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高效复习

发表时间:202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6期   作者:卓敏芝
[导读] 在义务教育阶段,初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广大学生学习的一个非
        卓敏芝
        天马实验学校
        摘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初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广大学生学习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因为初三的学生即将要面临人生中正式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考试——中考。中考的结果对每个学生的未来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初三的学生感到学业压力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那么,在考试的压力下,语文这一学科应当怎么高效复习呢?本文从语文教师角度来探讨一些科学的高效复习策略。
        关键字:初三语文;高效复习;强化基础;思维导图;归纳错题
        一提到复习,很多人想到的是题海战术、通宵刷题,然而,事实证明了一味地追求增多学习时间,导致休息的时间很少,只会降低效率,不仅把自己身体搞垮,最终也不一定能掌握到什么知识。所以许多教师在开展复习课时,都会对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复习并非没有章法,只要掌握方法,一样可以高效率。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初三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高效复习,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强化薄弱知识
        初中是一个人学习生涯中重要的结点之一,这一阶段学习效果如何将会对高中时期语文的学习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从学生角度来看,初中阶段正是处于青春期,学生的心理与思想仍然处于发育中,还不够成熟,学生对待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有所欠缺,加上不同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都容易出现薄弱的环节。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学生本人能够心满意足的成绩,学生应当及时强化自己的薄弱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的不懈引导与监督,因为初三时间紧、任务重,很多学生面临自己的短板,很容易产生放弃的想法,心甘情愿的把分数丢掉。语文教师看到这样的学生,一定不要任由学生这样去做。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仍然属于基础性内容,即使学生在许多知识点方面稍显薄弱,但也能很快就弥补上来。在一个班级里,后进生是薄弱知识最多的群体。但教师依然不能放弃每一名学生,尽管中考将至,教师还是应该以人为本,紧紧抓住每一位学生,站好最后一班岗。
        例如,在教授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这篇文言文时,文言文一直是大多数学生的短板,许多学生的薄弱点都在于学生文言文上。文言文与白话文不同,白话文容易理解,而文言文语言晦涩,不结合翻译就去阅读一定会读的一头雾水,而结合了翻译过后,一些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内容又会容易使人感到繁多复杂。在备课时,我意识到既然学生在文言文方面较弱,那我更应该详细地带领学生复习这些文言文,加强学生对薄弱知识的掌握。首先,我先让学生在课前写了本篇文言文的译文,接着在上课时,我便让学生拿出翻译好的译文,与教材上的原句进行比对,在此过程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勾画出文中的实词。译文与原文比对的目的是找出重点词语,像教材上注释了的词语一般都是重点知识,这是一定要让学生记忆的。另外,像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句,已经是广为流传的千古名句,很容易在古诗词填空题中出现,在背诵方面薄弱的学生更是需要多下功夫去记忆。为了检查学生的背诵效果,每个早自习我都会不定时抽查某些学生,做好督促工作。
        二、制作思维导图
        中考虽然在初三第二学期的期末,但却与一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不同,期末考试考察的内容仅仅只有一学期内所学的东西,而中考要考察的知识点非常多,囊括的范围比较广,初中三年的每一册语文教材都属于考纲范围内的东西。面临多本的教材,如何进行高效的复习呢?思维导图在这时便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毫不夸张地讲,思维导图无愧成为高效复习的必杀技之一。它指的是把繁多、冗杂的信息压缩化,以要点化的方式作为压缩信息的工具,当大量的文字内容被提炼到一张纸上以后,简洁的信息便会更利于学习者记忆。语文恰好是一门知识点多且杂的学科,制作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总结知识点,提升复习效率。

身为教师,有必要耐心引导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制作并利用思维导图。
        例如,在带领学生复习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时,我向学生传授了做文言文翻译题时的技巧,即“增、删、调、留、扩”,如学生曾学过的《桃花源记》中有“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一句。要翻译这句话,就要用到“增”,一眼看去,这句文言文明显缺少主语,谁见渔人感到大惊,结合上文,是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吃惊,所以翻译时一定要写出主语。再比如本篇文言文中“夫战,勇气也。”一句,这句的译文是“战斗,靠的是勇气。”显然,“夫”这一字并没有翻译出来,它是一个语气词,在翻译中是可以忽略的部分。每像学生讲解一个翻译技巧,我都会举出一个他们熟悉的例子来,在讲解完后,面临这么大的信息量,让学生全部背诵显然是不现实、加大学生压力的。于是,我要求学生制作出一张文言文解题的思维导图来,以便复习时找出重点。如这张导图的某一分支是翻译,便可以用上述技巧作为关键字进行标注。制作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学生的左右脑开发,扩展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思维导图,即使再要面对一轮又一轮的知识轰炸,也不必再感到慌张了,因为知识点早已在导图上罗列了出来,学生对知识体系是熟悉的。课上,我还将班上思维导图画的好的进行了投影,让其他学生借鉴。
        三、参考整理错题
        在复习过程中,曾经做过的错题对每一位学生而言无疑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一道题目之所以做错,无论是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因素导致,都说明了学生对该题考察的知识点是不够牢固的。教师常说,查漏补缺,这里提到的“漏”实则就是做题时反映出的错误。在学习一些较抽象、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时,如数学、物理等学科,题型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学生常会将错题积累下来,在考前翻阅,以便补足短板。语文虽然与这些理科科目不同,但错题整理依旧使用于本学科。在备考阶段,参考曾经整理的错题,甚至再去重做一遍错题,如果能做对,则证明该知识点已掌握;如果依旧出错,自然就会引起学生的重视了。可以说,错题本是复习时一个非常好的工具,是量身定做独一无二的自我提高工具。
        例如,每一次语文测试后,我都会对班级内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如当我在课上讲完修改病句的题后,我会面向全班学生说:“这道题做对了的学生请举手示意。”通过目测学生举手情况,我就能大致估算出修改病句题在我班的错误率。修改病句题一直是语文试卷中难度尚可,但极易容易出错的题目。像“在一场家长会上,家长们就如何让孩子远离毒品问题广泛地进行了交谈。”这一句,一眼看上去似乎并没有语病,它也符合人们日常说话的习惯,学生就容易陷入出题人的陷阱中,从而导致失分。从语言的严谨性来看,这个句子存在语序不合理的问题,修饰词修饰的对象并不明确,将“广泛地”与“进行了”更换顺序,读起来不仅更通顺,句子各成分也更加明确了。通过做题,学生很容易发现修改病句题无非就是几个题型,像语序不合理、缺少宾语、缺少主语等等。每次我都会让学生把修改病句题记录在错题本上,主要是为了记录病句、病句原因、修改意见等等。几次考试下来,学生对这类错题积累的也不少。在中考前一段时间,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错题本,将修改病句这一类错题系统的放在一起浏览,并进行自主归纳。这样以来,学生对待修改病句题几乎是十拿九稳了。
        总的来说,以上提到的学习策略都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帮助学生尽可能展开更加全面的复习。语文教师要落实好上述三种策略,一定能促使学生在语文考试中取得较优异的成绩。另外,提倡语文学科的高效复习实则也是为其他重要科目的复习留出充裕的时间,这也是为了顺应素质教育的宗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建平.新时期中考语文复习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5)
        [2]王颖.初中语文毕业复习策略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