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中)第26期   作者:刘恩慧
[导读] 如今,随着各类学科以及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刘恩慧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明珠小学
        摘要:如今,随着各类学科以及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科学逐渐成为新兴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动手能力都具有重要促进意义,并越来越受大家的重视。因而,小学科学相关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了解科学的奥秘,在解决问题中培养科学态度,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动手操作能力;小学科学;培养策略
        在科学观念日益深入生活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注重科学教育。小学科学这门学科作为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如若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可能会造成学生很难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为使小学科学成为适应现代发展的新型学科,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实践教学对于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积极作用。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科学教育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念,让学生真正的感受科学创造的美好。同时,通过让学生在实验课题上学会动手实践、动脑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一、引入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是教学过程中能够切实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深入探究的方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设计动手实验,让每一个学生把实验当作探求真理的途径而不是把动手操作当作一种课堂任务。同时,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优先考虑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安全问题。实验操作应该以简单操作为主,注重实验过程中安全问题,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都尽量避免危险。倘若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可以适当降低实验的难度,通过分组完成实验,提高实验的可行性,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到实践当中,并通过实验进一步把握相关知识点。
        例如:在学习《运动与静止》一课中,笔者就利用“流星划过、小鸟飞行、河水流动”等生活中普遍的运动的现象引出“机械运动”的概念,再通过解释相对静止的含义,让同学们思考生活中描述静止的例子。为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静止与运动的概念,笔者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同学们两两分组,让其中一个同学坐在椅子上保持不动,再用灯光打在该同学身上,此时,相对于这名同学,影子是静止的。让另一名同学在灯光下动作相对于地面,影子就是运动的。通过这个简单实验,学生对运动与静止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之后,笔者让学生以这个实验为例,提出更多关于静止和运动的例子。由此可知,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在熟知知识点的同时,能够学会自主探究、举一反三,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课前合理设疑,引发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思考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对问题的理解较为简单,同时对事物总是充满好奇、探索的心理。往往就是因为这种现象更容易引发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更乐于动手操作。教师可以适当通过课前设置问题,借助学生的好奇心理提出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长久如此,便有可能将学生好奇心培养成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科学学科对生活各方面的积极作用。
        例如:在对《蜡烛的变化》教学中,笔者就在教学前设置学习情境,提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停电时多数人都会采用蜡烛来代替的例子,提出“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描绘的蜡烛变化是何种变化”,通过问题激发学生了解蜡烛变化的兴趣。这时笔者便顺势提出“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是形态上的变化,另一类是生产新的物质”的知识点,再让学生结合理论进行讨论,最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蜡烛的变化类型。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更注重以学生为主导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更有参与感。故而,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三、走进实验教室,奠定学习基础
        小学科学实验室是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基地,更是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教师在开展实验课程的同时,也应该多多开展实验室课程,让同学们走进实验室,为学习初中课程奠定基础。小学生的对事物的认知还较少,对于很多观点只停留在家长口头传授方面,这些口头传授有真有假,很难帮助学生科学认识某些事物。为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在实验室开展实验,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来提高学生对某些事物的了解。同时,合理利用实验室进行教学,有助于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让实验室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乐园。
        例如:在学习《细菌》这一内容时,笔者在讲解完相应知识后,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到细菌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基本形态,且存在于我们身边许许多多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需要观察细菌则要通过显微镜来进行。紧接着,笔者在下节课便带领进入小学科学实验室,学习使用显微镜,并指导学生观察各类细菌的形态,观察到后再将观察到的图像画出来,最后进行分类,并让学生思考细菌对人类生活起到的积极和消极作用。通过观察细菌实验进一步帮助学生加深对细菌的感性认知,避免了因学生少接触少了解而出现难懂的情况,同时为初中学习生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教师在传授小学科学这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的时候,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充分享受动手的乐趣,在好奇之中进一步探索问题的奥妙,建立对世界新的认识;同时,要引导他们将科学理论带到生活实践当中,发展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詹素霞.浅谈小学科学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20(08):95.
        [2]周爱敏.动手有方,探究有味——浅谈小学科学课堂高效创建策略[J].家长,2020(11):75+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