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学数学课堂实践操作教学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6期   作者:单宝坤
[导读]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国家和学校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实
        单宝坤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国家和学校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由于小学生还不完全具备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想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快速的发展,便可以把动手实践操作的教学方式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以让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动手实践来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今天,教师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动手操作以及自主探究所获取的知识要比单纯的依靠教师的讲解知识的效果要有效得多,所以教师应该在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下来创新和改进陈旧的课堂教学方式,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达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操作教学策略;把握操作时机;进行适时指导;理论结合实践
        学生的学习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特别是对于小学数学知识来说,由于小学生还不完全具备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对抽象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往往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不仅容易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长期以来还会完全丧失掉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具来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在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的基础上,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一步步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那么,教师应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实施怎样的具体教学策略呢?本文接下来就将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教学策略进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来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把握时机,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小学生一般还不完全具备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是形象思维占优势,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以学生的思维特点为基准,并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基础上来把握时机组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以让学生可以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的过程中可以事先准备好教具或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学具等让学生可以在遇到理解不了的知识时能够学会利用学具来进行操作并解决问题,进而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还能增强学生的数学探究意识。
        例如,在教授“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以及画图等活动来感受和学习有关多边形的基本特征,并达到知道各种多边形名称的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的开始我会先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来拉近学生与本节数学知识的心理距离,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请问大家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呢?”并让学生在回忆生活中遇到过的三角形的过程中,继续向学生提出问题:“那大家知道为什么在这些地方运用三角形吗?主要运用的是三角形的什么原理?”,并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之时,我会及时地把握住时机来让学生通过学具卡片以及剪纸等学习卡片来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并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到“三角形的稳定性”的相关知识。这样在课堂上把握时机来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把静态的抽象数学知识转换为动态具象的知识,还能在组织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意识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的指导
        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来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的指导,因为恰当的操作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实际操作的有效性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首先教师应该制定严格的课堂纪律,以让学生改变在实际操作中随心所欲和草率从事的坏习惯。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际操作时,还应该精心设计合乎逻辑关系以及学生年龄特点的操作方法以让学生可以在操作的过程中更加容易地获取知识,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教授“随处可见的形体——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我会先通过为学生进行演示操作的方式来让学生了解“体积”的概念,并在演示长方体的体积的操作过程中,我会先把一个长方体的盒子装满水然后把盒子里的水倒到学生所熟悉的杯子里,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杯子里的水就是长方体的体积”的知识。然后在学生了解基本数学知识之后,我会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以让学生可以通过合作讨论来猜想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并利用合作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得出的数学结论是否正确。这样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的过程,不仅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还能让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综合归纳出有关“计算长方体体积”的一般方法,进而达到提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最后我会通过在学生小组操作的过程中给予适时的指导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实际操作的有效性,以让学生在对本节知识操作感兴趣的同时,还能在操作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增强自己数学自信心。
        三、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因此教师要想在课堂的教学中了解学生对本节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就要让学生借助语言来把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的感觉、知觉以及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表达出来,并让学生在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实践想法和认识的同时还可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动手操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意识,不仅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让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以及对某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而让教师可以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以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度,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教授“校园科技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我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会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首先,我会为学生展示我事先准备好的一些苹果,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卖水果的,现在有一个人要买10个苹果,而你有40个苹果,请问你卖出去了几分之几的苹果?”以让学生可以在思考并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来学会“分数的意义”。进而让学生在知识的联系和建构中来进一步得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然后我会通过让学生动手在数轴上找分数的方式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以让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思考过程,然后我会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为学生进行指导和讲解,以提高学生分析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达到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总之,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为学生布置可以动手实践的学习任务的方式,不仅很好地符合了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年龄特点,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认知水平。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以及动手操作的机会,以让学生可以借助学具操作或者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丰富有趣的动手操作的实践教学情境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以达到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有效性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拥有足够的学习和研究空间,并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以真正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水平和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数学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曾敬喜.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6)
        [2]李杨. 小学数学操作性学习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