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炎炎
吉林省长春第一实验中海小学
摘要: 18世纪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春》是小学音乐重点赏析曲目,其回旋曲形式多层次的强化”春天”的感受。作者利用丰富的线上多媒体资源,通过结构入手,分清层次,动画结合,激发兴趣,主题入手,记忆辨别等多种方式开拓鉴赏《春》的新途径。现代的小学音乐教育重点是要通过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文化融汇以及丰富的联想创造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教育学生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到融会贯通、思考鉴别的这一过程,就是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沉淀知识、升华情感,结果必然会产生审美的愉悦。
关键词: 音乐;鉴赏;春天;维瓦尔第;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创造联想的途径。小学的音乐赏析重点是通过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文化融汇以及丰富的联想创造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因此,音乐赏析在音乐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音乐赏析不仅能使学生快乐学习,更能提升对音乐的审美情趣,从而激发对音乐的探索和创新。小学的音乐欣赏,重在播种培育的过程,种一颗兴趣的种子,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尽情体味音乐之美。
古往今来,音乐家们最擅长用音符歌颂春天。在人教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第四单元以“春天的歌”为主题,安排了一组和“春”有关的音乐。其中,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春》,就是以“春”为主体,通过音乐来描绘淙淙的泉水、啾啾鸟鸣,隆隆春雷,让我们感受春天的美妙。
这首乐曲系18世纪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春》的第一乐章。顾名思义,乐曲是描写春天的。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感觉到春天的呢?这主要是根据生活经验,是从许多自然现象中意识到的。如:风和日暖、鸟语花香、冰消雪融、流水潺潺等景象,都能使人们联想到春天的到来。而作曲家也往往在旋律或伴奏背景中模拟淙淙的泉水、啾啾鸟鸣等音响使听者联想起春天。维瓦尔第的这首乐曲是描写春天的范例中最早的一首。
作曲家运用了标题音乐的形式,主要的还是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以及人们无限欢欣愉悦的心情。让我们在音乐中如沐习习春风,如感潺潺泉水,更可听到小鸟的歌唱,隐约可闻远方隆隆春雷。乐曲以回旋曲形式写成。一个主要的主题(即春天的主题在四个插部前后反复出现)。这样一首世界名曲重点是听辨乐曲的主题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春的意境,该曲是回旋曲式结构教学时,我通过多媒体直观感受和聆听感受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主题和插部(副题)的交替进行。
本课是按照线上学习的方式进行设计的,线上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更换自己的学习方式,更让每位教师改变了教学方式。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音乐学习方式的改革,关注学生创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网络课堂中,我们更应该放开让学生多去感受,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鼓励学生在网络中寻找类似的题材自主欣赏体会。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励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愉快地接受教学,怎样充分利用孩子们丰富多彩的想象力,来完成教学任务,是我努力达到和不断完善的方向。
一、从结构入手,层层深入
首先从作者维瓦尔第开始介绍,这首作品作为整个乐曲的第一乐章,需要学生在聆听的同时联想春天的场景,设计中我通过乐曲的主题进行重点介绍,对标题音乐则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进行欣赏,协奏曲的曲式结构是非常复杂的,但是如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我通过课件进行了标注,使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时候就能很直观的了解。每一段旋律的剪切聆听让学生能更好的分辨主题乐段与插部乐段的不同,对于回旋曲式的了解也更加容易,能看出教师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每次聆听之前都会带有对应的问题,这样的聆听更有时效性,对于乐曲的主奏乐器的判断则是通过课件呈现,选择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整体的教学设计非常精心,不同的设计都有目的,完成的效果也非常好,是一节十分精彩的教学设计。
二、从兴趣入手,视频激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把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及很有代表性的音乐家的相关知识介绍给学生,并使学生了解,我找到优质资料的动画版本,介绍维瓦尔第的生平,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潜移默化在看中学,学中记,从中学习音乐知识。
三、从主题入手,记忆辨别
本课从作者维瓦尔第开始介绍,这首作品作为整个乐曲的第一乐章,需要学生在聆听的同时联想春天的场景,设计中我通过乐曲的主题进行重点介绍,对标题音乐则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进行欣赏,协奏曲的曲式结构是非常复杂的,但是如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乐曲出现的主题旋律,如何表现?通过PPT的制作、录屏软件的录制,再结合乐曲,进行了详细的演示,主题的依次出现,通过视觉上伴随乐曲旋律的变化,图片依次表现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去感受乐曲的主题出现的次数。让学生在听的同时,更直观地看到主题与乐段间的交替变化,既解决了主题旋律听辨,又解决了主题5次的听辨。乐曲的插段部分,则通过情景的描述传递乐曲插部的情绪变化,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将学生带入情景中。
音乐是看不见的艺术,但是通过音乐与计算机的融合,运用到本节课中,实现了让看不见的音乐变成了看得见的音乐,使学习更有趣味性,同时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
整节课设计条理性强,层次鲜明,重难点突出,特别是主题听辨、插部内容意义在反复聆听中得到解决,可以总结为“化繁为简,至拙至美”。
本节课最大的优点就是突出了“感受与鉴赏”音乐课程理念的重要学习领域,贯穿于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这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记得音乐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参考文献
[1]李秀军.西方音乐史喻名作欣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2]廖云飞.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育[J].软件;教学,2014(2)
[3]刘辉.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