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问题化教学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7期   作者: 汤亚明
[导读] 素质教育改革理念下,初中课堂教学理念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变革


        汤亚明

        浙江省桐乡市第七中学  浙江省桐乡市  314500    

        摘要:素质教育改革理念下,初中课堂教学理念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变革,科学课程的设置,在不断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生活应用能力和科学认知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初中科学知识比较零散,且很多内容比较抽象,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教师逐渐开始探索引入问题化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成效的提升,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初中科学问题化教学应用意义、现状等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优化对策,以供参考,
        关健词:初中科学;问题化教学;内涵;意义;问题;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应用,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比较常用的一个教学方法是问题化教学模式。对于初中科学教学活动而言,通过引入问题化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自主学习兴趣,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但是总结分析,问题化教学实施情况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加强初中科学问题化教学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问题化教学理念基本内涵及重要性概述
        问题化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资源和教学目标,通过设计相应的问题,进而更好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提升学习内生动力,不断提高知识探究水平和深度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对于初中科学教学活动而言,有很多比较丰富的理论,学生面对这些教学内容往往感到比较神秘,增加了理解难度,引入问题化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关注程度,提升他们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进而跟着教师的进度去探索和发现未知世界的奥秘,在潜移默化中收获更多的科学知识,同时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促进他们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为学好系统的科学知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莫定基础,促进身心全面发展。此外,在科学课堂中引入问题化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转变学习认知,逐渐从“要我学”向着“我要学”观念转变,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促进教学相长。
        二、初中科学问题化教学模式应用现状分析
        在初中科学教学课堂中,问题化教学模式应用比较普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总体上分析,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对问题化教学模式相关的理论研究不深入,没有充分将课程资源和问题化教学模式有机联系起来,融入度不够。二是对学生基础功底掌握不深入,导致设计的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热情,问题化教学过于注重形式,忽视了本质意义,学生由于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从而在参与互动和应用过程中更加负担,不利于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三、加强初中科学课堂问题化教学优化对策
        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整体质量,更好地实现问题化教学模式与科学课堂资源的有效融合,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1.紧密联系生活,从激发学生兴趣的角度入手进行问题化情境设计。初中科学课程资源往往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很多内容都来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所以教师可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生活习惯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更多富有生活气息的科学教学场景,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一章《地球上的水》这一课堂内容教学时,由于水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取一些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从而对水的各种形态进行阐述,描述不同形态水的不同特征,从而将课本知识和自己的所感所想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对学生搜集的素材和发言情况进行总结,引出“白开水、纯净水、矿泉水、蒸馏水哪类水更适合我们,为什么?”这一问题,针对性提炼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进而加强基础训练,就可以加深学生对水的形态、功能以及变化规律方面的认识,联系实际生活,将问题设置和生活情境有效关联,激发学生持续深度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2.借助科学实验,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科学课堂上除了进行理论知识授课以外,还涉及到很多的实验项目,学生对实验往往抱有非常大的好奇心,教师就可以结合初中生的成长特点和兴趣爱好,精心设计科学实验项目,让他们主动参与,全面观察、研究,进而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规律,提高解题效率和质量。比如在九年级上册教材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这一课堂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相关的实验问题,通过划分小组的方式,设计合作小组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试验,了解化学实验和方程式基本概念,通过引入不同的物体,进行不同的化学实验,从而总结规律,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进行设计时可以要把握基本原则,一是要围绕教学目标,二是要强调科学性,三是注意综合性和发散性,通过开展实验,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基础知识点,观察外在现象,总结相关的规律,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设计相应的魔术情境等,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考,为什么实验现象是这样的,为什么不同的实验材料会得出不同的实验结果呢?通过循序引导,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打造轻松、自由的教学课堂,更有助于提高师生互动效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科学世界的奥秘。
        3.教学过程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活动,根据问题的难度设置活动形式。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过程。“问题”对于学习过程有重要的指引作用,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要努力创设合适的问题和情境,通过问题的解决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复习碱的性质时,我们重温NaOH与CO2的反应时提出了这样的疑问:“CO2通入NaOH溶液中,没有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怎么能够认定二者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呢?”。问得精彩,一“问”激起千层浪。针对这一提问,我并没有直接予以回答,而是根据此问抛出了下面几个铺垫性问题:(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哪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第(1)(2)个问题是基础性提问,问题简单,教材上有现成的答案,回答容易。设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是打开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睁开慧眼。从学生的回答“原物质的消失和新物质的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上启发学生思考下面第(3)(4)个问题。(3)怎样判断原物质已消失,新物质已生成?(4)如果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我们能否改进实验“创设”明显现象来判断反应的发生?第(3)问是在前两问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后将总问题过渡到如何判断CO2或NaOH已反应消失,或者有新的物质Na2CO3生成。第(4)问则是对第前面所提问题的再次提炼和升华,是在探究的基础上对规律和方法性知识的总结归纳。问题的顺利过渡和迁移为后续方案的设计打下了坚实的伏笔,开启了思维的闸门和思考的空间。学生们很快想到:一是根据反应物的状态——CO2是气体设计在密闭的装置中反应,气体消失必然会引起压强的减小,反过来如果压强减小则可判断反应的发生;二是根据Na2CO3的性质设计实验。抓住以上两点后再来设计方案则是水到渠成。课堂上学生们灵性的回答、富有创意的设计着实让老师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总之,在初中科学课堂中引入问题化教学模式,想要不断提高应用成效,需要把握基本原则,结合教学目标、内容以及学生实际,充分调用相关资源,设计多元化情境,从激发学生兴趣的角度入手进行设计和开发,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互动性,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对科学知识学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楼源.浅议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07)
        [2]郑叶飞.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01)
        [3]蒋亚群.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心得[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
        [4]梁新妹.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6(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