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7期   作者:徐夏芬
[导读] 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深入,课程体系的建设也变得更加完善

        徐夏芬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浮石小学   324000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深入,课程体系的建设也变得更加完善,“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培养手法已经成为学术界非常关注的热门话题,而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进程中各个学科的教学都应该与之相匹配,小学语文教学涉及到很多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的进程中被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为了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其各方面的综合才能需要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之下,把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各类工作要点。研究针对小学语文学科教育的教育命题,从而探讨在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成为一线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获得更好发展而不断思索的问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导向;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引言:教学活动的场所主要集中在课堂之上,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应该在核心教学理论的引导之下,集合新一代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应该是基于语言学的基础,培养可实现的阅读及表达方式,也就是塑造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并且体现出细致的阅读教学效果,这种教育方式能够体现出新时代语文课程独特的价值导向和培养要求。
        一、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的核心素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思维理解能力,逻辑思索能力以及各个方面的学习技能,引导小学生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领域,不再仅仅把目光局限于成绩应付考题,做习题阶段性的学习成果,而是应该将关注点放在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能力之上。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教学现状是对于课程教育的合理配置,同时也是引导教师教学相长,并发现学生可教性的根本路径。在大容量的课堂教学中加入知识理解的环节,那么教师首先要设计好更好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这是因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意识,常常需要文化的熏陶和耳濡目染。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策略
        (一)创设教材对应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从年龄阶段的语文学科特点不同,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选择不同的教育教学策略,并迎合教科书所需要的教学情境需求,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的独特价值。比如在小学阶段,各类诗词儿歌童话故事等都有其独特的结构美和韵律美,而教师和学生可就这些题材进行教育探索及讨论,从而能够使得学生理解不同文体和题材的需求,了解其区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效果,辅助学生感知阅读教材的魅力,多元化的了解阅读素材和阅读内容之间的区别,文字背后自有深意,学生的理解能力,审美能力和体验能力也会随之而提升。


        如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师可直接用视频课件的方式播放一些种子发芽的故事动画短片与教学情境相合,结合对学生的问题,就可以明白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妈妈怎么传递自己的孩子吗?怎么让种子到新家安家落户吗?”“这些种子们在来到新的世界之前,经历了哪些过程,他们怎样才能变成小草呢??”等等,这些故事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且能够促进其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利用各类寓言童话等活泼有趣的文体样式教师可以确认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教师和学生就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和故事达成默契,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二)把握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在汉语元素的培养过程,中学生将提升不同的核心素养,在语文教材各个教科书的环节之内,核心功能实际上都被掩藏其内不同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虽有不同,但是也有相通之处,语文教材各具特色教育功能非常丰富,教师对于语文核心素养密切关注,在深入的挖掘之后,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育教学的内容。
        如课文《开满鲜花的小路》,根据语文核心素养的各个要素,教师在安排教学的内容时,选择不同的学生代表鼹鼠先生,松鼠太太刺猬和长颈鹿,利用角色对话和朗读,让学生的心中变得更为立体化,展现故事的全貌,如课文《一匹出色的马》中,句子“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和“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地毯。”这几个句子描写十分优美,读起来色彩浓厚,丰满具有画面感,教师采用泛读的形式,让学生感知文本的感性材料,并在阅读时令其想象美好的场景,在阅读中想象画面,以活跃的思维体会文本所流露的大自然的美好之情,使学生充满积极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多种形式可以使学生的训练感和阅读感阶梯式的上升,教师不断的创设新的课堂条件,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学生立足于课文之内获得了实践中的直接经验,感受到语言和文字的精妙之处,便可以在语言积累和运用方面更上一层楼
        。比如在《枫树上的喜鹊》这篇课文教学片段过程中看出,教师可以运用全文教学贯穿不同层次和形式的“阅读”。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听读”,让学生听教师范读,感受朗读的节奏。然后,教师采用“跟读”,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听取多媒体教材中的内容,获得多层次的听觉感受,教师也可以采用默读的方法,在不同环节内解决问题,帮助学生锻炼其思维能力。在品评中涵养更高层次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带着情感展开对于课文的品读和体验。最后一步可以让学生模仿不同的角色,在阅读和表演的过程中,以角色表演的方式使其透彻的理解,并熟悉不同角色的语气语调和内心感受,充分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三、总结
        众所周知,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方式,应该在教学的起点,就规划好教学的重点。促使整个语文教学的设计环节达成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之下,教学目标应有条不紊,教学过程也应该达到科学化的发展进程,语文教学应符合科学化教学的必然需求。
        参考文献
        [1]曹静.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编排特点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D 刊(学术刊),2020(01):81-83.
        [2]陈超瑜.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9(14):109.
        [3]傅成正.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1):110-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