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数学阅读能力之管见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7期   作者: 何铁军
[导读] 阅读是我们学习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

        何铁军
        灵武市第一中学  宁夏 银川  750400

        阅读是我们学习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每每谈到阅读,大家总会不由分说地想到语文阅读,其实,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其他学科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在数学阅读方面,由于老师们的认识理解还不够到位,在引领学生阅读数学教材方面做得也就差强人意了。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对数学课本的阅读与理解,将数学阅读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去。那么,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抓。
        一、反复琢磨,使数学阅读更具准确性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离不开阅读的。在高中数学书中的概念、公式、性质以及解题方法等,由于其学科特点的要求,通常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因此,在阅读的基础上,对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反复地切磋,使学生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较好地把握结论的内涵。
        例如,对于双曲线:“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距离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的点的轨迹叫双曲线。”这一概念,学生自主阅读之后,老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推敲:(1)结论中的“绝对值”具体作用是什么?(2)为什么“常数要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和等于可以吗?这样紧扣概念,反复推敲琢磨,不仅可以解决学生脑海里的“为什么”,还使学生理解蕴含其中的学习方式。
        二、兴趣在先,培养数学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阅读数学书的兴趣,平时一定要用好课本,从教材中寻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1、走进生活,感悟数学的重要性。
        数学本身具有生活的价值,它的影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例如:大卡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形的,轴心为什么放在圆心?又如教学完球体、台体、锥体之后,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寻找这些几何体的身影,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感受内在美,另一方面让学生能直观感悟数学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数学阅读兴趣。
        2、利用故事,激发数学阅读兴趣。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数学书中的重难点内容和数学历史故事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例如,数学中家喻户晓的一道算术题:“1+2+3+……+100=?”小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快速说出答案的?这时学生个个惊讶不已,会产生迫切的求知欲。然后再点明课题:这就是本节课要学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听课积极性也高了,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三、举一反三,加强数学语言的转换
        高中数学书中的知识系统语言是由图形语言、数学符号语言、文字语言组成的。阅读数学书时更要重视将这些语言相互转化,有机结合。几何中每讲述一个定义、定理都可强化这方面的训练和考查。


        例如在学习“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先要求学生熟悉文字语言“点与线、点与面、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的位置关系”的描述,再结合图形讨论数学符号语言,并进行比较,指出相同特征与不同特征,分析出其联系,这样为正确运用定理打下基础。
        四、循序渐进,提高数学阅读水平
        进行数学阅读学习时,要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理解新的知识,循序渐进地去思考学习,增强解决难点知识的灵活性,提高理解的层次性,尽量减少思维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数学书所包含的逻辑概念,有效促进学习方式向多元化转变。
        例如:“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圆的运动课件,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比较得出相同方面——圆与圆相离、相切、相交三大类型。不过也有不同观点——即相离和相切时,都各有两种不同的情况。相切时分为内切、外切两种形式,而相离时分为内含、外离两种形式。通过反复推敲琢磨,引导学生准确表达这些概念,依据它们之间的五种位置关系,去发现圆心距之间的变化情况,最终,总结出五种情况的判断方法,体会它们的本质其实都是两圆在运动状态中得到的。
        像如此这般循序渐进的阅读思考,既可以在旧新知识之间建立起本质性的联系,又可以提高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五、罗列提纲,落实数学阅读的有效性
        高中数学阅读环节是一个积极思考学习的过程,老师必须要依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阅读类型,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对应的学习目标,并及时采用合理灵活的数学阅读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老师必须要罗列好知识点提纲,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动脑思考。所谓数学提纲就是把相同学习材料划分成若干个小知识系统,然后通过有趣的编码方式,进行整合分类,总结出本堂课数学内容的基本框架和原理,使整堂课学习内容的层次性一望而知,学生一看,便了如指掌,这样一堂课下来,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还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
        众所周知,好的数学提纲应该包括:新概念是怎样引进的;与概念有什么关联;新授课必须解决什么问题;定义是如何得来的;易混淆知识点的区别;数学定理的条件和结论都是如何表述的。数学老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大都会从通篇整体阅读、部分环节分析、精炼表达等环节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们严谨、标准地获得本堂课所学数学知识要表达的意义,旨在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搞清楚弄明白“讲的是什么?怎样讲的?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六、质疑创境,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在教学数学重点知识时,老师们必须依据数学书中知识点的内在关系,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精心创设一定的情境,并引导学生质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阅读效率。老师们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时要灵活,必须切合学生的实际,问题要简练;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答案,引导学生逆向思考,以便更好地掌握理解知识。
        如在讲授排列知识点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现在孙XX同学手上有6本不同的书,随机分发给六个同学,每人一本,问题:想一想,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班里同学众说纷纭,有的小组合作进行分书试验的,有画图讨论交流的,有畅所欲言分析问题思路的,还有拿笔计算的……在最关键的时候,数学老师抓住最佳时刻,一语道破天机:明确本节课的主题知识,随即讲解相关知识以后,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这个问题如此简单,进而对数学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动机。
        总的来说,强化高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通过多种途径,促使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主阅读的策略,从学会阅读数学书开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真正学会阅读数学知识,学会分析理解,进而突破数学难点,有一个质的飞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