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6期   作者:何开秀
[导读]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何开秀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毅德实验学校  233400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加强对培养和提升小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视,积极地探索并创新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领学生针对具体的问题展开质疑和提问,以此来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地对问题进行自主建构,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课堂提问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能力;培养策略;课堂实践
        一、培养小学生课堂提问能力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想培养小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要给学生留出提出问题的空间与机会,使学生从以往被动的接受者向问题的发展者进行转变,以此来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体验,进一步激发他们内心探索新知的欲望。这种强烈的欲望能够推动学生对数学知识展开更加热情地探索,从而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对于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地建构和分析,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步获取正确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增强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同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可以让学生的问题从简单的“这是什么?”逐渐转变为“这是为什么?”、“这要怎么解决?”。问题是产生新方法的来源,若没有问题,那何谈创新,只有让学生提出更多问题,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激起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这种思维可以使小学生逐渐突破以往思维定势的影响和束缚,有利于学生摆脱对教材的依赖性,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因材施教,推动学生的共同进步
        每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不仅清晰地反映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情况,而且也体现了学生原有的学习水平以及他们的学习状态等,依据学生的问题教师能够把握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不同层次的数学基础和认知程度,从而才能“因材施教”。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因材施教,便于教师准确地掌握每位学生的知识盲区,从而有差异地、有层次地展开教学,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逐步推动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
        二、影响学生提问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学生自身因素
        每位学生的学习风格即具体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比如有的学生属于沉思型学习,有的学生属于冲动型学习,这些方式都会影响到学生能否自主建构出新的问题。喜欢结伴的冲动型学习者往往会通过某些简单的提问来与其他同伴展开交流;喜欢独立的沉思学习者虽然会提出许多问题,但是一般处于内隐的状态,不易被其他人多理解,所以说,个体学习的差异性也是影响学生提问能力发展的因素。
        (二)教师因素
        教师对待课堂提问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提问热情和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如果教师对提问的学生进行表扬,则会引导他们进行下一次的提问;如果教师对提问的学生置之不理,则会磨灭他们继续提问的热情,甚至让学生放弃提问。尤其是还没有认识到提问对活化学生思维重要性的教师,经常对学生的提问采取漠视、打断或者是批评的态度,学生就会教师教师的否定而产生压力,原有的积极性也被教师的态度逐渐消磨掉,从而让学生害怕提问,严重影响学生今后提问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数学课堂培养小学生提问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以问题为载体,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一定要以问题为载体,充分地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认知水平来设计问题,使学生能够联系以往的相关经验对具体问题展开分析与思考,以此来激发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时,首先,要求学生准备一个三阶魔方作为学习用具,并提出了如下问题:“请问几个小正方体能够组成一个更大的正方体呢?”学生甲说:“27个。”其次,教师继续发问:“如果把大的正方体表面涂上颜色,小方块会有几面染上颜色呢?”学生乙:“既然要将表面涂上色,那么里面的小方块肯定不会每个面都染上色,有哪些小方块没有染色呢?”学生丙:“当然是最中心的那个小方块的四个面都没有颜色了,那其他小方块的染色情况呢?”学生丁:“有8个小方块是三面染色,12个小方块是两面染色,6个小方块是一面染色。”最后,教师以问题为载体,充分地激发了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逐步找出了表面染色的小方块。
        (二)以引导为主线,逐步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
        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勇于提出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发现或内心的疑虑,使学生变得更加善问,从而把以往“我讲你听”的模式变为学生自主发现、独立分析、共同解决的过程。
        例如,教师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首先,抛出如下问题:小李和妈妈带了400元去买夏装,买了一件连衣裙和一件T恤,她们最多还能剩下多少钱?此时有位学生发现了问题,甲:“老师,连衣裙和T恤的价格是多少呢?”其次,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适时进行指导,师:“你们换个角度想,她们的选择不同,所以剩下的钱也不同。但如果要使剩的钱最多,应该买什么价格的衣服?”学生乙:“买价格最低的衣服!”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观看投影中的价格图,师:“你们要先想清楚每一步应该怎么算,再列式解答。”学生丙:“剩下的钱等于带来的钱减去用去的钱,她们花去了多少钱呢?”学生丁:“剩下的钱要越多,那么买连衣裙和T恤的价格就要越低,投影中的哪个价格最低呢?”最后,教师以引导为主线,让学生明白了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同时也提升了他们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热情。
        (三)以质疑为目标,提高学生的课堂提问能力
        教师要以质疑为目标,寻求恰当的时机向学生传授提问的方法和策略,可以先示范性的提出以下问题,并让学生模仿提问的方式从而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通过长期地锻炼,能够稳定地提高小学生的课堂提问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圆柱和圆锥”时,首先,准备了若干容器,并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同伴的合作共同探究圆柱和圆锥两个容器之间的体积关系。学生甲提出了质疑:“老师,我们要通过何种方式来探讨体积关系呢?”师:“这就要你们集思广益了!”其次,学生们发散自己的思维,有的提出采用往里倒沙子的方式,有的提出往里倒水的方式。在具体的操作中,又有学生不断地提出质疑,学生乙:“如果我们用不同的工具来盛满沙子或水,会不会影响最后的结果呢?”学生丙:“肯定会呀,要选择同一种工具,可以用一次性小纸杯来倒沙子或水。”学生丁:“倒进去的次数是不是和它们的体积关系有关呢?”……最后,教师以质疑为目标,不仅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得出二者体积之间的关系,而且还提高了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提问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要严格地遵循新课改的要求,充分地依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数学基础和认知水平,通过“以问题为载体”、“以引导为主线”、“以质疑为目标”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稳定地提升学生的提问热情、提高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
        参考文献:
        [1]季效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184.
        [2]王长勤.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提问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8):56.
        [3]田颂君.培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策略[N].发展导报,2017-12-12(0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