣事,在这些小事中,从哪里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这样一来,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回到了现实生活当中,让学生回顾生活经验,从而实现情境的构建和引入。
        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教师还可以借助情境教学的模式,让学生还原课文内容,从而实现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例如,教师在执教《将相和》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上课之前,教师对课文进行简单的改编,把课文变成一个剧本。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去表演课文,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了解其中的故事,知道廉颇和蔺相如产生矛盾以及最终冰释前嫌的原因。
        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体验便能够获得质的提升,进一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有效的提升了教学实效性。
        (三)举办课外活动,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拥有较强的语文综合能力,对学生学习其他科目有着很大的帮助。语文是一门人文类学科,也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是学生日常生活,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重要工具。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学生不能及时的消化语文知识,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当中。同时,在学生离开教室后,也不能在课后进行有效复习,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通过举办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后同样能够学习语文。
        比如,教师在执教《落花生》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教师为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或者查阅互联网,了解花生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以及其他相关的知识,并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一谈花生的身上有哪些值得人学习的东西。在课堂上,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讲清楚了课文中的内容,学生结合课前的预习内容一节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内容,能够使自身的情感得到升华的同时掌握语文知识。随后,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后活动,让学生去了解身边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勇于奉献的人,并在下一次课堂上讲一讲他们的故事。这样一来,通过课前课后活动的引导,学生能够逐渐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任重道远,只有教师付出心血,才能让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助力学生的成长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清街.轻负高效,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回归本源[J].祖国,2018(15).
        [2]周圆,黄胜.2013年国内教学策略类型研究综述[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1).60-62.doi:10.3969/j.issn.1674-2389.2015.01.011.
        [3]冯小松.聚焦语文要素 优化语言实践[J].作文成功之路,2020(39):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