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超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正阳小学 221600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偏重理性思维的学科,其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是否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本文作者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故事导入教学;趣味教学方法;安排绘本阅读;设置教学问题,还望能有所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教学
现如今,课堂效率的提升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灵魂之际,高效课堂也以其日益凸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价值倍受人们关注。高效课堂的构建有助于我们走出狭隘的数学天地,走进大树学的世界,并在此过程中,强化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构建高效课堂,以此来满足不同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不同需求,进而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一、故事导入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试问谁的童年不是在各种有趣的童话故事的陪伴下度过的呢?笔者在问学生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时,有不少的学生都回答说想成为一名作家。可见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这个年龄段他们对于故事有着天然的热爱。故事导入法就是利用了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如果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能够讲一个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就能在很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分数”内容时,笔者就给学生讲了一个“数学家的遗嘱”的小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的——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卧病在床,预感自己大限将至、行将就木,而这时他美丽的妻子已经有了身孕,只是不知道将来生下来的是女孩还是男孩,于是他就立下了这样一份遗嘱。遗嘱中是这样说的“如果我亲爱的妻子帮我生个儿子,我的儿子将继承三分之二的遗产,我的妻子将得三分之一;如果是生女的,我的妻子将继承三分之二的遗产,我的女儿将得三分之一。”果然,他没能坚持到他的孩子降生就先行离开了人世。但是,让人没预料到的是他的美丽的妻子生下来的是一对龙凤胎,也就是一男一女。这下,就把他的妻子给难住了,那么如何遵照丈夫的遗嘱来进行遗产的分配呢?这里面涉及到分数的问题,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要想帮助数学家的妻子解决这个问题,就先让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吧。如此一来,通过这个带有戏剧性的、与所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再加上教师的循循善诱,就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都想帮助数学家额妻子解决财产分配的问题,从而消除了对数学的畏惧心理。
二、趣味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倾向于趣味性十足的课堂。对于沉闷、严肃、单一的课堂,他们往往兴致不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使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学课堂充满兴趣,以达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教学“认物体”内容时,其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数清由多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大正方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若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教材这种平面的图片去展开想象,他们很难达到学习目的。所以,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笔者便使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做成了课件,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逐渐呈现这个过程,这样,学生便能够直观地了解到这一知识点,如此,便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且整个过程,趣味性十足,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很高。
再如,在教学“口算”内容时,笔者常常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一些他们眼熟的动画片中的人物,像是熊大、熊二、喜羊羊等,将他们与口算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例如,设计灰太狼与羊村的小羊们争夺大米的场景,让学生口算大米袋子的数量等。这样一来,学生便会在这样的情境中投入自己的全部精力,并积极地开展知识的学习。
三、安排绘本阅读,加强学生参与
如果仅是每节课播放2~3分钟的数学绘本知识动画,充其量是为学生知识粮食添加了美味的“甜品”,要给学生增加更多的营养大餐,数学绘本阅读课就缺一不可了。笔者的做法是在每周五安排时间约20分钟的数学绘本阅读课。数学绘本阅读并非一个个简单的故事,也并非单单的知识讲授,它是将数学知识整体与故事情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阅读数学绘本的过程中,知道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来源、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从中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的培养、对生活的热爱等。数学绘本阅读是将故事与数学知识有效地整合、将情感与能力无缝地融合在一起,不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的密切联系、解决问题的多样性,而且还从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心理等方面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除法”内容时,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阅读数学绘本《欧利与他的懒弟弟》。这本讲述了勤劳的欧利与他的懒弟弟一起生活,其中他们遇到了魔法师,魔法师请求他们帮忙。善良的欧利答应了,然后魔法师送给了欧利6个面包和12块点心。欧利就把这6个面包和12块点心与弟弟托尼平均分了吃。(理解除法的意义——平均分)。接着魔法师又找欧利要了些鸡蛋,善良的欧利又将鸡蛋给了魔法师。魔法师为了感谢欧利,给了欧利一个装有18根神奇胡萝卜的袋子,将这些胡萝卜分给他们家的马,可以让马儿长得更强壮。但魔法师再三叮嘱,每匹马只能吃4根。他们家有4匹马。(认识余数的产生)那应该是18÷4=4(根)……2根,即是每匹马吃4根,还剩下2根。而懒弟弟托尼却不听劝告,贪心地把剩下的2根神奇的胡萝卜也给了其中的两匹马吃,导致那两匹马生病了。懒弟弟为了承担自己所犯的错误,主动找魔术师拿解药。魔术师又给了他15颗解药,让他自己去平均分给生病的马匹,要求每匹马喂的数量必须是一样的。(有余数除法的应用),托尼通过除法计算:15÷2=7(颗)……2(颗),得出每匹马喂7颗解药。最后,他们的马儿长得越来越强壮,他们兄弟俩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幸福。
四、设置教学问题,实现能力提升
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发展不是很成熟,而且较为马虎,但数学科目又较为抽象与严谨,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畏难情绪,在学习中存在诸多小的错误。为了避免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畏惧心理,教师要先了解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据此设置相关问题。
每个班级中都有学习成绩较优的学生,也有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所以,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有层次的进行提问。例如,在教学“倍的认识”内容时,笔者分别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如果今天下午清扫卫生的时候,擦桌椅的有8个人,扫地得有4个人,那么擦座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你能说出2的倍数有哪些吗?32是4的倍数吗?如何计算?并依据其难度大小分别对班级中学习较好、较差的学生进行提问,在这样的提问环境中,避免了由于回答不上问题而觉得难堪的情况出现,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另外,班级中可能有学生过于害羞与内向,那么在提问这一部分学生的时候,教师要给予更多的耐心和鼓励,若是他们不能立刻将问题回答出来,教师可以细心引导,给他们一些提示,从而让他们逐渐回答出问题,这样也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就为他们之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置合理的提问,满足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要求,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总而言之,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有很多,以上笔者提到的故事导入、趣味教学、绘本阅读、教学问题都是能够有效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当然,除此之外也肯定还有诸多其他的方法,希望诸位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构建高效课堂方面不遗余力,使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树.新课改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分析[J].新校园(阅读),2015(02).
[2]曾玉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考[J].教育革新,2017年11期.
[3]汪向彤.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