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年代标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妙用

发表时间:202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6期   作者:杨玉华
[导读] 自从时空观念被排序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首位以来,
        杨玉华
        山东省烟台第五中学
        摘要:自从时空观念被排序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首位以来,教学中对历史时间观与历史地理观的培育越发看重。历史的时序性特征极其明显,运用年代标尺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梳理,有助于直观清晰地梳理历史前进的时序脉络和逻辑链条,与初中生对历史发展的认知相吻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里,教师应构建“点”、“线”、“面”状的年代标尺,将繁复细碎的知识点融入方便记忆的框架,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时空观念。
        关键词:历史年代标尺;初中历史;时空观念
        引言:初中历史课本人物众多、事件庞杂,记忆起来相当吃力,效率又比较低,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无助之感。对此,年代标尺能够发挥出辅助学习的作用。年代标尺整合了零碎的人物和事件,同时能够对历史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具体直观的印象。因为历史年代标尺在历史教学中具有诸多妙用,教师需要主动探索年代标尺在具体实践里的使用策略,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培育科学的时空观念。
        一、年代标尺对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积极作用
        1、直观显现出教材的历史发展脉络
        历史的发展是线性的、无法重来的,具有非常明显的时间性。教材虽然也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进行编排,但大量内容的填充模糊了学生对时间的敏感度。使用年代标尺,根据时间推移顺序依次标记历史事件,能够直观地显现历史前进的脉络,凸显教材编排的主线,帮助学生高效地记忆历史时间。
        2、构建清晰完整的历史发展逻辑链条
        年代标尺除了能够凸显历史事件时间线,还有利于构建起清晰完整的逻辑链条。历史的流变并不是机械的、无意义的,而是依照某种规律连续发展。使用年代标尺,可以梳理和总结历史演变的逻辑所在,从中窥见历史发展的深层规律。
        3、与学生对历史的认知特征相吻合
        初中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偏向感性,容易受具象事物吸引,喜欢阅读具体的历史故事和图片。相对于抽象的描述,年代标尺在吸引学生注意方面更具优势,它可以完成对历史的具象化呈现,营造出画面感,以视觉的形式向学生传达了历史时空观念。
        二、巧妙运用年代标尺,培养正确的时空观念  
        1、构建“点”状标尺,加深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时序印象
        历史学习中的时间点和时间段有其特殊意义,需要着重记忆。在教学中构建“点”状标尺,可以突出重要的时间节点,加深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时序印象,并以这些节点为基础进行发散,兼顾到节点前后的历史知识,记忆节点,以点带面,从而理解某一特定时期发生的种种历史事件。


        譬如,在《辛亥革命》这一课,就有一个意义特殊的历史时间:1911年。这一场推翻封建帝制的伟大革命,正是以发生时间(农历辛亥年)来命名的,足以看出1911年的重要分量。教师不仅要将1911年作为一个基础知识点向学生强调,还要引导学生从该点出发,了解革命前的晚清局势和革命后的社会变化,更好地认识到辛亥革命发生的条件及其带来的深刻影响。这样一来,每当教师提及辛亥革命的时间,学生便能顺带想起整个革命的过程,加深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印象。
        2、构建“线”状标尺,按逻辑规律串联历史事件的发展
        有了时间节点,还需要一条“线”将这些时间点串联起来,促使学生对历史进程有一个线性的认知。这条“线”不止是单纯的时间顺序,同时也隐含了一定的逻辑规律。教师构建“线”状标尺,要注意挖掘历史事件的关联,启发学生获取“线”中的历史发展逻辑。
        譬如,八年级下册的课本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至今取得的种种成就,这些成就实际上党带领人民,在遵循社会客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努力获得的。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例,教师在带领学生梳理到这一课内容时,可以提问学生:经济体制改革前,社会上出现了什么争议?为什么我国要这样改革经济体制?还有没有更适合当时国情的经济改革方案?在串联的过程中,学生对历史的发展逻辑将有所体悟。
        3、构建“面”状标尺,多尺并用呈现历史完整发展样貌
        有“点”有“线”,还需要构建“面”。历史的时间并非单独的存在,而是与历史空间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特定的历史时空,人物和事件是在完整的时空中向前推进的。因此,需要有“面”状标尺,即多条年代标尺并用,呈现出一个比较广泛而完整的历史发展样貌。
        譬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中,教师以二战为起点,启示学生思考二战时期整个世界的面貌。对欧洲来说,一战的失利、法西斯的扩张让德国成为罪恶源头之一;对美洲尤其是美国来说,二战为其日后的经济腾飞提供了条件;对亚洲来说,中国持久的抗日战争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也是二战的重要部分。欧洲、美国和亚洲三条年代标尺并行,有助于学生对二战时期的世界形成全面的、深刻的认知。
        三、结语
        年代标尺厘清了教材中的历史发展顺序,串联起零散知识点,有助于降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难度。同时,年代标尺还注重挖掘历史各个阶段之间的隐藏联系,从而构建出清晰的历史发展逻辑,启示学生历史是有迹可循的,能够通过一定的推理论证得出更深层的理解。巧妙构造“点”、“线”、“面”兼具的年代标尺,突出重大历史事件,捋清历史发展顺序,全面看待历史进程,是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时空观念的重要做法。
        参考文献
        [1]金明强.年代尺:培养学生历史时序观念的有效载体[J].课程教学研究,2017(09):63-66.
        [2]谌春凤.时间轴在初中历史专题复习教学中的几个功能[J].文献资料,2018(01):232-234+2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