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电网变电运维技术与管理

发表时间:2021/1/5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7期   作者:韩庆
[导读] 变电设备的运行质量和电网的安全运行情况存在直接联系
        韩庆
        国网长治供电公司?山西长治 046000
        摘要:变电设备的运行质量和电网的安全运行情况存在直接联系,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与否会决定电力资源的安全运输情况,因此出于保障电力资源安全运输的考虑,必须先加强对变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力度,通过让变电设备安全、高效运行来提升电网的电力能源输送质量。
        关键词:现代电网;变电运维;技术;管理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电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人民对供电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电网变电运维技术与管理对于供电质量具有直接影响,电力企业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1电网变电运维特点
        电力系统工作流程较为复杂,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只有科学制定变电控制措施、变电管理措施,才能保证变电系统平稳运行与供电用电效率。现阶段,我国电网变电运维特点可以归纳为:(1)复杂性。电网变电运维电力系统设备较为复杂,设备具有不同功能,维护难度相对较大、故障发生概率相对较高。(2)枯燥性。电网变电运维工作较为枯燥,重复工作内容相对较多,可能会让工作人员产生疲倦感。(3)难度大。在变电运维过程中,变电站设备分布较广,难以进行集中管理,与此同时,因不同设备运维方法存在差异,对运维管理人员技术能力要求相对较高。
        2电力系统变电运行设备维护常见问题
        2.1变电运行设备短路问题
        负载触底是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一些电气设备出现非正常触地情况,以至于出现一些难以控制的电动力,影响到整个变电系统的安全运行。针对这种问题,可采取设定一些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强化高压类设备的安全设置,采取增加熔断器的方式,从而防止高压设备运行出现这种问题。
        2.2变电运行设备跳闸问题
        对变电站运行来说,设备跳闸问题会导致短时间的停电,可能会影响到供电的可靠性。而设备跳闸问题是受多种原因影响的,并且所出现的跳闸问题类型有多种。在变电运行过程中,一旦母线线路出现一些问题就会出现跳闸问题,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跳闸问题对运行线路与设备可以形成保护,但如果频繁出现这种问题也将对变电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2.3变电运行设备电压问题
        要想确保人们的日常用电需求,电力系统必须提高供电量。在增加输电量当中,输电线的架设是至关重要的。电线架设方式是多样化的,架空类的线路非常容易受到雷击等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电压问题,使得变压设备绝缘部分出现较大的损坏。当情况严重时还容易出现设备保障、火灾等情况,这对变电安全运行非常不利。
        3变电设备运维技术优化建议
        3.1规范变电设备报修流程
        在电力企业变电设备的报修流程中应考虑使用信息化系统,促使变电设备报修流程不断趋于规范化。在该信息化系统中,电力企业的每一台变电设备都存在对应的编号,这样就会有对应的身份标识,当有变电设备发生故障,科室人员就能利用故障设备的身份标识进行扫描,获取有关于故障报修的信息,并了解其操作流程。作为报修人员则只需按照对应的操作步骤,就可实现在规定流程下对于保修信息的处理,并且这对于之后维修工作的实施也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
        在实际报修中选择利用信息化系统处理,原因主要是维修人员端会给出维修提示,变电设备维修管理科室的工作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安排组织开展维修工作。传统模式下电力企业实行电话报修,由于缺少提示,维修人员很容易就忘记任务。

通过引入信息化系统,变电设备的报修记录、故障情况等资料就会直接记录在计算机之中,维修管理人员也可利用有关记录资源定期落实备份工作,在一个变电设备上对应其身份标识,达到统计变电设备报修次数的目的,最终为做好变电设备维修价值、使用寿命的针对性分析用户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3.2合理应用故障维修技术
        在明确故障维修模式以及维修方案的基础上,需对故障维修技术进行合理应用,这样才能有效处理与解决故障。在明确设备故障的基础上建议从这些方面入手:首先对变电设备的故障状态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明确故障对于技术的实际要求,有利于将维修方案进一步优化,使其维修方案能够具有有效性;其次以全效维修模式为基准,将故障维修的具体范围确定下来,因为在维修过程中有这样的情况,例如,不同维修模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所以需要就维修内容进行合理分配,并部署维修人员与维修技术,这样可让整个维修更加简化。对应的维修技术才能有效解决对应的故障,所以必须结合故障选择对应的技术。例如,面对一些比较复杂的故障需结合故障实际情况制定维修周期,并结合故障的级别制定合适的维修措施,还需与数字模型进行结合,这样能够确保故障处理与维修在预定的周期之内完成,从而保障设备的安全性能;最后从实际情况来看,变电故障通常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实际处理与维修过程中会遇到重组的情况。此时建议应用全效维修模式之中的相互制约性,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进而对成本进行合理控制。
        3.3加强变电设备故障维修技术评估
        关于变电设备故障维修技术的效益评估,具体要从维修成本、维修方案、维修技术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估。要求变电故障维修人员在具体维修过程中,要对现有的维修记录进行分析,结合其中要点对维修故障方案进行优化,并再次对所有维修信息进行详细记录。此外,在整个实践的过程中,需对设备故障不同类型以及相关维修处理技术进行总结与梳理,有利于进一步丰富维修技术,为后续维修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参考,确保变电设备能够长期处于安全状态。
        将评估结果作为故障处理与维修方案优化的依据,有利于减少设备发生率,同时可有效降低维修相关的物力、财力以及人力。对变电设备故障来讲,常常会涉及到设备、材料、零件等方面的更换,而备用设备、材料、零件等成本较高,因此不断优化维修故障方案并制定科学维修策略,有利于将成本控制在更小的范围之中。例如,建议采用RCM分析法,即以可靠性为中心进行维修的一种方法,其能够让变电故障维修的任务更加明确,同时也有利于对维修效益进行评估,可有效避免过多保养、过多维修、重复维修等问题,不仅可保障维修效率与质量,而且可有效降低相关成本。
        3.4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在变电设备的使用环节,为显著提高维修保养及一般管理的效果,电力企业就要制定针对性的工作制度,制定变电设备维修登记制度,根据其实际使用情况明确各部门的责任,预防发生各部门或人员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把责任落实到人头上。针对变电设备要履行定期保养制度,对相关保养人员进行考核,对操作人员熟练使用变电设备和操作的准确性等进行检查,持续强化对相关人员的变电设备操作技能培训;充分调动维修管理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全面提升变电设备的使用价值。
        同时,针对变电设备的实际使用频率以及对应的损耗情况也应加强预测处理,随时关注变电设备库存情况,尽量预防因设备损坏彻底而没有后备设备,耽误工作进程;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调,保证变电设备设施的完好率。
        结语
        电力系统的变电电气设备是当前工程中最重要且繁琐的工程,电气设备的运维与管理及后期的运行维护工作不只需要结合科技手段,还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设计、施工与管理,从而保证电力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转。
        参考文献:
        [1]谢世利.电网变电运维技术与管理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4):123-124.
        [2]秦浩,汪文丽.电网变电运维技术与管理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11):157-158.
        [3]马春.浅析电网变电运维技术与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9(21):135.
        [4]刘盟,董嘉熙.变电运维管理中危险点及其控制措施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08):152-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