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三一”适应性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文继鹤
[导读] 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发展,即教学提出的要求、选择的内容、
        文继鹤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第三十四中学,广西柳州545000
        摘要: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发展,即教学提出的要求、选择的内容、确定的教学手段和选择的练习或测试题等,既要适应学生发展的现状,又要使学生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和掌握,这样才能促进其获得更多成功、达成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教学流程简洁不复杂、思路清晰。薄弱学校的课堂教学更要适应学生,积极探索构建通俗易懂、由浅入深、讲练结合的适应校情、班情、学情的“六六三一”适应性课堂教学模式,能切实解放教师教学思路、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薄弱学校;“六六三一”适应性教学模式;初中化学;教学应用
        “六六三一”适应性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适应学生现有认知和基础水平的以“明标定学、依标导学和据标测学”为教学流程,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训练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应用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明标定学、依标导学和据标测学”在课堂上三者相通,是一个整体。
一、“六六三一”适应性课堂教学模式图解

二、“六六三一”适应性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引入“六六三一”课堂教学,特别强调教师的教要尊重学生现有基础和水平,课堂是适应学生的课堂,环节要简洁:明标定学→依标导学→据标测学,由于内容、目标和练习是适应学生的,因此容易达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设高效的课堂。
(一)优化课堂教学
        用“六六三一”适应性课堂教学模式授课,首先,教师带着“六追问”备课,选择出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制定出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遴选出适应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手段,这样不至于出现课堂中“曲高和寡”、甚至无人听得懂的现象。其次依照“明标定学→依标导学→据标测学”教学流程进行施教,施教过程中不断提醒学生“六起来”,从而在教师互动中完成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任务;只有学生“六起来”了,这个课堂流程才能继续,学生才能学到东西。对于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动机随着知识的增加而增加,自信心逐步增加,产生良性循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激发学习热情
        “六六三一”适应性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和现有水平,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练习测试题能适应学生发展的现状,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模式下“六起来”,获得更多成功、更多赞许、更多知识,从而良性循环,成绩逐步提高,热情逐步高涨。
(三)提高教师水平
        随着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教师准备课程的方式必须“六追问”:①这节课我要教哪些新的知识点给学生?②这些知识点我要求学生学到什么程度?③我要怎么去教学生才能达到上面要求?④教的过程中我怎么知道自己教得怎么样?⑤这节课结束时我的目标达成程度如何?⑥课后我有什么跟进措施促进学生的发展?“六追问”备课必须建立在适应学生的发展,针对性选择教学内容、设立目标、确定教学手段、练习和测试题。就是说任何层次的学生你都能教、教得好,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六六三一”适应性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应用
        “明标定学→依标导学→据标测学”是整个“六六三一”适应性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实质。它们分别是创设情境,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课堂导入,通过确认而目前当堂课的学习目标,即“明标定学”;通过情景导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互动沟通、找出规律、得出结论、掌握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即“依标导学”和应用实践(针对性课堂练习或针对性测试)即“据标测学”。下面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第二课时)》(节选)为例。


    各知识点的教学如此反复,形成套路:知识点——导学或范例——练习。通过实践,学生基础好的,我们可以选择在内容上、练习上拓展深度和广度;反之基础薄弱的,我们选择降低深度和广度,以适应其在现有基础和水平上得到进步、获得发展,不断产生良性循环。
结语:
        “六六三一”适应性课堂教学模式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现有的基础和水平。学生现有发展水平是学生发展的生长点,教师对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了解是教学的基点,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目标。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对学生可能达到的水平作出科学的估计。教学只有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提出的要求、选择的内容等,既要适应学生发展的现状,又要使学生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和掌握,促进其最大限度的发展。“陵节而施”、“揠苗助长”必将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发展成为空话。俗话说,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了才知道,教学不仅要适应学生的发展,而且要尽最大可能来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金浪. 《教育学(普高师范公共课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
[1] 廖先祥: 《让我们和课堂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