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新乡市453006
摘要:随着我国当前时代的不断发展,相关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在不断的提升,再加上我国当前机械制造行业不断发展相关岗位,在招聘人才的过程更加注重的是人才专业水平以及创新能力,因此在当前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紧跟当前时代发展的方向,结合学生当前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特点,提出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案,从而灵活的解决在以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专业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策略;创新
教师在对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之前,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以及教学水平,并且还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及时的发现存在于以往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且还要将理论和实践性相互融合,构建一体性的教育模式,加强对重点内容的有效教育和引导,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有效锻炼。
一、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落后
时代是不断发展,对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来说,教师要紧跟当前时代发展的方向,为学生融入一些新的内容,从而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有效提高,但是在当前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滞后性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不同教材中所交叉的学科出现了内容重复的问题,这样一来不仅会影响教育资源无法得到优化性的配置,还会给学生的实际学习带来诸多的困扰,严重影响了实际教育效果的提升。另外在课程知识体系中,主要包含的是有关工艺技术和工程实践方面内容,这些内容的抽象性特征是比较明显的,非常繁琐性的知识点数量也是比较多的,这给学生日常的学习带来了诸多的困扰,这些内容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并没有充足而密切的联系,所以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联系日常生活来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对于机械制造基础教材来说,内容具有复杂性的特征,教师需要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及学习积极性,但是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取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来为学生进行知识内容的讲述,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在知识理解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扰以及难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二)教学方式的滞后性
由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所涉及到内容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特征,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内容的讲述,但是教师在实施教学方法方面还存在着单一性的特征,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灌输式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师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全面的讲解教材中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思考时间变少了,无法结合自身的学习基础以及理解能力,透彻地掌握这一部分的主要精髓[1]。与此同时由于学生的自律能力有待提高,在课后很少通过一些渠道进行信息的获取,导致学生的学习视野无法得到有效的扩展,这是当前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还违背了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教学思路,严重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有效提升。因此在当前需要加强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科学性设计,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全面落实教学改革的方案,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更加贴合学生当前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多方位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在当前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比较多的,如果教师并没有在短时间内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教学改革方案的话,那么会严重限制学生专业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有效关注,结合学生当前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精心的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合理的安排课堂教学的形式,从而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使得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更加符合现代化的教育要求和需求。
二、改革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
为了使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高,教师需要合理的安排课堂教学的内容,从而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提供广阔的平台以及空间。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作为主要的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习需求,合理的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对于教材来说要进行更加灵活性的处理,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实际教育工作中需要保证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具有实用性的特征,以理论实际作为主要的原则加强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加强对这些知识的印象,对实际学习行为进行科学的指导和引导[2]。教师在班级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有效锻炼和培育,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可以更加贴合与学生当前的学习需求以及发展需求。另外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师还要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主来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方面更多的融入有关一线生产方面的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掌握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养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在教材内容方面还需要具备专业性的特点,比如各种机床切削加工方式在数控专业教育中应当作为主要的内容,向学生讲解各种机床的结构原理,将这些内容作为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结合实验教学需求和教学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节,从形式上进行课程内容的灵活性组合。在班级教学重要为学生融入更多的国内外最新技术应用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能够具备与时俱进的特征,不断的扩展学生的学习眼界,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专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和基础。
(二)提升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在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提高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用入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的学习思路以及学习思维。教师在班级教学中可以开展兴趣教学法和项目式的教学方法,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和正确的加深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印象[3]。在当前时代下,教师要更多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采用符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和教学规律的课堂教学方法。首先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来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比如在为学生讲解有关车床传动系统分析这方面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三维软件虚拟仿真教学模型,为学生系统性的讲解这部分知识内容,让学生能够自发性地了解有关车床主轴箱内部结构和传动系统,在清晰的条件下进行灵活性的掌握,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在班级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充分的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为学生融入一些新的工艺和新技术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帮助学生在课前和课后进行科学性的预习和学习。比如教师在班级教学之前可以在网络中下载一些微课视频资源,让学生进行提前性的练习,大概了解这部分知识内容,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也有助于使教师能够更加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提出有效的引导方案,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进行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学生能力的有效提高。
(三)多样性的考核方式
在以往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所采取的考核方式大多数都是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对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比例有待提高,这就导致学生在这一背景的影响下将学习重点放在对理论知识的讲述上,限制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提高,因此在当前时代下,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育,要让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能力,指导自身的日常行为。另外对于考核方式来说,教师还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比如通过口试或者是操作等方式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能力,教师也可以融入实际操作或是答辩等方式,多方位的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创新能力。
结束语:
在当前时代下进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不断的探索以及完善,认识到新形势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以及要求,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模式,从而使得学生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满足相关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和要求。
参考文献
[1]谭静.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8(05):55-57.
[2]杨洲.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9):123-124.
[3]黄艳香.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