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艳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第二实验小学 422400
摘要: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要立足于形势变化,并把握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而引导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地学习及思考,有效地促进数学知识点的内化。本文在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问题研究过程中,立足于班级文化建设视角,探讨了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一些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班级环境;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前言: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数学教学环境做好有效地把握,以良好的教学环境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方向转变,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学习及理解,进一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通过研究班级环境建设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以班级环境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起到积极、正向的影响,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强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及理解,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一、以班级阅读文化为切入,加强对数学知识的阅读及思考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对班级文化的把握,要联系班级文化与数学教学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发挥班级文化的引导性作用,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地学习,加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学习及理解,以促进数学知识内化,实现小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目标。在把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阅读文化,培养小学生阅读学习能力,使阅读学习与数学学习进行有效地结合,指引小学生在阅读思考当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1]。联系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况来看,在对数学知识学习中,阅读学习能够使小学生对数学关键知识点进行把握,并在阅读中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深入地学习及理解,促进数学知识内化,为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打下良好基础[2]。
例如,在开展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在班级阅读文化建设视角下,教师可以联系数学知识教学情况,联系数学科学家、数学知识的发展历史等内容,注重营造班级良好的阅读文化。小学生通过进行数学阅读学习,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学习及理解,使数学文化与数学课堂教学工作进行紧密地结合。这样一来,有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产生兴趣,并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究学习方向转变,从而深刻的学习及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
二、借助于班级环境渗透数学文化,对小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立足于班级环境建设视角引导小学生的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及理解,要注重将数学文化与班级环境建设进行有效地结合,从而使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学习及思考当中,强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学习及理解,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在班级环境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把握班级文化的自觉性和自我审查的特点,从而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起到积极的影响[3]。班级环境建设,目的在于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主动地学习及探究,帮助小学生深入地学习及理解,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在班级环境建设时,教师可以联系数学家的名言、数学趣闻故事等,结合数学教材、课外的数学文化等内容,打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例如,在开展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针对于几何图形知识教学教学问题,以圆的周长、面积知识教学为例,在班级环境建设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祖冲之的“切圆术”知识,引导学生对数学文化内容及内涵进行了解,感受数学文化的发展。通过联系班级环境建设,使数学文化与数学课堂教学工作进行紧密地结合。这样一来,有助于发掘数学文化内容,突出数学文化的育人作用,从而使数学教学与立德树人理念进行有效地结合,以深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为学生全面发展及进步打下良好基础[4]。
三、营造良好的班级互助氛围,深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注重把握班级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以良好的班级环境、班级文化,引导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地学习及思考,促进数学知识点的内化,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及质量得到更加有效地提升。班级互助氛围建设,即引导小学生有效地融入到班集体环境中,使小学生懂得相互帮助,促进小学生良好人格品质及道德素质的培养,使小学数学德育教育的功能及作用得到发挥[5]。通过营造良好的班级互助氛围,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从而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为小学生全面发展及进步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在开展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以长方体的体积知识教学为例。在教学中,结合班级环境建设视角,注重引导小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使小学生互帮互助,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及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如结合分层教学理论,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次为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B层次为学习成绩一般,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C层次学生为学习成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引导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帮互助,通过动手实践,深化长方体体积公式的学习及认知,对V=a×b×c这一概念进行有效地理解。通过互帮互助的班级环境建设,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进行有效地培养,以强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
结束语:综合上述分析来看,在开展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班级环境建设和数学教学工作的联系,以班级环境建设推进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发展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探究能力,深入地学习及理解数学知识点,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小学生日后的学习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使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得到有效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方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策略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66-67
[2]杨莹玲.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J].才智,2020(16):38.
[3]彭桦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20(01):35-36.
[4]陈海霞.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几何直观”的教学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19(30):59.
[5]陈慧芳.小学数学教学中思辨意识培养的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9(0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