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凤群
广西壮族自治区 贺州市 昭平中学
摘要: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构建者,应从各个教学环节予以优化,使教学效果得到整体提升。本文笔者便以高中化学学科为出发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备课;问题;生活
化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的重要过程。在传统教育教学的背景下,教师以注入式的思想为主,将教材中的知识灌输到学生头脑中,造成教师教的辛苦。但实际上,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首先应落实“学生为主”的教育观,其次,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优化备课与上课的环节,这样一来,既有助于实现课堂中教与学的有机统一,还能够给学生更多能动性发挥的空间,使学生自主建立化学知识体系,完善化学知识系统。
一、完善备课过程,全面掌握学情
备课是一节好课的开始,也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在传统备课环节中,部分教师将备课工作简单地定义为研究教材的过程,这种单一的备课内容既容易使教与学产生相脱节的现象,同时,也造成学生的学习目标得不到实现。对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应全面把握学情,其次,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这样便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有序地开展。
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在备课过程中,笔者落实了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观,首先分析教材的作用,即:本章节是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同时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现代科技中经常遇到的一类化学反应,学生只有掌握本章节的知识,便能够在元素化合物学习中理解反应的本质。其次,对于学情进行全面分析得出,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到很多反应,并且掌握了反应物以及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同时,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反应中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并没有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对此,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笔者设计驱动性、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一定的空间里思考,并辅助实验操作活动,多媒体手段将微观知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新知识。
二、设置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现代教育理念所强调的为学生能动性的发挥,所彰显的为学生的主体性,另外,“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也重点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此,教师应将这一理念落实到实际课堂教学中。而探究问题的出现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现有化学认知水平设置探究问题,使问题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立有效联结,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还能够使学生完成化学新知识的自主构建。
以“硫和氮的氧化物”为例,为了使学生了解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的重要性质和用途,笔者首先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关于一氧化氮以二氧化氮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问题,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是如何产生的?于是,学生经过预习和阅读作出相应的回答。随后,笔者引导学生拿出装有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集气瓶,请他们观察集气瓶,并通过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紧接着,笔者再次提问,即:同学们对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一瓶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在空气中打开瓶盖会看到什么现象?并进行追问,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样便能够使学生透过问题看本质,从而使他们认识到无色的一氧化氮与氧气生成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因此,在教学中,探究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也能够使学生的化学认知水平得到逐步提高。
三、联系实际生活,强化应用意识
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不仅仅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的技能,发展化学核心素养,还需要学生建立运用化学思想、化学知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将生活与具体的化学教学内容建立联系,这样一来,便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价值,并潜移默化地强化其应用意识。
以“基本营养物质”为例,为了使学生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并使他们能够通过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做出解释,笔者首先运用投影技术播放日常饮食的一些图片,使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回答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为后续学习活动做好认知与情感准备。此外,在引入糖类的应用时,笔者引导学生了解糖类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而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识现象。因此,将具体的化学内容与生活建立联系,既能够将教学赋予意义,使教学体现出“有效用”的特征,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使他们的学习行为变得更加有意义。
四、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行为产生的驱动力,也是一种学习活动开展的心理倾向。对此,教师应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点,而信息技术这一教学辅助工具能够将教材中抽象、微观的化学知识以更加具体、宏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既能够给学生多种感知觉等不同层面的冲击,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还能够为课堂注入新活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以此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离子反应”为例,为了使学生掌握电解质的概念,并使他们知道酸、碱、盐在水中能发生电离,笔者首先从学生的已知实验入手,增加他们的宏观表征体验。随后,笔者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示意图,使微观过程更加直观化、抽象过程更加形象化,增加他们对微观表征的理解,并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伴随着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笔者引出电离这一概念,这便使学生对电离过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也为后续学习活动的积极开展奠定了认知以及情感基础,以此保证学习活动的高效开展。
五、重视实验活动,完善认知结构
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重要过程。在高中阶段,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对此,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展开实验操作活动,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认知同时参与,丰富他们的认知体验,还能够使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操作、得出结论等不同的环节,从而完善他们的化学认知结构。
以“氨、硝酸、硫酸”为例,为了使学生通过实验证明氨易溶于水、氨水呈碱性,笔者首先演示喷泉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由此提出问题,即:为什么氨可以进行喷泉实验呢?通过笔者的及时引导,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并最终得出氨易溶于水的结论。此外,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氨的化学性质,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氨是否能够与酸反应?再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进而分析、归纳,并最终得出氨与酸反应的实质。通过演示实验以及学生实验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以及化学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教学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此,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以及课堂教学的构建者,应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并结合具体的学情完善备课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这样既能够使内容、学生、环境建立有效联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引发他们积极的思考,从而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化学思维。
参考文献:
[1]郭儒.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初探[J].现代交际,2016(2):225-225.
[2]吴珍珠.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6(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