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英
西部战区空军子女教育指导办公室
摘要:合作能力既是全球倡导的7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呼唤。在基于教师思维方式转变的基础上,本文运用聚合思维、逆向思维和逻辑思维,就如何共构合作目标、选取合作材料、生成合作情境进行多维度反思,切实促进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也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实践启示。
关键词:教师思维方式;大班幼儿;合作能力
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在《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中,将“沟通与合作”纳入全球倡导的7大核心素养之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领域对5-6岁幼儿提出“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的发展指引。但实践工作中,为了合作而合作,甚至导致幼儿消极等待、游离于活动之外的现象时有发生。本研究旨在引导教师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多维度进行实践反思,遵循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切实促进其合作能力的发展。
一、运用聚合思维,共构合作目标
聚合思维[聚合思维_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1%9A%E5%90%88%E6%80%9D%E7%BB%B4](Convergent thinking)也叫辐合思维、求同思维等,是指把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思考,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正确答案。聚合思维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收敛性思维方式,能从不同来源、材料、层次,把许多发散思维的结果集合起来, 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分析,并从中探求出一个切实可行、正确合理的答案。
案例:我们的抽象画
孩子们参观抽象画展后,商量着要像大师一样画抽象画。观察到孩子们的兴趣和意愿,老师们有了生成抽象画创作的想法。这次活动的目标怎么确定?目标的难易程度怎么把握?以什么样的创作方式和环节设置,有机融入促进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的目标呢?
思维引领:我们引导老师们从四个方面综合考量。1.对年龄特点进行考量。大班幼儿喜欢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也处于合作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活动可变每人画一张A4的小纸,为四至六人共绘一张八开的大纸。2.对创作方式进行考量。蒙德里安的格子画、康定斯基的点线面构图,与大班初期幼儿的表现方式非常吻合,可通过“折叠剪开纸——分工来装饰———合作拼贴画”三个环节,将自主表现与合作创作有机结合。3.对合作能力进行考量。大班初期幼儿的合作能力基本处于初级阶段,三个环节首尾侧重商量合作,中间侧重分工绘制,易于幼儿贴近最近发展区发展,感受合作的神奇有趣和积极效果。4.对艺术发展进行考量。刚进入大班的孩子绘画上存在较大差异,能力弱的涂色还不均匀,能力强的可以流畅地运用花纹图案装饰。分工合作进行装饰,既尊重幼儿的发展差异和个性化表现,也激发他们向大师学习的同时,汲取同伴的经验与灵感。
教育践行:基于上述思考,我们将活动目标共构为:1.尝试分工合作,共同绘制小组抽象画(关注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2.会用自己喜欢的色块、花纹或图案大胆进行装饰(关注幼儿艺术表现方法的积累)。3.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合作绘画的奇妙有趣和积极效果(关注合作意识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二、运用逆向思维,选取合作材料
逆向思维[逆向思维_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0%86%E5%90%91%E6%80%9D%E7%BB%B4/104090?fr=aladdin](Reverse Thinking),也称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人们通常习惯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从反方向思考,或许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发现,通过“出奇”而“制胜”,让眼前豁然开朗。
案例:爬上屋顶
幼儿园里多了一高一矮两座小屋,户外游戏时孩子们商量着要爬到屋顶上去看一看。老师们决定顺应儿童的兴趣,支持他们的探索。集体备课中,一部分老师提出“不用材料帮忙、合作爬上屋顶”的构想,想以此促进幼儿的互助与合作;另一部分老师却提出“提供辅助材料、支持幼儿合作”的观点,希望通过成功体验激发幼儿的互助和合作。
思维引领:到底该不该提供辅助材料呢?我们发现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能“促进互助合作”,于是引导老师们反过来思考:1.使用辅助材料幼儿就会减少互助合作吗?经过讨论,老师们发现幼儿很难独自搬运和使用木箱、桌椅、油筒、梯子等材料,其间蕴含着许多合作互助的契机。2.不使用辅助材料幼儿就难以获得成功体验吗?结合日常观察到的情况,老师们认为不使用辅助材料,小矮屋爬上去的可能性较大,小高屋爬上去的可能性较小,是否需要辅助材料应根据攀爬小屋的难度、攀爬幼儿的能力及实际需要来定。3.用不用辅助材料,能让幼儿来决定吗?问题抛出之后,老师们不禁哑然失笑。我们常说孩子是学习的主人,但活动中还是经常以老师的意愿替代了孩子的思考。支持幼儿根据实际需要,自主选取辅助材料,通过沟通、求助、合作、探索、试误等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互助和合作机会。
教育践行:通过反其道而“思”之,老师们决定是否选用辅助材料由孩子们说了算。孩子们可以根据攀爬小屋的高矮程度,结合小组成员的能力水平,商议用不用辅助材料,用什么辅助材料,怎么合作搬运搭建和运用调整辅助材料。教师要做的是鼓励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爬上屋顶的有益经验和着眼未来的学习品质。
三、运用逻辑思维,生成合作情境
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_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0%BB%E8%BE%91%E6%80%9D%E7%BB%B4/2514407](Logical thinking)常被人们称之为“闭上眼睛的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逻辑思维注重世间事物之间的关系,关注事物之间是否合乎自然规律,是否遵循逻辑规则,也是一种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
案例:运水
炎热的夏天,沙池里的沙变得十分干燥。孩子们玩沙时扬起很多灰,水一浇上去,很快没了影儿。孩子们找到老师:“该给沙池浇水了!”“要很多很多的水。”老师们初步拟定以“四人合作用桶运水”的活动情境,引导小组幼儿“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通过集体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那么,这样的情境是否适宜呢?
思维引领:我们先请老师们闭上眼睛,静下心来,对情境的合理性再次研磨。1.用多大的桶、运多少水,才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桶很小,水又装得不多,幼儿哪里还需要合作完成。2.四人拎水方便吗?因为两人合作拎桶最合适,如果四人拎桶,不仅难使力,还很容易在行进中摔倒。3.还有其它材料能支持幼儿合作运水吗?生活中的软管、PVC管、推车、盆子、纯净水桶、结实的塑料袋都能运水,使用中也不乏需要协调一致、相互配合的合作因素。4.怎样才能切实有效地解决问题?孩子们已经开始“接水浇沙”的尝试,由于水量太少收效不大,才会找到老师要“很多的水”。如果用桶来运水,可以计算一下孩子们要跑多少趟、运多少次水,才能见到成效。紧扣“怎样运水又多又快又省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核心,才能使幼儿感受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教育践行:基于逻辑的起点,老师们把情境创设的权力还给孩子:“你们想怎样为沙池运水?准备用哪些材料?怎样运水又多又快又省力?”老师有意后退激发幼儿主动前进,原来封闭僵化的情境,变成了自主开放的情境,孩子们共同商量运水的方法、选择运水的材料、面对合作中的问题,在合作中互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