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浅析

发表时间:202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6期   作者:马海军
[导读]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有很多教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
        马海军
        青海省海南州兴海县唐乃亥乡寄宿制小学 813399
        摘要: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有很多教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产生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真正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生活化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注重从具体的教学实践入手,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引入合作教学、微课教学以及探究教学三种方式,旨在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数学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分数上,并不注重构建数学知识与学生认知,以及生活的连接,导致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产生严重的断层,进而导致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产生“数学无用论”的想法,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便成为空谈了。针对这种状况,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真正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构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连接,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生活化问题,从而达到提升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一、构建生活化问题,开展合作教学,增强学生思维发散性
         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教学,并在此过程中,构建开放性的生活化问题,让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认知,以及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不同角度的探究,并在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延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最终达到增强他们思维发散性的目的。
         例如,在开展“梯形的面积”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构建生活化问题的方式,进行小组合作教学,真正达到增强学生思维发散性的目的。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科学分组。在划分小组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志,进行相应的小组划分,达到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增强合作教学有效性的目的。第二点,提出问题。教师提出如下的生活化问题:李叔叔打算在一个梯形的游泳池中铺设瓷砖。已知这个游泳池的上底为34米,下底为68米,高为34米,求需要多大面积的瓷砖。第三点,实施引导。为了让各个小组学生的思考更具有方向性,教师指导他们将这个梯形,转化成个人熟知的图形,并进行相应问题的探究。与此同时,教师鼓励学生从切割法和拼凑法两个角度进行解析。第四点,展示成果。在各个小组探究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分享思考成果。小陈积极地举手说:“本小组通过讨论,一共探究出两种解决思路。思路一,可以采用切割的方法。我们可以将此直角梯形切割成三个三角形,或是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从而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思路二,可以使用拼凑法。我们可以制作两个同样大小的直角梯形,并将其拼凑成熟知的长方形,或是平行四边形,求解此图形的面积。”通过布置生活化的问题,并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教师真正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最终达到增强学生思维发散性的目的。
        二、引入生活化元素,开展微课教学,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开展生活化方面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引入生活化元素,真正打造具有自主性的生活化课堂,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针对性问题的解决,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目的。


        例如,在开展“图形的认识”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的元素,并在此过程中,开展微课教学,真正让学生在掌握数学学习主动权的过程中,并以生活的视角,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目的。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引入生活元素,开展生活化教学。为了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坡度,教师可以引入学生熟知的生活物品,并对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课本、花盆、方手绢等等,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加深对长方形、圆形以及正方形的认知。第二点,引入生活性问题,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了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开展数学教学,并在此过程中,出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请找出生活中三角形物品、长方形物品,以及圆形物品,并说出相应的选择依据。第三点,展示成果。在再次上课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思考成果。小婵积极地举手说:“在生活中是三角形的物品有衣钩。因为衣钩由三条边,三个角构成;是长方形的物品有课本。因为课本有四个直角,且临边的长度不相等;是圆形的物品有花盆。因为花盆是由曲线构成。”通过引入生活化的元素授课,并运用微课教学,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坡度,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最终达到提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运用生活化实践,开展探究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化实践,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探究相应的生活化问题,即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能动性,获得良好的生活化实践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认识纸币”这部分内容的授课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实践,即为妈妈买一件生活物品,并运用个人的语言,描述购买的经过,从而在此过程中,真正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讲授知识。教师引入生活化的情境,并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互动,从而让学生掌握纸币之间的换算方式。第二点,提出问题。在学生掌握此部分内容后,教师对学生说:“你们可以运用掌握的知识,帮助妈妈买一件生活物品,并在再次上课后,介绍购买物品的经过。”与此同时,教师说道:“遇到问题时,不要先问别人,而是要仔细思考!”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运用现代通讯技术,与学生沟通,并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从而让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掌握此部分内容。第三点,展示成果。在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的过程中,给教师印象最深的是小洛的回答。他说:“我为妈妈买洗衣液。一大桶洗衣液23.5元。我不知道带小数点的价格。售货员阿姨说,23.5元,即23元5角。我手中有50元,并采用如下的方式,解决此部分问题。首先,将23.5元看成是24元。其次,我给阿姨50元,她需要找我26元。最后,因为多算了5角。阿姨需要还我5角。我最终的钱数为26元5角。”通过运用生活化实践的方式,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参与到生活化问题的探究中,并在此过程中,积极地与他们沟通,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指导,从而让学生可以更为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实践学习中,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在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汇总,教师应真正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构建最为接近学生认知的生活化模式,在拉近他们与数学之间“心理距离”的同时,真正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运用个人掌握的知识,以及相应的生活常识,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获得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建峰.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7(24)
        [2]董兵.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34)
        [3]陈杰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7(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