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桥
重庆馥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 400700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层路桥立体交通结构,包括至少两层交通道路,在所述交通道路之间设有多个电梯井状中空承重桥墩,所述桥墩内部设有用以承载行人和/或车辆上下升降的智能电梯,前后相邻的所述桥墩之间设有临时停车区域、安全减速带区域、减速标示、减速带、停车位、充电装置、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天桥之一或任意组合。该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梯井状桥墩内设置智能电梯,使井状中空桥墩在承重的同时,还能实现对行人、车辆的升降上下运载,节省空间,结构巧妙,一物多用,取代了传统的高架路桥通过匝道上下通行,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路面的上层空间构建多层立体交通结构。
摘 要 附 图
权 利 要 求 书
1、一种多层路桥立体交通结构,包括至少两层交通道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交通道路之间设有多个电梯井状中空承重桥墩,所述桥墩内部设有用以承载行人和/或车辆上下升降的智能电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路桥立体交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电梯包括行人电梯、非机动车电梯、车辆电梯之一或任意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路桥立体交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电梯包括红外开/关门单元,所述红外开/关门单元包括红外发送器、红外接收器和开/关门执行控制单元,所述红外发送器位于车辆上,所述红外接收器设置于所述智能电梯上,所述红外接收器与所述开/关门执行控制单元连接,开/关门执行控制单元控制智能电梯的电梯门的开启、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路桥立体交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电梯包括摄像头和控制单元,所述摄像头包括行人摄像头和/或车辆摄像头,所述行人摄像头安装于所述智能电梯的行人进出门处,采集行人生物特征信息图像,所述车辆摄像头安装于所述智能电梯的车辆进出门处,采集车辆图像,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人体生物特征信息识别单元、车牌识别单元以及控制器,所述行人摄像头和车辆摄像头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控制单元,分别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行人图像、车辆图像,所述控制单元中的人体生物特征信息识别单元识别行人图像中的行人的数量,所述车牌识别单元识别车辆图像中的车牌号码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多层路桥立体交通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电梯还包括语音采集单元和语音识别单元,所述语音采集单元采集乘坐人员发出的目标楼层和/或开关电梯门语音指令,其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语音识别单元,所述语音识别单元对该语音指令进行识别,其输出端连接至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控制该智能电梯的升降系统执行该语音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路桥立体交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电梯的车辆进出门前设置有自动电子收费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路桥立体交通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交通道路路面和/或侧面铺设有光伏太阳能板、热能光能收集板、动能收集板、雨水收集器之一和/或任意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层路桥结构立体交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生物特征信息识别单元包括人脸识别单元、指纹识别单元、瞳孔识别单元、人体姿势识别单元、语言声音识别单元之一和/或任意组合。
说 明 书
一种多层路桥立体交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综合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路桥立体交通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车辆的巨增,加剧了现代交通特别是城市交通的堵塞繁忙情况。为了改善这些情况,道路一次又一次的被加宽,立交桥、高架桥也越来越多,但仍然没有解决这些交通问题。
虽然有人提出一种立体道路,用以改善交通拥堵的问题,如专利申请号为2010105343921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综合功能高效环保混钢结构立体道路”,文中公开了通过在道路上层道路空间搭建立体道路,在结构体梁板上平面设轻/小型车道、电动车道等,在梁板下空间安装吊挂轨道行驶吊挂轨道车等,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交通压力,但与现有高架路桥对车辆进行分流时,仍然是采用匝道等传统方式进行并没有实质性区别,还占用了道路的面积,从而更容易造成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公开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路桥立体交通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层路桥立体交通结构,包括至少两层交通道路,在所述交通道路之间设有多个电梯井状中空承重桥墩,所述桥墩内部设有用以承载行人和/或车辆上下升降的智能电梯。
