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职语文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7期   作者:姚三珠
[导读] 散文是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组成部分

        姚三珠
        江西省高安中等专业学校
        330800

        摘要:散文是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组成部分,以其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字句成为审美性阅读教学的依据,培养中职学生的文字鉴赏能力和写字能力是中职语文的教学目标,开展散文阅读教学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升能力、深化素养。本文从中职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困境进行分析,结合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特点,提出几点可供语文教师参考的教学策略,旨在推动我国中职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中职语文;散文阅读;审美性思维;教学应用

        引言:散文通常是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来记录真实的情感,有直抒胸臆也有寓情于景,通常能够表现作者的个性与心态,属于艺术类的短文。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且审美性思维不强,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带领学生品读文字可以提升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增强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然而在中职语文教育中开展散文阅读教学工作也并不容易,种种因素的限制要求教师必须合理设计教学流程,缓解各种困局,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性思维[1]。
一、中职语文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困境
(一)师生定位不清晰
        中职学校的学生对语文散文的理解能力不强,学习散文时面临一定的困难。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中职语文教师能够将学生作为教学的根本,但仍未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仍然是教师主导,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常常被忽视,学生的自主意识并不明显,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并未参与到课堂之中,强化师生的本位作用才能强化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散文阅读教学中为学生留有培养思维的空间,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才可使学生领悟学习的内涵。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清晰的定位师生关系,教师甚至将新课程改革理念与传统教学模式杂糅一起,这种所谓的创新反而不伦不类。
(二)过于偏重功能性
        一直以来中职语文教学工作偏重于知识型教学,为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教师通常会在文本中提炼出知识点,让学生对知识点加以记忆。而散文与其他类型的文本有所不同,散文的语言非常优美,需要读者进行赏析才能品读其中的情感,这属于一种阅读能力而并非条条框框知识点所标明的。部分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忽视了对审美性的挖掘,反而与知识型教育一样,过分重视应考的功能性,与考试无关的内容会酌情删减,并不考虑学生的能力成长需求,那么学生接受的语文教育就会十分单一,既难以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深化。
二、中职语文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特点
(一)民主性
        散文阅读要立足于“生本”教育的语文课堂,在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过程中,民主性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即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的学习感受,允许学生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散文阅读需要学生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去审美和鉴赏,学生要主动的获得美的感受,才能实现自我主体的地位,在语文学习中具备更强的能动性[2]。
(二)体验性
        在中职语文的散文教学中,教师要承担起引导者的角色,将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注重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获得的感受,增强散文阅读的体验性。实际上,散文阅读需要主体进行情感体会才能懂得其中的内涵,而不像其他类型的文本清晰明了,散文属于“形散而神不散”,具备“散”和“聚”的双重特征,但“散”表现为形式上,“聚”体验在思维上,只有深入的体验其中的情感才能洞悉其中的奥妙。


三、中职语文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兼顾体验性与审美性
        1.注重体验性散文阅读教学
        中职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在生活体验、情感体验方面较为匮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充盈的学习状态,才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教师要注重体验性的散文阅读教学,如在《荷塘月色》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景,在网络中查找相关资料,在课堂中播放出来,为学生创造“荷塘美景”,则学生对于散文的理解会更加深入。或是以音频的形式将散文朗读出来,让学生闭上双眼聆听名家朗诵,仿佛被带入到文章的场景中,体验朱自清先生心中的那份宁静,夜晚的荷塘边接受着灵魂洗礼,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在其中获得的审美素养就会更多。
        2.注重审美性散文阅读教学
        审美能力是指人对客观物体的美的认知,是一种认识与接纳的过程,既有形象思维的部分,又有抽象思维的逻辑,所以审美属于一种能力,更属于一种思维。教师要想通过散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性思维,就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保护学生的独立个性,而不是将学生培养成“复制版”的学习者,鼓励学生在散文阅读中自主探究,学会质疑,是学生学好散文的有效方式。如在《春》的学习中,朱自清先生用灵活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的景色,在作者的笔下,春是如此的跳脱与喜悦,而这些思想内涵需要学生经过品读以后才能体会到。由此可以看出,散文审美阅读教学是具有陶冶情操、培养品格的作用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发挥自主探究的作用,从散文阅读中收获新的,而散文的内容美与形式美也就体现出来[3]。
(二)结合兴趣培养与语感塑造
        1.培养兴趣引导思维创新
        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兴趣非常重要,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较弱,所以常常对语文科目的学校无法保持较高的学习情绪,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方法需要作出调整,尽可能的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压力感较低的状态下发挥自身的潜能。审美性阅读教学需要学生来感知文字的美,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如在《故都的秋》的学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品读得出一些情感体验之后,教师再对学生的看法进行补充,则可以完善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散文阅读中体验到参与感,那么学生就会逐渐在其中形成阅读兴趣,不断超越自己,增强创新思维。
        2.全新体验塑造语感能力
        语感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潜意识中的语言感知能力,是多种学习能力的综合。在中职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语感方面强大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散文所表达的情感。语言文字是灵动的,学生在阅读时与文字之间形成了交流,而这种感觉就是语感逐渐提升的过程。如在《济南的冬天》的阅读中,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叙述本篇散文的主题,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总结回答,可以让学生对文中的一些优美的语句形成深刻的记忆。
结束语:在中职语文的散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性思维非常重要,而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要循序渐进的带领学生走进散文的世界。这需要教师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环境中渗透文字的情感,使其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再将散文作为媒介,使学生的理性、信念及道德情操等得以提升。散文是一种文学艺术,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力,教师要深入发掘散文中的美,逐步提升学生对语言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杨阳. 情境教学法对于中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29):174-175.
[2]余安元.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改革[J]. 机械职业教育,2009(03):19-21.
[3]王正春. 中职语文语用能力的培养“:寻点·品悟·表达”的实践[J]. 今古文创,2020(11):89-90.
[4]张丽琴.因情而生,语言变异之美——以中职语文为例,略谈文学语言是变异语言[J].教育现代化,2015(12):98-101.
[5]周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散文鉴赏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当代职业教育,2014(05):65-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