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柏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二小学 广东省湛江市 524012
摘要:德育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后素质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应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体现,还应渗透在小学各个学科的教育中。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认知培养关联紧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个人特点以及教学进展情况等,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与途径将德育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其展开探究,以期能够找寻可行的途径,从而促进学生德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方法;途径
有关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培育是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恰当的时间找出合适的切入点。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即为“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1]。新时期,人们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关注不断提升。在小学阶段,学校开设了思想品德课、政治理论课,但是其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显然并不能很好的对德育培养起到持续、长期的效果。因此,在学科的教学中亟需渗透德育培养思维,通过与学科教育的有效结合,能够良好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从而提升整体的德育素养。
一、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内容分析
1.培养学生的“自爱”意识
德育中的自爱主要是指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提升个人精神面貌[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其对学生思想的熏陶方式主要为通过对教材中文章所描写的人物形象、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将其所展现的高贵品质、纯洁心灵进行歌颂与表达,促使学生不断提升自我修养[3]。此种教学方式下,与德育培养所要求的自爱重合度较高,教师只需将所学人物的品质、性格特征等与学生当下个人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并结合,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在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中积极向所树立的人物学习,不断改善并提升自身的行为、言语等,培养其产生良好的道德思想、观念。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最后一头大象》课文时,教师可以重点描述大象的善良、勇敢等形象特征,引导学生对自身人格品质展开深入思考。
2.培养学生的“爱人”意识
德育中要求的不仅仅需要自爱,还应爱他人。爱人作为一种高尚情感,是个人道德思想的进步与升华[4]。学生不能够脱离教师、家长、学校等独立地在社会中生存,人生的价值在于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不断体现。同时,爱人也能够促使自身的成长并为个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课本中《怀念母亲》一文中,深刻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此种情感即为爱人的一种。教师可以借此示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崇敬心理,深入理解感悟文中的情感。
二、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与实践途径分析
1.从学生个性出发
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所呈现的性格差异化显著,在语文教学课程的编排、设计中已经充分结合此种特点,将课程的难度与内容分布在不同的年龄段中,能够较为良好的与学生的个性深度融合。因此,在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也应当考虑此种特征,在渗透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成长与发展规律。小学阶段不论高、中、低年级,语文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时均应以学生个性为出发点,结合课本中所设置的相关课程内容,制定整体的德育渗透计划,从而在关键点能够准确把握渗透的方法与程度。
比如在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的课文中时常对英雄事迹进行描述与歌颂,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在对英雄事迹讲解的同时,将学生融入其中,感悟英雄气魄与强烈的民族情感。在不同的学习时期所引导学生内心丰富情感的演化程度相应递增,从而最终形成德育培养的闭环,促使学生德育素养有效提升。此外,课本中所包含的自主阅读等内容也可作为渗透的关键环节。教师通过细心地指导,一方面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还可提升学生思考的主动性,领悟文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2.从人物形象分析出发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大量对主人公人物形象渲染的内容,其不仅能够向心理、生理正在成长的学生提供鲜明的人物性格、品质特征,还能提升这一过程的感染力。一般认知,长期有效地学习有关崇高人物形象的课文能够提升个人发现真善美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深入体会人物所蕴含的人格魅力。学生在学习时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以人物为榜样、以性格为标准,努力提升是自身的素养。因此,小学语文德育渗透从人物形象出发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主要展现了勇敢的英雄人物形象,对于讲解到邱少云被烈火包围时仍然坚持不动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的关注点,重点分析邱少云同志的人物性格,将其坚韧的毅力、高尚的爱国情怀与学生共同探讨并分析。当学生能够领悟其中的内涵品质后,也会对自身的思想道德反思,从而有效、深刻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3.从教学情境创设出发
小学语文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应开展一定的模拟情景,从而能够拉近学生与课本之间的距离,形成更为紧密的师生关系。情景的设立能够使学生更为直接地产生情感共鸣,对课本中所表达的情感理解更为深刻。因此,德育渗透也可从创设情景出发,教师在创设情景时主要需考虑故事的发展路径、导入的关键点以及如何展现画面等。情景应在气氛渲染、背景音乐等方面有激昂的旋律与节奏,从而更加快速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思绪,调动学生在课堂内的思维碰撞与情感体验。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观潮》中,通过文字对钱塘江大潮的宏伟壮观直面描述,为能够促使学生深刻、形象体会到文字中蕴藏的力量与内涵,教师可以在教学实际开展时,选取近年来钱塘江涨潮最为猛烈的录像画面进行播放,学生通过在直观的视觉、听觉感受下能够充分地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特点与欢腾壮观的气势,在接下来的教学讲解中能够对课文中描述的画面展开丰富联想,进而领悟大自然的壮丽之美。通过对宏伟的景观画面感触,学生的心胸、思维能够在其中得到升华与释放,达到德育渗透的教学目的。
三、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应当向学生展示我国语言文字的美妙,还应当对文字蕴含的内容展开丰富地分析与总结,体会文字的传情达意。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加强对其德育培养。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途径、形式较多,应是需立足课本,积极探索,从学生的个性出发,以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出发,创设特定情境,在教学中主动、认真的渗透德育教育,致力培养更多品学兼优的学生。
参考文献:
[1]仇融.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法与实践途径[J].吉林教育,2019(36):70-71.
[2]李婧.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与方法研讨[J].考试周刊,2019(77):34-35.
[3]王玉仓.小学语文课堂阅读中渗透德育原则的方法探究[J].吉林教育,2019(32):74-75.
[4]林丽珍.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6):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