该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梯井状桥墩内设置智能电梯,使井状中空桥墩在承重的同时,还能实现对行人、车辆的升降上下运载,节省空间,结构巧妙,一物多用,取代了传统的高架路桥通过匝道上下通行,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路面的上层空间构建多层立体交通结构,从而缓解了人们出行难,车多路少、道路拥堵、车辆限行及交通事故频发等系列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电梯包括红外开/关门单元,所述红外开/关门单元包括红外发送器、红外接收器和开/关门执行控制单元,所述红外发送器位于车辆上,所述红外接收器设置于所述智能电梯上,所述红外接收器与所述开/关门执行控制单元连接,开/关门执行控制单元控制智能电梯的电梯门的开启、关闭。这便于人们在车辆上控制智能电梯的电梯门开启或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电梯包括摄像头和控制单元,所述摄像头包括行人摄像头和/或车辆摄像头,所述行人摄像头安装于所述智能电梯的行人进出门处,采集行人生物特征信息图像,所述车辆摄像头安装于所述智能电梯的车辆进出门处,采集车辆图像,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人体生物特征信息识别单元、车牌识别单元以及控制器,所述行人摄像头和车辆摄像头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控制单元,分别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行人图像、车辆图像,所述控制单元中的人体生物特征信息识别单元识别行人图像中的行人的数量,所述车牌识别单元识别车辆图像中的车牌号码信息。这有效提高了车辆与行人使用智能电梯的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电梯还包括语音采集单元和语音识别单元,所述语音采集单元采集乘坐人员发出的目标楼层和/或开关电梯门语音指令,其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语音识别单元,所述语音识别单元对该语音指令进行识别,其输出端连接至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控制该智能电梯的升降系统执行该语音指令。这便于人们在车辆上选择需要到达的楼层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综合解决堵车、停车、充电的多层路桥立体交通结构,包括第一层车道1,还包括第二层车道2和/或第三层车道3,具体实施时,也可以有更多层车道,这里的车道即为交通道路。
所述第一层车道1位于地面,主要用于行驶重/大型、专用车辆。所述第二层车道2设置于第一层车道1上方,行人道路、非机动车道、公共交通道路通常设于第二层车道2,便于乘客上下车和候车及非机动车辆的停放,其中公共交通道路包括轨道交通道路、磁悬浮交通道路、公共汽车交通道路之一或任意组合。所述第三层车道3设置于第二层车道2上方或第一层车道1上方,主要用于行驶轻/小型车辆。第二层车道2、第三层车道3可优选用但不限于为轻质高强钢架路桥结构。
交通道路之间设有多个电梯井状中空承重桥墩5,桥墩5内部设有用以承载行人和/或车辆上下升降的智能电梯6。前后相邻的所述桥墩之间设有临时停车区域9、安全减速带10区域、减速标示、减速带10、停车位、充电装置、人行道11、非机动车道、斑马线、天桥之一或任意组合。天桥7可横向设置于道路两侧的桥墩之间。
图2、图3、图4体现了第二层车道2的三种情况,其中图3中的第二层车道上优选但不限于行驶的为公共汽车。
车辆和/行人可通过智能电梯上、下到其他层交通道路上,由于该立体交通路桥结构有多个桥墩5,桥墩5内部设有智能电梯6,因此,如果当前电梯繁忙拥堵,只需行驶到下一个智能电梯6即可,以此类推。
还需重点说明的是,对重大型车和轻小型车和非机动车、行人进行分类分流在不同多层立体路桥通行后,各层交通道路均有停车位、充电设施、行人上下电梯、步梯、扶梯通道等,轻小型车、非机动车等不是必须也不需要经常在第一层车道1或现有地面层道路行驶停放,从而已解决部分交通拥堵、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
该多层路桥立体交通结构可就用于现有道路上,与现有道路结合一起使用,也可单独使用,当用于现有道路中时,第一层车道1利用现有道路地面即可。
由于第二层车道2、第三层车道3并不限于是单向的直线车道,而是与现有路面车道基本一样,需要设置红绿灯、掉头处等,也可以是环形、丁字型、L型车道,道路中间并不是完全隔断封闭,从而可实现轻/小型车辆、公共汽车等行驶至道路另一侧以及双向行驶问题。多层交通道路之间也可采用现有的匝道结构,为车辆的上下行驶、掉头等提供更多的便利。
智能电梯包括行人电梯、车辆电梯之一或任意组合,同一个智能电梯也可分时乘载行人或机动车辆。
该多层路桥立体交通结构实现了按重/大型、轻/小型、公交轨道、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行人的分类、分层、分道、分流分开行驶通行,通过在井状中空桥墩内设置智能电梯,使井状中空桥墩在承重多层路桥的同时,还能实现对行人、轻小型车辆的上下升降运载运行,结构巧妙,节省空间,一物多用,取代了传统方法中的高架路桥匝道上下分流通行方式,可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路面的上层空间,相当于增加了现有路面数倍的面积,且按重/大型、轻/小型、公交轨道、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行人的分类、分层、分道、分流分开行驶有序通行,从而缓解了人多,车多,道路拥堵的问题,能有效减少交通事故,增加停车位、充电装置、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天桥的设置,解决了目前车多堵车,车位紧张,停车困难,充电难,行人专用道和过马路难等系列社会交通问题。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智能电梯包括摄像头和控制单元,所述摄像头包括行人摄像头和/或车辆摄像头,所述行人摄像头安装于所述智能电梯的行人进出门处,采集行人生物特征信息图像,所述车辆摄像头安装于所述智能电梯的车辆进出门处,采集车辆图像,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人体生物特征信息识别单元、车牌识别单元以及控制器,所述行人摄像头和车辆摄像头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控制单元,分别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行人图像、车辆图像,所述控制单元中的人体生物特征信息识别单元识别行人图像中的行人的数量,所述车牌识别单元识别车辆图像中的车牌号码信息。
