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发表时间:202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6期   作者:唐君如
[导读] 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积极性在于,让全部学生能够动脑、动口
        唐君如
        桂阳县茶红学校
        摘要: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积极性在于,让全部学生能够动脑、动口、动手来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活跃自身的思维,并且能够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所以本文就据此,来浅谈下小学美术课堂,学生积极性调动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积极性;低年级
        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是学生初步接触美术,树立美术兴趣的阶段。所以,小学的学术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探索出不同与以往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我们应该把美术作为一种激发学生情感的媒介,让小学生关注生活,从而提高美术素养。本文,笔者就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谈一下美术课堂学生积极性调动策略,希望能跟各位教师共同学习与进步。
         一、营造良好氛围,打造趣味课堂
        我们的美术课需要以“趣味美术和基础美术”为宗旨,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放松身心、拥有乐趣、解放天性。当你看到学生专注画画的时候,露出会心和骄傲的笑脸的时候,你会觉得坐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内心、精神、灵魂都无比自由的人!
        丰富的教学内容、科学的培养方式、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让我们的美术课堂生动和精彩,让我们的美术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儿童画、线描画、手工课、设计课、欣赏课以及室内课和室外课,我们始终要以丰富的知识吸引着学生,用不同的场景带给学生最直观的体验,让学生的兴趣得到肯定和鼓励!当你看学生的思维在跳跃、思想在迸发的时候,你会觉得坐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能够感受美、欣赏美、创新美的人!
         二、关爱学生个体,构建和谐关系
        爱是开展高效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也是构建和谐融洽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当学生沐浴在“爱”中,才会使心中充满阳光、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感受美好、传递美好,进而在美术课上也会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出来。因此,教师要想使学生的美术创造力更强,就要用爱来感染学生,使师生之间能够产生情感的共振和鸣,实现师生角色之间的互换和互补,进而使得双方共同进步和发展。
        例如,对学生的关怀和爱心,要表现在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中,如,在课上对学生态度温和,即便是学生犯了错,我们也不要立刻严厉斥责,而是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来指导学生,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再如,我们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关心怀,当我们看到学生在课上表现出不良情绪时,要及时安抚他们,让他们感到踏实和安心。只有这样慢慢让学生产生信赖感,学生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才会越来越和谐,美术课堂效率也才会越来越高。
         三、培养倾听意识,形成绘画习惯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说话的坏习惯。在学习中出现的这种坏习惯会影响学生难以理解他人的语言,从而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因此需要得到教师的重点关注。在学生的绘画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倾听意识”的一点点地渗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例如,小学生因为刚接触到美术这项艺术形式,大多数学生都会显得懵懂无知、不知所措。所以在教学开始前,笔者就经常会为学生讲一个小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来理解这节课的绘画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大耳朵涂涂今天来到了动物王国,在那里,他见到了小兔子,大花猫,涂涂对他们说“你们好,我们一起来玩吧!”,小兔子和大花猫也非常地喜欢涂涂,和涂涂一起快乐地玩耍。这样,通过这样一个简单却有生动的小故事的导入,学生就能了解要画的内容,而且这个简单的小故事还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专心听课。另外,由于小学生接触笔、涂画,对于美术的世界还显得新奇,因此笔者就经常让学生自己独立作画,大胆的涂鸦,然后针对自己画讲给其他的小朋友,以此来促进学生形成绘画兴趣和习惯。


         四、创设媒体情境,培养审美能力
        小学生性格活泼,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教师在选取教学方式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而只是通过课本教材的内容进行知识的讲解,那么学生即使对美术这项活动再感兴趣,也不足以支撑他们度过气氛沉闷的美术课堂,培养审美能力也就无从说起了。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学“鱼儿游游”内容时,因为这是一节综合性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能画出小鱼,还要求学生对其进行剪贴与制作。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让学生对小鱼进行细致的观察,仅凭笔者的讲解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于是笔者就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各种漂亮的小鱼的视频剪辑,视觉上的强烈刺激让学生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然后笔者再让学生对视频里的小鱼进行观察,分别对自己最喜欢的那条小鱼的形状特征进行描述,看谁说得最好。最后笔者再引导其进行小鱼的绘画、剪切与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他们也因此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五、利用感官体验,多元感受美术
        教师必须认识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育程度。这意味着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适当地接近小学生的教学,如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增强教学方法的形象性,增强学生学习方法的直觉性。多感官体验的运用是一种以意象教学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不仅使学生的情感多样化,欣赏美术,而且使学生更容易通过观赏等感官体验接受和理解美术,
        例如,在动植物欣赏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动植物的美,笔者开始以感官体验的形式进行教学。在欣赏植物的时候,笔者先让学生以图片的形式欣赏自然风光,然后引导学生到校园内的花坛、草坪上触摸花草树木等,引导学生描述花草植物的形象,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当欣赏动物的时候,笔者会选择更温顺的兔子来上课,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逗弄和触摸来体验动物活泼可爱的动态美,用这种可爱的动物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课堂参与。兴趣,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率。
         六、实行家校合作,坚持完成绘画
        坚持是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必须具备的一个优秀的品质,而绘画是一个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经历的活动,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绘画教育的特性,培养学生认真对待学习、坚持到底的良好学习习惯,并要结合家长的监督,进而让学生逐渐形成认真对待学习和生活、坚持到底的优秀品格。
        例如,有很多学生的耐心很差,在绘画没完成之前就想进行其它的游戏,经常半途而废,于是,笔者就经常将其他学生的优秀作品拿给这些学生看,让他们了解只有完整的作品才是最棒的;对于一些画的慢的学生,笔者也会适当地给他们延长时间,让他们有充足时间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笔者还会经常邀请其他教师、家长作为评委来参加举办的绘画比赛。学生对他们的评价是很在意的,我们可以以此来激励学生认真地完成自己的作品,从而培养学生坚持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课后作业布置时,笔者也会和家长沟通,让家长监督学生先完成再去做别的事情,并在学生完成后用简单的话语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使其产生绘画的自信心和动力,继而逐渐形成坚持不懈的良好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开展教学时,应积极探究能够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并对如何提升学生能力与课堂教学效率加以研究,从而为学生长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舒.基于学生审美经验建构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J].名师在线,2019(08):82-83.
        [2]及娜.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品质和能力的研究[J].学周刊,2019(12):144.
        [3]朱立斌.浅析如何利用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美术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09):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