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燕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幼儿园 ?
【摘要】因为经济压力的加大,家长的时间基本上都放在工作上,隔代教育已成为普遍现象。然而,代际教育存在许多困难。主要原因是祖父母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原则与父母不同。祖父母普遍溺爱孩子,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相对简单,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爷爷奶奶要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在教育上与父母达成共识,让孩子有更好的成长环境。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幼儿亲子教育中隔代教育出现的问题,之后提出了幼儿亲子教育中隔代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幼儿亲子教育;隔代教育;问题;应对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隔代教育在社会中的问题越发明显。祖辈的文化素养比较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与父辈的教育原则不一致,导致幼儿的教育效果不是很好。因此,提升幼儿祖辈的素养,与幼儿的父辈在教育中达成一致,让幼儿有更好的成长环境等等,会使幼儿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健康成长。
一、幼儿亲子教育中隔代教育出现的问题
(一)祖辈对幼儿较为溺爱
随着经济的发展,隔代教育在社会中变得越发明显。祖辈在年轻的时候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基本上都放在了工作中,忽视了对自己孩子的关怀,在老了的时候会将时间弥补在自己的孙辈身上。另外,祖辈由于受到孩子监护人的嘱托,在教育中对孩子放松管理,当幼儿犯错的时候,祖辈一味纵容,甚至依顺孩子,导致幼儿养成了很多的不良习惯。
(二)祖辈的教育原则和父辈存在不一致的问题
因为观念的不同,祖父母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要求有所不同,有时甚至是相反的方向,这就容易引起家庭矛盾。由于对孩子的溺爱,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教育一般没有很高的要求,但他们非常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也希望孩子学得好。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着严格的要求。两代人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不一致,不利于让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祖辈的教育观念无法更好的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
在隔代教育中,父母和祖父母的教育观念可能会存在截然不同的方面。祖父母一般都很和蔼可亲。当孩子犯错时,许多祖父母不会打骂孩子。他们通常采用说教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甚至在教育中多表扬、多肯定。然而,父母对孩子要求更严格。当孩子犯错时,他们的父母总是严格控制孩子,有时甚至会体罚他们。在这种教育观念下,孩子们一般都和爷爷奶奶很亲近,但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却会非常疏远。在对孩子进行学习指导时,爷爷奶奶普遍认为孩子可以死记硬背学到很多知识,缺乏创新的指导方法。
(四)祖辈的文化素养普遍较低
爷爷奶奶的文化素养大多不高,有的才初中毕业,个性比较豪放,但说话粗鲁,知识面狭窄,不能满足孩子健康发展的需要,难以对孩子进行实施文化知识以及才艺等方面的辅导和教育。
二、幼儿亲子教育中隔代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祖辈要尝试更新教育理念
在隔代亲子教育中,祖父母要更新教育观念,不能过度放纵孩子,而是要理性对待孩子的行为和发展。孩子做好事时,爷爷奶奶可以适当地表扬孩子,让孩子知道做好事的意义,并在今后的生活中有奉献精神。
当孩子做错了事,或与同学发生激烈冲突后,首先要了解事情的起因和过程,这不仅是对孩子好的责备,阻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更不能让孩子逃避自己的责任。如果是孩子的错,爷爷奶奶应该严格控制孩子,让孩子有责任感,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而不是试图逃避自己的责任。如果错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爷爷奶奶应该及时安慰孩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二)祖父辈之间要在亲子教育方面达成一致
在幼儿的亲子教育过程中,祖父母和父母应该就教育问题存在一致的观念。虽然双方对教育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应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让孩子得到好的教育。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应该学习祖父母的管理方法,让孩子在感受到爱的时候接受教育;祖父母也应该学习父母的教育原则和理念。当孩子犯错时,祖父母应该教孩子如何犯错。爷爷奶奶也要注意孩子的学习,让孩子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
(三)通过创建家长学校,对祖辈的教育理念加以指导
要使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得以从根本上解决,就必须更新祖父母教育的观念。由于幼儿和祖父母之间长期生活,这样祖父母的许多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就会成为儿童模仿的对象,对儿童人格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作为幼儿园来说,应该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功能,建立幼儿家长学校,定期在幼儿园组织幼儿教育讲座,邀请父母和祖父母聆听,向家长传授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从而改变老年人的传统教育观念,提高祖父母的学前教育意识。一方面帮助家长分析孩子不同时期的人格特征,教会家长特殊时期的幼儿教育方式;另一方面,引导家长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强化家校沟通,促进有效交流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幼儿园教育与家庭隔代教育相辅相成。只有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才能保证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有必要让幼儿园及其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并及时和家庭反馈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情况。对于孩子的人格缺陷或不良生活习惯,幼儿教师应与家长一道,加强校内外对幼儿的约束和控制,引导幼儿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对此,家长和幼儿园需要密切配合,而不是一个幼儿园,一个家庭一套。在幼儿教育中,家长和教师需要就教育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孩子的不良性格和习惯,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五)通过亲自活动引起共鸣强化亲子教育
育儿观念和态度是提高隔代亲子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体谅祖父母对孩子的爱。同时,祖父母也应该感受到老师所做的积极意义。通过活动,可以获得家长对教师的信任和认可。情感因素的渗透和运用,可以使教师的教育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两代人在儿童教育方面有着高度的比较和模仿。当祖父母养育态度的改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会导致其他祖父母的改变。因此,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关系,开展亲子活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亲子活动,家长可以交流育儿经验,更新育儿观念;教师可以加强对每个孩子家庭的了解和孩子相处的方式,从而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感受到亲子活动的快乐,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理能力。因此,建议幼儿园定期组织亲子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亲子讲座、亲子阅读等活动,可以使老年人的心态年轻化,更好地参与幼儿教育。
参考文献
1.侯兴达.幼儿隔代教育的问题及建议[J]. 科教导刊,2014,(2).
2.陈慧.幼儿隔代教育对幼儿园发展的新要求[J].好家长,2019,(47): 21.
3.刘明燕.幼儿教育中隔代教育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启迪与智慧月刊,2020,(4):46.
4.郭玉华.幼儿隔代教育现状的利弊分析[J].新校园.上旬刊,2012,(3):221.
5.苏秀山.提升幼儿园隔代教育质量的措施研究[J].文学少年,2020,(13):129.
6..侯兴达.幼儿隔代教育的问题及建议[J].科教导刊,2017,(1):193-194.
7.余盈盈.论提高学前儿童隔代教育质量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