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6期   作者:王芳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推进和不断完善,各种有效教学措施被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王芳
        辽宁省建平县朱碌科镇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推进和不断完善,各种有效教学措施被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且实施的教学措施愈加重视学生课堂参与度,而兴趣教学法作为当前师生认可度教高的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从兴趣教学法入手,探讨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具体实践方式,旨在通过构建个性化、多元化课堂,激发学习课堂知识学习与实践参与兴趣。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初中;体育教学
        初中阶段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良好习惯养成重要时期。而体育教学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重要内容,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采用适合方式展开授课,从而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作用。兴趣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为开展授课提供了有效途径,提升了体育教学质量。因此,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对兴趣教学法研究,并配合使用多种教学措施落实兴趣教学法。
一、兴趣教学法概述
         兴趣教学法是当前教学中一种较为新型教学方式,授课期间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及兴趣喜好,制定开放式教学方案,并将授课过程、内容等融入与学生兴趣喜好相结合,以此激发学生参加知识学习和实践兴趣与积极向上,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等综合素质具有促进作用。近年来。在传统应试教育愈加难以满足新时期的教育目的和教学需求情况下,通过实施影响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教学实效,利于提升教学质量。而兴趣教学法作为一种将学生兴趣为指导的教学方式,相应课程具有趣味性、自主性和个体化特征,既可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又可提升教学质量,将应用到初中体育教学中,利于提升课堂开展效果,加快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1]。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应用策略
(一)营造轻松课堂教学氛围
    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兴趣教学法授课前,应营造轻松课堂氛围,为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提供基础条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先根据当下热门体育话题,引起学生注意力,并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学生感兴趣体育比赛视频,教师适当在视频播放中穿插趣味性解说,如在讲解田径方面相关知识是,就是就可以利用相应田径比赛视频,向学生展示田径运动并灌输相关知识,改变以往授课中枯燥课堂教学环境,营造具有趣味性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感受体育知识学习中的乐趣。
(二)教学中融入学生兴趣爱好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采用兴趣教学法,应提升对学生兴趣爱好关注程度,结合不同学生兴趣爱好,为其提供不同类型体育教学活动,提升教学内容个性化水平,这对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知识学习意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同时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方面相关知识热情,利于提升其心理和身体素质,可为今后展开体育教学活动提供良好条件,如在开展与球类相关的室外课程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球、篮球、羽毛球和排球等相关设施,在进行适当练习要领讲解后,由学生自行组队并根据自身喜好选择适合运动方式。
(三)设计具有趣味性体育游戏
    以往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以简单体育知识讲解为主,缺乏适合课堂实践活动,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难以有效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进而影响了学生对体育教学兴趣。为此,在体育课堂教学环节中,应改变以往简单乏味课堂教学形式,重视游戏活动在课堂中作用,结合初中生学习能力特点选择并且设计相应课堂体育游戏,以此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知识学习中。如在体育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篮球相关技巧训练。

课堂开始后,教师可先为学生讲解篮球运球方式,示范正确规范动作要领,然后使用多个篮球作为联系工具,并对学生进行分组后展开篮球运球接力比赛,帮助在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技巧,及时纠正学生不足,并对小组学生运球练习情况进行评分,每轮比赛结束后允许得分最高小组自行活动进行练习。
(四)建设体育学习兴趣合作小组
    教学中通过建立兴趣合作小组,不仅利于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学习内容,而且可提升学生参与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和课堂氛围。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兴趣教学法中,应组建兴趣合作小组,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同时通过不断增加学生间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方面知识学习信心。首先,在学习小组中,教师应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按照自身喜好进行组合,为提升组内交流效果、促使组员间充分交流奠定基础。如在练习健美操动作要领中,每个兴趣小组人数应控制在2-3人,通过限制学生人数不仅可为学生提供多练习和询问时间机会,而且便于纠正学生练习中不到位动作,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对相应实践掌握水平。
(五)对体育游戏活动进行丰富和完善
    教师在开展兴趣教学法课堂中,为发挥体育游戏活动在体育教学中作用,应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提升体育实践活动趣味性与多样性,为学生提供多种不同体育活动,满足学生游戏喜好同时,促使其在实践活动中掌握体育方面相关知识,更好的学习体育技能,为今后展开体育锻炼打下基础。为此,教师可借鉴优秀教学案例,于课堂中引入教学游戏或创设游戏性质教学内容,并保证游戏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符合,从而实现教学的目标。在进行游戏设计中,应以提升学生兴趣作为核心,同时兼顾教学目标。另外,为保证课堂中游戏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喜好,教师应采用调查问卷形式或提问方式获得相关信息,掌握学生兴趣点,以此为参考进行游戏活动设计。而课程结束后还应通过学生评价方式,询问其体验和感受,从而进行教学活动改进。
(六)合理利用综合体育竞赛
    初中阶段学生具有较强好胜心理特点,传统枯燥无味知识授课方式和简单模拟示范室外课程已经难以满足其实际需求。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应利用其好胜心理,基础竞赛形式,在教学中营造一种赶超学习竞争态势,激发学生争强心理,主动参与到实践练习中。在进行竞赛活动中,教师应做好场外监督指导工作,关注学生安全。如在进行足球练习中,教师将足球项目相关动作要领以及注意事项等详细告知学生,并说明相关安全注意事项,并主动示范足够运动标准动作,包含带球、踢球等,在学生基本掌握动作要领后。以小组比赛方式展开对抗练习,在此过程中,有学生根据自身喜好能力运动能力等决定自身在球场中位置。在学校活动空间不足条件下,以守擂形式不断替换进球少小组,争取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而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活动情况,对表现优秀和踊跃表现学生给予高度赞扬,并及时纠正学生活动中不规范和不安全动作[3]。
(七)创新教学方法
    现阶段,初中阶段体育教学中,关注对学生身体素质以及运动锻炼意识培养,更加符合新时期全方位素质人才教学要求。而在实际进行教学中,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充分发挥兴趣教学法在教学中作用,应结合学生个人喜好,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差异,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利用多种具有趣味性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积极性。以跑步锻炼为例,教师可在跑道上设置几道游戏关卡,如设计经过篮球场跑道,投中篮球后允许继续长跑,跑道中途为给学生提供一定休息,可设计答题环节,再如最后冲刺阶段,可设计从旁陪伴训练环节,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从而快速完成冲刺环节。
结论: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采用兴趣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其课堂参与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对兴趣教学法研究,通过对学生兴趣喜好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教学模式进行适当创新,与学生兴趣相结合,从而调动其参考课堂教学主动性,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丽娇.浅析快乐体育为导向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8):145-146.
[2]吴万琪.探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7):150-151.
[3]沙莉.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3):97-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