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笑庄
广州市增城区仙村镇第二小学 511335
摘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习得基础知识对学生建立知识的桥梁有着基石般的支撑作用。三、四年级的数学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极为重要,教师也需要对基础知识的教授尽心尽力,而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数学教师应深入研究这一教学策略在小学中段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以此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问题解决”能力;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课堂学习
引言:从数学学科的学习来说,一方面,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逻辑性,另一方面小学数学讲求快乐学、趣味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因此,该教学策略可以说是将小学数学课程由抽象变为具体、由书面知识转化为生活化技巧的过程,也是构建明确概念体例、训练逻辑思维习惯、培养循序渐进的思维能力过程。
一、造好概念的基石,铺垫数学学习的道路
(一)建设明晰概念架构
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对正确概念的学习,通过科学的学习概念,才能拥有正确的自我判断。
在概念教学的全过程中,以孩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概念的学习认知,以此方法熟悉乃至把握概念的正确含义,从而进一步感受概念与概念间的区分与关联,最终运用于生活。例如,加减乘除四个数学概念是数量关系的基石,而这其中加减两个概念又是最为基础的,如何正确掌握数量关系的知识,教师可以设计科学的问题解决过程,让学生参与进来。先让学生观察比较引入数学概念,再从生活的情境入手建立数学概念,然后在数学教学中强化应用巩固概念并梳理强化概念的逻辑关系。使学生正确利用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在对孩子们的数学概念教育中,不仅要把概念讲清楚,更要让学生明白并且接受所教授的数学概念与知识,帮助其构建起概念框架。
(二)进行问题解决能力与推理能力的启蒙
推理是一种培养逻辑思维的有效形式,因此它在小学中段数学教学过程中,成为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目标[1]。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推理能力时,我采用分三个环节教学: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进行深入浅出地指导。例如,四年级下册推理题目:我们班师生一共有32人,一起去公园划船,大船可以坐6人,价格为30元,小船可以坐4人,价格为24元。请同学们算一算怎样租船最划算呢?在“阅读与理解”环节,我首先用课件创设师生在公园准备租船游湖的情境,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并提炼相关的信息,让学生切实感受问题的现实性,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探索租船的方案。在“分析与解答”环节,先引导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发现“租大船便宜”,然后再以“空出两个座位”激发学生寻找最省钱的方案。在“回顾与反思”环节,则加强引导学生总结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策略。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索、讨论交流等活动明确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强化思维锻炼
不合理的思维习惯方法可谓拔苗助长,最终得不偿失。相反,正确的学习过程可以培养良性循环的思维习惯,有着举足轻重的效果。
(一)以综合法、分析法以及综合分析法开展层层递进式的思维锻炼
第一,根据原因推导结果,通过已知内容推出问题。人类思维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学生群体也不例外,遇到综合型应用题可运用综合法解决。第二,以问题为点,找出多重条件,并对其进行分析,找出解决方案。如今小学数学应用题不断创新,出现了多种因素,增加了题目的灵活度,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扰乱学生的思考,这时如果中间因素过多,不宜使用综合法,转向使用分析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三,在对综合法以及分析法有了初步了解以后,可就以上两种方法综合后再给予练习。
(二)善于改变题目,举一反三
通过创新改造问题,将应用题中的一个条件改成两个条件,指引学生在条件改变、问题新增的情况下改变题目、解决题目。例如:小丽读一本故事书,每天读8页,7天可以读多少页?出示例题后,让学生试做,完成后,把“每天读8页”改为“3天读了24页”其他条件和问题不变,又怎样解答呢?完成后,再把改变后题的“7天读多少页?”改为“全书64页,几天可以读完?”其他条件不变,又怎样解答呢?教师在这“一改一做”之中,让学生感受应用题巧妙的关联,也激发了思维的灵活性。
(三)树立多角度解题思维能力
在掌握了基础的概念以及学习技巧、收获了基本的解题思维技巧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做题过程,教师可以创造具有逻辑辨析性的问题情境,在一个对比的解题环境中深入探讨做题与解答的路径[2]。
三、培养优良的做题习惯
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不仅仅在于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小学生将数学逻辑思维融入进日常生活中,以此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
教师反复向学生解读题目的大致意思,让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初步的认识和感受,再通过复述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我国小学中段数学教材之中,问题的提出以及问题的解决一般是通过对话的方式展现,这种方法活灵活现,适合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但一味地重复并不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学生也无法理解问题中所要阐述的内容,进而也就难以理解和理清数学知识。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请同学们以自己的理解表达题目的含义,将题目复述出来,以此纠正学生对问题的错误解读。
(二)引导学生提炼问题中的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提炼问题中所蕴含的一些细节信息,并通过课堂的教学带领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细分。从这个方面来说,对教师的要求有所提升,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挖掘信息、提炼信息,同时将问题细化是数学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炼题目中的有用信息,例如可以让学生们就应用题中的信息进行提取:学校买4个皮球花了24元。(1)如果买9个这样的皮球,需要多少钱?(2)42元可以买多少个这样的皮球呢?首先,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单纯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归一”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中我们需要借助图示语言,特别是线段图来实施教学,让学生在几何直观中直观地感受到数量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起清晰的问题解决模型。以此进行多次训练,从而达到题目理解能力的提升。
(三)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无疑是当前数学教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它最为突出的一点是以问题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数学教学的根本在于数学能力的养成。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应该在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中,有意识地向他们逐步渗透画图,列表,列举,从简单情况入手找规律,假设,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促使这些策略内化为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四、结束语
单一的说教不能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打下概念的基石,结合学生思维特性,以科学的数学问题训练,将问题解决的课堂策略完满发挥于数学教学之中,以启发式、引导式的问题解决路径,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激发出来,将数学知识从课堂运用到生活里去,为学生的人生道路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胡红玲.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J].魅力中国,2017,(024):137.
[2]赵建生.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与策略[J].新课程(中),2018,(0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