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红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三中 233100
【摘要】写作作为一种书面表达,需要注重规则和严谨性,考察学生对写作题型、写作范式、写作规律的把握,也即间接体现出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学生通过审题确定文章写作方向、通过提取题干关键词整理文章大致板块、通过发散思维构成行文脉络和大纲,这是写作基本的思维过程,其实也可以抽象为一种思维导图模型。
【关键词】语文 习作能力 思维导图
引言
在写作模式中引入思维导图,将会极大程度提高写作纲要的列举效率,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梳理行文脉络,帮助同学们更轻松、更高效地进行写作提高。下面,笔者将以初中语文习作教学为单位,谈谈看怎么在写作中运用思维导图。
1、提纲挈领,确定主题——审题
我们都知道,不论何种思维导图,都有其基本的“主干”,习作思维导图的“主干”就是文章的主题。这个主题的拟定就决定了文章的走向,我们常强调的审题要正确也是如此。审题是基础、是开端,在整篇文章中都居于中心和主导地位,所以思维导图主题的确定,对应的就是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以“走出校园”这一写作主题为例,在进行相关课文阅读和写作指导之后,教师可以拟出这样的题目:亲爱的同学,你一定有走出校园的经历:或参观,或访问,或旅游,或做志愿者……其间的一幕场景、一个细节、一件物品、一段对话或者一首民谣都可能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你的思考。请以“走出校园”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话题交代得很明确,但是需要关注的信息也不少,教师可以询问同学们:大家觉得这个题目简单吗?你觉得你获取了什么信息呢?还是可以直接写作了呢?题目给这么多字,有必要吗?由此反向启发同学们关注题目。同学们各抒己见,到最后,将整个题目的信息都提取了个遍。这时候就需要教室来整合总结了:大家观察得都很细致,但是我们审题,是不是审得越多越好呢?怎么样才叫审好题呢?教师可以接着回答:大家想想,我们能不能讲文章写得面面俱到呢?看题目是怎么说的——“一幕场景、一个细节、一件物品”,这些可都是小细节,这是启发我们,要从小事入手,关注一件事情就可以。再看,“可能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你的思考”,这又是在说什么呢?这其实是让我们谈谈这件事对我们的影响,而且都是带给我们心灵触动或者促使我们思考的,这正是拟题者得意图,也是文章的价值所在。所以,我们拟题要特别关注这两大点,将这两个关键点拟成主题,就基本做到正确审题了。老师再安排学生们自主思考,根据自身经历和关键词拟出主题,方便构建思维导图的“母体”。待学生拟成后,准备一张白纸,将主题用方框或圆圈框起来,置于版面中央或上方,字号要大一些,达到醒目的效果,方便同学们时时关注主题。
2、确定一级分支,明确大致布局
在审题环节,学生已经提取出了关键词句,确定了行文主题。
接下来更深入、更复杂的一步就是要确定文章要素,根据主题确定行文的“第二标题”,即一主题下构成文章的主要版块。这一环节虽然复杂,但依据的还是前文的主题,扣题是关键,主题的范畴、类型、构成要素都会对文章的划分有很大影响。
审题是基本环节,不排除有的文章已经规定了题目,老师的教学重点就要放在文章的整体结构规划上来。例如这一题:我们每天都和家人一起吃饭,在餐桌前,大家都在谈论些什么?也许是当天发生的事,也许是正在看的电视节目……请以《餐桌前的谈话》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面对这种题型,老师首先就可以让学生从主题入手:根据这个主题,文章的文体是什么?同学们都能回答出来是记叙文。老师接着问:那你是否就明确了文章的基本构成要素呢?梳理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地点是“餐桌前”、时间就是就餐时、内容是“谈话”。那还缺些什么呢?同学们一般会根据记叙文的基本构成,回答还缺人物和谈话的具体情节。老师就可以让同学们在主题后面画出四个框,分别是地点、时间、人物、事件,事件列在底下的框里,流出更多补充空间。这基本上就确定了文章的主要构成了,这一环节就考察同学们对文题进一步的掌握能力,学会化繁为简。
3、条分理析,思维枝节延展
思维导图简约且易于拓展,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多途径启发学生思维,根据整理出来的板块主题进一步延展,尽可能丰富、严密、有新意;同时,要让同学们遵循思维规律,拓展不是无序的、任意的拓展,要符合主题要求,符合认知规律。总之,老师在启发时要尽可能多地启发,但学生在接受老师启发信号之后,要根据自己的想法构建行文脉络,不是无限拓展,要做到让文章主次分明,脉络清晰。
就像上文提到的记叙文体,事件要留出更多的导图空间,因为事件就是记叙文的主题内容。拓展环节要做的,就是对事件情节的进一步补充,补充些什么呢?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自由发挥,给同学们一些基本的提示:什么性质的谈话、谈话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等。小明想写家庭日常融洽的谈话,就不需要特别交代原因,他的三级分支思维图里就可以不需要“起因”这一框图。小亮想写父亲教育自己的一番谈话,就要突出父亲和自己这两个关键人物,可以增设一览“关键人物”的思维框图“,避免和上一级的”人物“框图重复,还可以进一步往下延伸,“父子关系”“父亲对不同事情的态度”“父亲和自己的矛盾”这些都是人物关系线下可以补充的细节框架。只要合情合理,都可以充分发挥。
结语
我们的思维就像一条连贯且无限延展的脉络,每个人的思维开发能力都是无限的,因此思维导图上的“枝节”也可以无限延展。善于运用思维导图,不仅对学生写作多有助益,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长远性开拓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耿淑梅.思维导图,为写作助力[J].作文成功之路,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