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夫人外交研究及思考

发表时间:202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月26期   作者:杨田
[导读] 2019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夫人彭丽媛陪同习近平出访,
        杨田
        云南民族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4
        摘要:2019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夫人彭丽媛陪同习近平出访,这展现了中国外交“软实力”的魅力。让更多人了解到了所谓的“夫人外交”。文章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解析社会性别与夫人外交的概念;第二部分阐述我国夫人外交发展历程;第三部分分析作用;第四部分解析问题;第五部分展望性别平等的外交。选题的现实意义是关注当前中国夫人外交的现状。探讨如何促进性别平等的外交,打破性别刻板印象。
        关键词:社会性别;夫人外交;女权主义

一、社会性别与第一夫人
        (一)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定义
        要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来剖析夫人外交,一开始要先界定两个最基础的概念,一是性别,另一个是社会性别。
        1.性别的定义
        当填写各种表格上的“性别”一栏是,我们会不假思索写上“女”或者“男”,这取决于我们与生俱来的生物属性的性别,也内涵我们自身对自己的性别认同。性别这个词是指生理学意义上的男与女。目前为止染色体测量是鉴别性别的根本方式。正常的人类最后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这条染色体被称为性染色体。在卵子受精时,染色体的构成决定了性器官、性腺等一系列生理特征。
        2.社会性别的定义
        性别是由染色体所决定的,但是大部分人对女性或者男性的划分依靠的是与文化相关的“社会印象”,这套“社会印象”是固化的有关男女行为、穿着和交往行为的模式。社会性别就是文化为基础、以符号为特征来表达的性别行为,并形成具有共识的社会标准。从古到今,通行的社会标准都有着规范意义。社会标准通常希望女性去进行一些相对“稳定”的工作,与此同时就是在界定女性行为的标准。
        (二)夫人外交的定义
        夫人外交实际是公共外交的一部分。夫人外交,是指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以及高级外交官的夫人在外交活动中起到自己作用的外交形式。夫人外交在协助国家领导人和国际外交官员开展外交活动方面起到了突出的作用。这里的“夫人”当然也包括第一夫人,“第一夫人”是对一个国家的男性最高领导人配偶的称呼,也是一种尊称。第一夫人进行的外交活动也属于夫人外交的范畴。[1]
二、我国夫人外交发展历程
        (一)建国初的情况——对内的外交官,对外的外交官夫人
        在《香蕉、海滩与基地——建立对国家政治的女性主义理解中》一书中,美国女权主义学者辛西娅恩洛专门描述了西方外交官夫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她们背井离乡来到国外,甚至放弃了自己的事业配合丈夫。但是,她们的贡献与付出却得不到承认。“当外交官去世时,相应的长篇讣告中会描述他们的职业,驻国外的各种职位。而当外交官的夫人们去世时,就只有一张随便的死亡通知。”①
        我国外交官夫人的情况跟她们不完全一样。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在我国的驻外使馆中,外交官夫人工作是整使馆工作和和国家外交活动的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抽调了一批高级将领,到国外去当大使。这些“将军大使”的夫人必须跟着他们一起出国,但只当家属,不分配具体工作。夫人们对这样的安排不满意,因为她们大部分人都有工作,甚至担任了较高的职务。外交官、同时也是原驻蒙古使馆参赞符浩的夫人焦玲说:“我们思想问题非常严重,就是说革命一辈子了,要当夫人,自己的名义没有了。”共产党员总政干部朱霖在丈夫黄镇成为我国驻匈牙利首任大使兼管我国与阿尔巴尼亚的外交事务后,朱霖也由总政干部部调入外交部工作,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匈牙利社会主义共和国首任大使夫人,并主管大使馆的党务工作。朱霖说,“我们从游击队到正规军,到地方工作,我们什么都走过、做过。我们已经是团级干部了,怎么当起夫人、太太来了。对外交工作不了解,怎么叫我们现在就变,那我首先提出离婚。”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原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黄华先生的夫人何理良说:“我是一个女干部,是一个革命者,我怎么就变成了依附于丈夫的这么一个夫人的地位。”[2]
        事情反映到当时兼任外交部长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那里,周总理请邓颖超给这些女同志做工作。邓大姐多次地向她们做工作,成立了夫人工作小组,后来争取到夫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级别和身份,在使馆享受外交官的待遇,男女同工同酬,而且有权进行对外交交涉工作。只是她们的外交官身份是对内的,对外还是外交官夫人。这个问题就算解决了。
        (二)今日的外交官配偶
        伴随着我国的发展,对外交往的扩大,外交官人数的增加,特别是女外交官队伍的壮大,“外交官夫人”的提法被“外交官配偶”取而代之。由于我国的外交官配偶一般都是有自己的工作的,她(他)们可以和外交官一起前往国外,也可以留在国内。

