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霞 谢利容
成都市武侯区金兴北路小学
摘要:本文在小学全面使用部编教材,全面增加古诗文内容的背景下,面对文言文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探究了班本小古文课程和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策略,尤其强调“诵读”在古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了对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影响,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古文;部编教材;教学策略;诵读
一、背景
(一)小学学习古文的重要性
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基础,是“源”;学习文言文不仅促进现代汉语学习,提高语文水平。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咱们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悠久的历史知识、丰富的文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增强了解社会、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部编教材和《课标》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和体现,是了解古代文化的有效途径。2017年部编语文教材把更多传统文化内容编入其中,让更多小学生学习经典作品。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一)课程建设的需要
通过对部编教材小古文编排的梳理以及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班级制定了小古文班本课程目标,我在选材和编辑中精心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文章,它们大多具有小,浅,趣,美,理等特点,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体察学生的兴趣以及学生螺旋上升的认知特点。比如一些选自《民国老课本》的文章,读起来既朗朗上口又好懂,学生读起来很有兴趣。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共选录(有的是整篇,有的是节选)短小精悍而又浅显易懂的古文20余篇,它们既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又展现了古文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体现了古文的绚丽多彩同时注意契合教材中单元主题。
(二)师生“教”与“学”的需要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教材、古文的特点、学生的情况分析,提炼出小古文的教学理念,总结出小古文课程的教学方法。通过方法的总结和梳理,以期能丰富小古文的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要想学生在小古文学习方面有所提升,仅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课外的补充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要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古文,让学生掌握小古文学习的方法。通过小古文教学实践的研究,探究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三、教学研究的实践
(一)诵读法
(1)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是读好文言文的最基本要求。文言文课文中存在着一些生僻字、通假字、古音字,只有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读音问题,才能谈读好文言文。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读准文言文的字音是最基础的目标,但也是有一定难度的目标,而好的范读能给学生起模仿示范的作用。因此,在一篇文言文的教学之初,老师可以先播放名家朗读音频或者老师自己范读,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学习字音。当然还可以提醒学生听读时注意范读的停顿、语气,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营造一个学习文言文的氛围。
(2)读出停顿
读出停顿,是读好文言文的保底要求。这里所说的停顿,不是指文中有标点符号提醒的停顿,而是特指由于句子较长或语意需要等原因而在一句话中进行的停顿。由于文言文语言十分凝练,往往一个字就代表着一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在语言表达上有较大的不同。只有把文言文停顿读准确了,才不会让句子产生歧义,才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意,所以读出停顿尤为重要。读好停顿学生掌握起来较为麻烦,这就非常需要教师引导读甚至领读。如,《囊萤夜读》第一句话“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就有学生不会断句,错读为“胤恭/勤不倦”,这样断句,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必须纠正。
(3)读懂文意
读懂文意是文言文教学中极为的重要一环,也是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关键所在。
纵观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文言文篇目课后的第二小题基本上都是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说说课文的大意”。由此可见,结合注释是读懂文言文文意的一个重要抓手。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充分利用好课文的注解,自学读文,了解句意、文意。
(5)熟读成诵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文言文,具有同样的效果,能自然而然地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受到熏陶。熟读成诵,这是巩固学生的文言语感和提升记忆力的最好方法。文言文,有着特有的停顿、节奏,有着中华传统的思维方式、精神品质,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不仅可以体会到文言文的节奏之美,韵味之美,更能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在自己的精神中留下深深的中国文化的烙印。
(二)其它方法
(1)故事改编法
小古文的学习不仅要通过诵读,练笔也是必不可少。通过练笔,学生将文言独特的句式及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感。在不同的年级,可以采取不同的练笔方式,难度随年级加大。比如:三年级下册的《守株待兔》和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的故事改编,孩子们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古文改成现代文故事,加入了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里活动等的描写,并且对故事背景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和延伸,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故事主题的理解,而且他们学习小古文的兴趣也得到了提升。
(2)表演法
课堂中的表演指教师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情节,让学生在课堂里扮演某一角色,模拟某一情境,以此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在表演中得到更加充分的体验。比如,在学习寓言故事《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掩耳盗铃》时都让孩子们对故事中人物的动作、表情进行了模仿表演,表演完后还谈了自己的感受,表演能够展示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并且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受学生喜爱。
(3)提问质疑法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因此,以问激趣,以问加深理解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教学《精卫填海》时,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学生对精卫的精神的了解是停留在老师说而没有自己的理解这个层面上的。所以,我提了一个问题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精卫填海”是不是自不量力,孩子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我再适时地补充神话故事的背景,让孩子们对故事的主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激励法
对于小学生而言,长期保持兴趣其实并不容易。兴趣的培养来的容易,走的也容易,养成习惯才是根本。所以,建立一个能够有效长期保持学生们读书兴趣的激励机制,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以利用课上课下的时间,以小古文为载体,不定期举办一些活动。
(5)重视学情法
当我们学到一些古代小朋友的智慧故事,如《曹冲称象》《文彦博灌水浮球》和古人的慧言慧语时《论语》《孟子》《增广贤文》等,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对一些趣味性的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历史名人故事,以及同学们在平时的语文课本中接触过的内容时,学生们也体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这也给我在选文的编排中提供了参考。
四、总结
本着对文言文的热爱和体会到文言文于孩子们的重要性,笔者通过一些研究,发现了研究班本小古文课程和有效的教学策略对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影响。但是在探究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些没能解决的问题。由于自身能力的局限,对课程研究和小古文课堂的分析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探讨、完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相信在正确的方法引领下,继续探究,定能让学生在小古文的学习中收获更多。
参考文献:
[1]李振村,朱文君.小学生小古文一百课[M].山东:济南出版社,2011.
[2]陈莉红,陈春燕.邂逅“小古文”[J].中国校外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