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生活化有效性学习探究

发表时间:202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苏伟强
[导读] 生活化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既实现了对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
        苏伟强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武利中学,广西钦州535400
        摘要:生活化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既实现了对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又达到了对学生生物思维的发散,更是促进了学生探究精神和“理论联系实践”意识的发展。基于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进行实验教学,通过生活化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生活化;有效性

        生物是一门探究性的学科。在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对课本上的生物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还需要开展实践性的生物实验。而在实际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既需要对生物学科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进行体现,还需要在生活化元素的融合中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对生物知识中的生活化元素进行展示,对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进行呈现。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开展实验教学的同时,还应该在生活化的生物实验教学中应用生活物品,创设生活化情境,创新生活化实验材料,制作生活化的实验用具。教师应该通过此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合理应用生物知识的能力[1]。
一、借助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实验的热情
        生活中处处都有涉及到生物学知识,初中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当变抽象单调的学习内容,为学生生活中实际中有真实意义的生活化情境。在此当中,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兴趣,要利用趣味性的生活化情境,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熟悉的生活化素材进行展示,对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进行模拟,对一段新鲜的生活事例进行讲述。其次,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学生探索的源泉,是教师教学的起点,因此,教师在创设趣味化的生活情境后,应该利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分析,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认识到与事物表面现象不同的差异。让学生能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中,对实验知识的发生过程进行分析;让学生思考中打破原有认知的平衡;让学生能够思维的发散中,加强对实验现象和本质的理解。
        比如,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冀教版初中生物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时,就可以指导学生们开展“观察溶液浓度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实验,并在此实验中,直接呈现出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的盐拌黄瓜和糖拌番茄[2]。或者教师也可以开展“验证植物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实验。先利用两个课件,对两个不同卧室的环境布置进行展示,在其中一个卧室中有摆放许多的花草。此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哪个卧室更适于人们晚上休息?在晚上卧室里的绿色植物能否对空气进行净化?在黑暗中,放在卧室里的绿色植物是否能够存活?植物是否能够和人一样进行呼吸等等。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情境对问题进行分析,能够在问题的思考中加强知识实验,能够利用实验得出问题答案,验证课程知识。
        在观察鸡卵的探究实验中,有的学生注意到有的鸡蛋气室比较大,有的比较小,感觉比较疑惑。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鸡蛋中的卵细胞或者受精卵是有生命的,它们时刻进行一种什么生理活动呢?(呼吸作用),这个作用会消耗什么呢?(鸡蛋中的有机物)。那么新鲜的鸡蛋气室比较大还是比较小呢?(比较小),在家里,怎样用食盐和水判断鸡蛋的新鲜程度呢?(温馨提示:判断鸡蛋的新鲜程度后,请尽快打破鸡蛋验证,沾过水的鸡蛋不宜储存。同时这个实验与物理的浮力有关,你们学习浮力之后要能解析出来,期待你们的答案。

)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发现问题,引导对问题进行分析,能够在问题的思考中加强知识实验,能够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利用实验得出问题答案,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除此之外,初中生物教师在其他课程知识的讲解中,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如在“观察食用菌”的实验中,可以让学生们观察开了伞和没有开伞的蘑菇,并让学生回答,若是在菜市场买蘑菇,会选择开了伞的蘑菇还是会选择没有开伞的蘑菇?为什么要这样选择?联系本地的免贵的红椎菌,新鲜的开伞的四十多元一斤,二没有开伞的六七十元一斤。又如在“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实验中,教师可以利用“小魔术”的方式,让学生们现场体验。教师要准备一张白纸,而后在黑板上贴上白纸,在白纸上喷上碘液,此时就能够看出白纸上会显现出字。这时,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这是什么原理?为什么会出现字呢?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课程实验。通过这样激趣、凝练、提问等方式,就可以在生活化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下,增强学生的生物认知,发展学生的问题思维;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3]。
二、利用生活化的物品改进学生的自主实验
        初中生物教师在生活化的实验教学中,应当利用学生们熟悉的生活化物品展开实验,这样既能够拉近学生和生物知识之间的距离、生物科学和生活的距离;还可以对实验器材的不足之处进行弥补,更是可以在减少实验器材的损耗下,加强学生对生物科学真实性和可靠性等特性的感受,进而使其领悟到“生活走入科学,科学走进社会”的真谛。在此当中,教师就可以在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们从生活物品中寻找出能够代替实验器材的物品,并以此对简单的实验用具进行制作。在制作完简单的实验用品后,教师要让学生们摆脱教材的束缚,在自己知识学习相对应的实验器材进行选择后,对比较特别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设计,并以此完善实验装置。
        例如,教师在“探究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实验中,就可以使用“直接利用法”自然衔接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物学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相同大小的力扔出一张纸和重量相同的折叠的纸飞机,让学生比较纸和纸飞机哪个飞的更远。其次,教师再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对不同材质的纸进行收集,并同样折成纸飞机扔掷。让学生在这样的扔掷中明白,纸的形态和重量都能够影响到纸飞行的高远。而后教师再以此结论为基础,让学生们对家鸽飞行所需要具备的条件进行探究[4]。又如,在“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尝试着利用废弃的饮料瓶对三角锥瓶进行替代,瓶盖锥孔,在其中分别插入进带叶和不带叶的相近的枝条,让学生们对其中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再如,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将一些水生植物放置进大容量的洗手液瓶内,并利用橡皮管连接玻璃导管和瓶塞,在挤压之后用凡士林密封,用弹簧夹控制住橡皮管。如此就能够让学生们在自己的实际动手制作中,明白氧气的收集原理,进而也就能够在生物知识的掌握中,提升学习能力。
结语
        实践证明,生活化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热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此,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需要加强对生活化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通过生活化实验教学,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有效性。如此在帮助学生夯实生物基础,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下,也达到对学生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梅清.生活化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10):158.
[2]张英燕.乡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生活化探究[J].读与写,2019,16(36):188.
[3]韩国娟.基于生活化的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J].文理导航,2019,(26):70-70.
[4]王春.在初中生物学实验中融入生活化元素[J].生物学教学,2016,41(2):44-45,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