随外交官赴任的配偶,使馆原则上不安排正式工作,但她(他)们应当根据需要,参加一些工作和劳动。出国期间,外交官配偶所在国家机关、国有或集体企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务院的规定保留她(他)们的编制、工龄连续计算,她(他)们在回国之后,仍然在原单位工作。这说明,我国是承认外交官配偶对国家外交事业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三、夫人外交的作用
        (一)辅助外交官外交
        作为外交官的妻子,外交官夫人需要陪同外交官到国外赴任、在派驻的国家生活。而第一夫人最基本的职责是陪同国家首脑出访。她们都需要配合自己的丈夫与各国政要与友人交往。此外,第一夫人还会单独出访,传达这个国家的立场与政策。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就曾单独出访中国、墨西哥、博茨瓦纳和南非等国家。②米歇尔奥巴马也并是首位单独出访的第一夫人,在米歇尔奥巴马之前,她的“前任”希拉里克林顿、杰奎琳肯尼迪、埃莉诺罗斯福等美国第一夫人都曾单独出访其他国家。
        (二)展现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作为一种主观的印象,正面、积极的国家形象会让人对这个国家产生好感,并且更加愿意亲近这个国家的国民与国家。每个国家都非常注重自己国家的国家形象。一般来说,第一夫人都是这个国家的“形象大使”,第一夫人在陪同国家首脑出访和自己单独出访时都是展现国家形象的良好契机。例如现任“第一夫人”彭丽媛在出访时,通过优雅的形象气质吸引着全世界的注意,也给全世界留下来良好的印象。这种对第一夫人正面、积极的影响也会促进其他国家的领导与国民对本国家产生正面的印象。[3]
        (三)关注社会问题
        夫人外交的主要的外交手段主要是通过低政治(Low Politic)领域来实现的。以米歇尔奥巴马和彭丽媛为例,这两位第一夫人活动主要集中在非政策类事务上,第一夫人进行的这些外交活动,能够弥补传统外交下国家形象刻板生硬的短板,促使国民更多关注社会问题。
四、夫人外交存在的问题
        (一)对外交官“夫人”本人事业的影响
        随外交官到国外赴任的配偶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美差”,这些配偶需要去面对各种实际问题。如果这些外交官配偶是在国家机关、国有或集体企业、事业单位工作,去国外会影响在单位里提职称、涨工资。如果这些外交官的配偶是在公司、企业工作,职位可能被人顶掉。而到了国外以后,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外交官配偶是不允许在派驻的国家求职和攻读学位的。
        (二)过于关注夫人本人的穿着服饰
        以父权制意识形态为中心的文化和实践通过建构两性气质在社会心理层面划分了两性差异,再通过社会化过程、大众化传媒再生产出刻板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③对于第一夫人来说,大众媒体对第一夫人存在着严重刻板印象,媒体的目光喜欢集中在第一夫人本人的衣着、礼仪、造型、服饰的品牌等,比较关注她们的外在,却极少深入探讨第一夫人本人的生活经历、政治观念、政治立场。例如彭丽媛在公开场合时,媒体对彭丽媛的穿着、打扮总是津津乐道。④
        (三)强化性别刻板印象,固化性别分工
        夫人外交的立场一般来说是由国家领导人和高级外交官的基调决定,可以说,夫人外交表现出来是处于高层的女性对父权社会中以国家领导人为代表的父权的倚赖与依从。夫人外交就本质而言,是国家领导人和高级外交官外交的补充,是为了国家领导人外交所服务的。[4]夫人们在外交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基本倚赖于国家领导人和高级外交官的授权。这使得夫人外交本身强化了“男强女弱”的传统性别刻板印象,固化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5]
五、促进性别平等的外交
        在未来的国际关系交往和外交发展中,如果要对目前夫人外交中的问题进行改善,需要在将女性看作独立的个体来追求真正的两性平等,改变父权社会中将男性特质的要求作为衡量和约束标准,改变传统的性别观念与两性定位,破除性别刻板印象。
注释:
① Cynthia Enloe,Bananas,Beaches&Bases:Making Feminist Sens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London:Pandora Press,1989,p.100  
② 美国第一夫人常单独出访:米歇尔此行主要议题是教育[EB/OL].http://xiaoxue.eol.cn/qtnr_11838/20140319/t20140319_1088065.shtml,2014-03-19.
③ Sylvia A.Walby,Theorizing Patriarchy,Oxford:Blackwell,1990.
④ 彭丽媛随习近平出访三国 造型素雅端庄[EB/OL].http://pic.cnr.cn/pic/nativepic/20160622/t20160622_522464504.shtml,2016-06-22.
参考文献:
[1]张倩.彰显国家软实力的“第一夫人”外交[J].公关世界,2016(17):12.
[2]李宏.从社会性别角度看新中国女外交官的嬗变[D].厦门:厦门大学,2014:37.
[3]岳亚君.传播仪式观下第一夫人公共外交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29.
[4]王梅芳,买雨佳.国际传播中的柔性政治——基于中国第一夫人外交的视角[J].当代传播,2017(01):99-101.
[5]李成家,彭祝斌.第一夫人外交中的国家形象建构[J].云梦学刊,2019(02):110-115.

作者简介:杨田(1996-),女,湖北人,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