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工作过程的高职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发表时间:2021/1/5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7期   作者:马雅坤
[导读]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业的建设也在加快。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
        马雅坤
        云南技师学院(云南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300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业的建设也在加快。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是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刻认清现行高职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探索开发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新的高职教育模式。
        关键词:技术工作过程;高职;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引言
        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熟悉现代制造技术,掌握机械制造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机械加工设备操作、维修的技能,具备工艺实施等现场技术应用及管理的能力,体现出“软硬结合、兼顾发展”的特点。长期以来,高职高专院校机械制造课程体系设计中,虽然突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但是在“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技术工作”之间,还缺少必要的纽带。如何基于技术工作过程设计机械制造课程体系,使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能更适应企业的职业技术岗位需求,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1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1课程设计的理念
        企业的人才需求是课程开发的责任,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是课程开发的目标,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与是课程开发的关键,企业对课程内容的评价是课程开发的标准,所以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岗位为导向,以工业产品为载体,以项目教学为主线,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建立适合高职教育的新课程体系”。并充分体现实践性、职业性和拓展性的要求。
        1.2课程设计的思路
        根据调研的情况,目前机械制造行业,需要大量懂专业、会管理、上岗即能胜任工作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了培养出适销对路的合格人才,课程的设计思路坚持以岗位能力为目标,以工件为载体,以项目教学为主线,以学习情境为导向设置教学内容。在情境教学设计中,以学生对工艺过程的分析和工艺装备的选用设计知识为重点,以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养成为为主线;并要充分体现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和要素的全面性(任务、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人员与工作成果)。以企业真实产品的生产过程为主,选取具体的零部件能反映岗位能力水平;以知识够用适度为原则,教学方法与组织上,采取以班组为单位按照课堂教学、教师示范、学生分组讨论练习、校内实训、校外参观等形式使教、学、练、做统一。(1)课程内容的选取,一个平台,三方服务。课程本着为专业提供一个宽敞的平台,服务专业、服务职业技能、服务岗位的思想,与专业探讨,对本地区企业进行调研,收集了多家企业设计与制造的真实产品,将企业的典型产品进行剖析、归类,和企业人员一起选择了生产和设备中应用广泛、技术实用、拓展性强的工程实际项目为核心项目,作为课程的九个学习情境,并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训练融合于实际工作过程中,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教学过程反映实际工作流程。课程学习任务的实际过程与企业项目实际工作流程相互对应如下(见图1)。

                  
        2于技术工作过程的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内容安排
        基于技术工作过程的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是指把“工作情景”转化“学习情境”。从职业技术素养为核心,进行机械制造类工作分析,可从中分解出“加工设备操作与维护”“工装夹具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生产现场技术管理”“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等典型工作任务。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就要对这些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形成从工作领域、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把企业实际岗位中技术工作所要求的技术知识、技术能力和技术素质,通过对课程的选择、改编、整合,转化成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加工设备操作与维护”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例分析,首先要把这个任务转化为可操作性的行动领域,具体可分解成三步:第一,按规范操作机床;第二,按设备管理要求,进行机床清洗润滑,局部解体检查和调整;第三,机械磨损零件测量和更换。然后对应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是:机械制造基础(金属材料和热加工)、金属切削原理与机床、机械设计基础、机械零件精密检测、机械制图、零件测绘等。再如“工装夹具设计”的典型工作任务,其行动领域可分解为:第一,熟悉产品零件的技术要求,设计工装夹具方案;第二,确定定位基础、选择定位元件;第三,设计夹紧机构和配合精度;第四,绘制夹具图纸。转化为学习领域的相应课程为: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机构分析与零部件设计、夹具设计与组装、机床夹具拆装实训等。基于技术工作过程的机械制造专业课程内容的安排,体现出了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的特征。不仅如此,还要在内容安排上,考虑课程内容由易到难、学习内容由浅入深的衔接性,把不同的课程模块,对应不同的课程目标,对应不同的职业技术素养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中可把对机械制造类工作总揽性了解作为第一层级的“职业技术基础课程”,以机械制造基础、机械CAD、液压与气压传动等机械类基础模块课程为内容。主要知识点和能力要素包括:零部件配合公差,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础,金属切削刀具基础,测量与误差分析基础、机械部件零件测绘、液压与气压基础等。把培养机械类工作核心技术作为第二层次的“职业技术能力课程”,以金属切削原理与机床、机床夹具、机电设备PLC控制系统的组建与调试、数控加工工艺等机械类核心模块课程为内容。主要知识点和能力要素包括:会选用机床刀具材料,会制定机械加工、机械装备工艺方法、能测试装配精度,懂得数控机床编程。把培养机械类工作技术迁移能力作为第三层次的“职业技术创新课程”,以机械创新设计、精益生产、现代制造技术、外国图纸识图等机械类拓展模块课程为内容。主要能力要素包括:会进行机床设备的维修和维护,判断并排除故障原因,具有独立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课程+层级+模块的形式,与机械制造类专业所需的职业技术素养互相对应,体现了对知识点的选择。
        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的开发应用,可避免以往工科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指导与理论知识教学脱离的情况,对于专业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保证整体教学效果,在实际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体系应用过程中,相关专业管理人员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将专业市场应用作为课程教学载体,结合合理的课程配置,可有效提高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伟珍,邓岐杏.基于工作过程实施项目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1,126(02).
        [2]樊秀龙.高职院校课程开发与工作过程导向对接的思考[J].池州学院学报,2017,25(03).
        [3]王新荣.高校工科专业《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8(12).
        [4]方晓雄,倪晶晶.构建适应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课程体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422).
        [5]刘容.浅析采用“工作过程六步法”的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课说课[J].机械管理开发,2019(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