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妩 王志成 陈世斌 王江腾 杨辉 王灿 张火平
鄂州市气象局 湖北 鄂州 436000
摘要——为了有效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十分有必要,目前研究以定性分析为主,应用风险分析模型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进行评估的研究不多。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基层气象部门内部控制风险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估。初步探讨将风险评估数学模型用于基层气象部门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层次分析法
1.引言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是管理的重要手段。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提供的主体,其内部控制工作不论是在制度建设、机制设计还是监督管理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滞后性[1]。就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单位的风险来自于组织内部,包括经营管理、项目建设、人事变动等,另外也来自于外部风险,通常有外部环境变动、政策改变等[2]。事业单位传统的内部控制往往重视控制措施,而忽略全面评估组织内外部风险因素[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明确指出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然而,我国内部控制工作,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起步晚,相关人员缺乏风险评估意识,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开展风险评估和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工作亟待加强。将风险评估置于内控措施制定和执行的核心位置,标志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全方位深入开展[3]。对于风险评估,现有研究多从定性角度探讨风险的识别以及风险的应对措施[4-6],相较企业,应用风险分析模型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进行定量评估的研究不多。
气象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气象部门为主,部门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预算由中央和地方双方共同负责安排,财务管理体制特殊性带来内部控制管理的难度[7]。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出台后,中国气象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气象部门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了可行规范,对气象部门构建符合单位实际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依据,各级气象部门加强了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气象部门的内部控制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基层气象部门存在会计人员多为兼职,一般从业务人员中产生,对财经法律、法规及财务知识的了解不充分、不透彻,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对各种风险认识不足等问题[8]。从防控风险层面上来看,气象部门管理层风险意识逐渐加强,但各单位尚未建立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制度和解决方法,对经济活动存在风险缺乏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价[7],完善内部控制特别是建立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拟将风险评估经典模型引入基层气象部门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构建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
2.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AHP)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在企业与行政事业内部控制评价中有广泛的应用,周翔[9]、唐勇军[10]等将AHP应用于人民银行内部控制相关研究,赵福荣[11]将AHP应用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构建,孙志梅等[12]将AHP应用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陈艳等[13]基于 AHP 与 FCE 的视角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框架。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是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主要是两两比较)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层次分析法将无结构复杂系统结构化,通过层次内两两比较和层次间权重解决了多因素、主观判断的不可公度问题,实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通过一致性检验一定程度上解决主观判断的可靠性问题,提高主观决策过程的科学性,是分析多目标、多因素、多准则复杂大系统的有力工具[14]。
3.应用层次分析法评估基层气象部门内控风险
(1)构建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的第一步是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按照要素性质分类并建立层次关系,上一层要素支配下一层要素。 本文根据基层气象部门内控常见风险点,结合实际业务工作,构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图1)。第一、二层为目标层,分为总目标层和子目标层。总目标层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状况,总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单位层面的风险与业务层面的风险两项子目标的实现程度。第三层为准则层,单位层面包括内部控制领导小组风险、集体议事决策制度风险、关键岗位管理制度风险、会计机构管理制度风险等4个三级指标,业务层面风险从6个方面进行设定,包括预算业务控制风险、财务收支业务控制风险、政府采购业务控制风险、资产业务控制风险、建设项目业务控制风险、合同业务控制风险。第四层为指标层,包括议事成员构成风险等37个指标。
(2)确定指标权重
构建了递阶层次结构后需要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通过判断矩阵确定相对权重。根据层次分析法1-9级标度法(表1),专家经过研判,对要素i与要素j重要性进行赋值,通过比较结果,建立各层指标的判断矩阵(图2)。
通过两两比较,确定了判断矩阵及各个层次内要素的重要性强弱后,需要对各指标的权重加以计算,以明确各指标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重要程度。权重的计算方法有和法、根法和特征根法等。考虑到内控风险评估的复杂性、评价专家认知的多样性,两两比较指标可能得出不一致的矛盾结论。比如,指标i,j,k重要性相对接近,在专家评判时会出现i比k重要,k比j重要,而j又比i重要的情况。为避免错误,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比例CR<0.1,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本文采取特征根法进行计算,并对指标进行一次性检验,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CR<0.1均通过检验。
(3)加权平均得出评价结果
在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指标的权重后,利用加权平均法,通过匿名方式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将专家评分与权重相乘,得到一个数值,即为风险评估值。
根据评价得分确定被评价对象内部控制风险等级,等级标准分5级:优秀:综合评分 90分以上;良好:80~90分;一般:70~80分;较差:60~70分;差:60分及其以下。
(4)实证分析
为了检验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基层气象部门内控风险评估是否客观合理,操作性强,我们选择一个基层气象部门开展评估,构建了判断矩阵,并通过一致性检验,得到每个指标对应权重,再通过加权平均得到评估结果(图3),评估结果为良好与基层气象部门实际状况相近,指标选取合理,评估方法可操作性强,有助于对基层气象部门内控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提升内控水平。
4.结论与展望
本文探索了应用风险模型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及气象部门内部控制常见风险点,选取了符合基层气象部门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一套能够从整体上反映基层气象部门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基层气象部门内部控制风险点进行评估,实现了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转化,对提高基层气象部门内部控制水平有促进作用。然而,本文的指标体系尚需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单位的特点和业务范围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同时,还可以探索其他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永泽,唐大鹏.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 会计研究, 2013, (01): 57-62.
[2] 梁伦泉. 以风险识别与评估为导向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6, (04): 41-42.
[3] 张洁. 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风险评估. 经济师, 2015, (09): 129-131.
[4] 佟淑灵.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 经贸实践, 2017, (13): 89.
[5] 吴丽娜.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方法.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 (03): 59-61.
[6] 郑姝. 浅谈风险导向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企业导报, 2016, (17): 155.
[7] 詹敏. 关于气象部门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 (33): 126-127.
[8] 刘德菊,田雨. 基层气象部门实行内部控制规范的思考. 财会研究, 2014, (06): 69-71.
[9] 周翔,姜静敏. 基于AHP的人民银行内部控制评价.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5(1): 36-40.
[10] 唐勇军,沈惠文. 基于AHP的人民银行内部控制项目评价研究.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4, (11): 121-126.
[11] 赵福荣. 基于AHP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构建. 财会通讯, 2016, (29): 111-114.
[12] 孙志梅,李秀莲,王昕. 基于AHP法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财会通讯, 2012, (19): 23-25.
[13] 陈艳,于洪鉴,衣晓青.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框架研究——基于AHP与FCE的视角. 财经问题研究, 2015, (09): 72-79.
[14] 韩传模,汪士果. 基于AHP的企业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 会计研究, 2009, (04): 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