当智能电梯能分时搭载行人、机动车辆时,此时智能电梯即有行人进出门,也有车辆进出门。当行人数量达到设定值(如3人)且所述车牌识别单元未识别到车牌号码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智能电梯的行人进出门打开并运行;当行人数量小于设定值且所述车牌识别单元识别到车牌号码时,控制器控制智能电梯的车辆进出门打开并运行;当行人数量达到设定值且所述车牌识别单元识别到车牌号码时,控制器控制智能电梯的行人进出门打开并运行;当行人数量小于设定值且所述车牌识别单元未识别到车牌号码时,控制器控制智能电梯不开门且不运行;当行人数量小于设定值且所述车牌识别单元未识别到车牌号码时,且该情况维持时间超过设置的时间时,控制器控制智能电梯的行人进出门打开并运行。
当智能电梯只用于搭载行人时,此时智能电梯只有行人进出门;当行人数量达到设定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智能电梯的行人进出门打开并运行;当行人数量小于设定值,控制器控制智能电梯的行人进出门保持关闭;当行人数量小于设定值且该情况维持时间超过设置的时间时,控制器控制智能电梯的行人进出门打开并运行。
当智能电梯只用于搭载车辆时,此时智能电梯只有车辆进出门;当所述车牌识别单元未识别到车牌号码时,控制器控制智能电梯的车辆进出门保持关闭;当所述车牌识别单元识别到车牌号码时,控制器控制智能电梯的车辆进出门打开并运行。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优选但不限于采用STM32F103系列的微控制器,人体生物特征信息识别单元包括人脸识别单元、指纹识别单元、瞳孔识别单元、人体姿势识别单元、语言声音识别单元之一和/或任意组合。人体生物特征信息识别单元识别行人图像中的行人的数量的方法均采用现有方法进行识别,车牌识别单元识别车辆图像中的车牌号码信息也采用现有方法进行识别。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优选方案,该多层路桥立体交通结构中的智能电梯包括红外开/关门单元,所述红外开/关门单元包括红外发送器、红外接收器和开/关门执行控制单元,所述红外发送器位于车辆上,所述红外接收器设置于所述智能电梯上,所述红外接收器与所述开/关门执行控制单元连接,开/关门执行控制单元控制智能电梯的电梯门的开启、关闭。在智能电梯内、外同时设置有红外接收器,且智能电梯内的红外接收器的指令优先级高于智能电梯外的红外接收器的指令优先级,即在智能电梯内的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红外发送器发出的关门指令时,智能电梯外的红外接收器即使接收到了开启指令,智能电梯仍执行关门指令。智能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红外接收器如接收到开门指令,该开门指令无效。
红外发送器上设有开门按钮、关门按钮、报警按钮等,红外接收器对应接收红外发送器上开门按钮、关门按钮、报警按钮所发送的信息。红外发送器可通用于所有车辆电梯,但有距离要求限制,即设置有有效距离。
由于车辆在智能电梯前是以队列排列的,如收费站车辆列队进入收费口一样,因此,当有效距离内有多辆车时,后面的车辆所发送的红外线信号必定受到前方车辆的阻隔而使得车辆电梯上的红外接收器无法接收到后面车辆的所发送的红外线信号,因此只有最靠近智能电梯的车辆才能成功发送红外线信号。当然,为了更好的控制智能电梯的车辆进出门打开,还可对有效距离进行设置,如将有效距离范围设置为车辆进出门到车辆进出门前最近的允许停车位置之间的距离,或者将有效距离范围设置为车辆进出门到车辆进出门前最近的允许停车位置的距离与车辆长度的总和,这样子是不存在在有效距离范围内有多辆车同时进入电梯的;另外也不涉及多辆车同时使用相同电梯的情况。
该红外发送器上还可设置目标楼层按钮,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目标楼层指令后将该指令发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该指令控制该智能电梯的升降系统执行该目标楼层指令,使智能电梯运行到目标楼层。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优选方案,所述智能电梯还包括语音采集单元和语音识别单元,语音采集单元优选但不限于为麦克风阵列,所述语音采集单元采集乘坐人员发出的目标楼层和/或开关电梯门语音指令,如3楼,其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语音识别单元,所述语音识别单元对该语音指令进行识别,其输出端连接至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控制该智能电梯的升降系统执行该语音指令。该方案特别适用于承载车辆的智能电梯,这样在智能电梯内,车上的人员不需要下车按楼层按钮了,直接语音控制即可;当然也可用于承载行人的智能电梯上。
语音识别单元采用现有的语音识别芯片即可,如ld3320,或者其它语音识别芯片也可以。
在智能电梯的车辆进出门前还可设置有自动电子收费系统,优选但不限于采用现有的自动电子收费系统,如ETC系统。
在所述交通道路路面和/或侧面铺设有光伏太阳能板、热能光能收集板、动能收集板、雨水收集器之一和/或任意组合。光伏太阳能板、热能收集板、动能收集板、雨水收集器均采用现有的技术即可,现有光伏太阳能板、热能收集板、动能收集板、雨水收集器都是现有的技术,且已经应用到了部分现有道路中。
本实施方式中,该多层路桥结构立体交通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交通道路中间的承重支柱8。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 “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项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 明 书 附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