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
安徽省亳州市第三小学 236800
摘要:在不断的学习中,语文在所有学科中一直都是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学科,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而在小学课程体系中,语文不仅是一门必修学科,更是被人称为是基础性学科。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先生的人格发展理论中说明,6-12岁的儿童处于学龄期,是出于小学基础教育的阶段。因此对于人们的认同和赞扬非常渴求,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对小学生进行语文的教学和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将针对“教师期望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展开。
关键词:教师期望效应;小学语文;应用实践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在向着全新的方向在前进着,同时小学教育在教育界中的地位也在水涨船高,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黄金时期,故而,小学语文的重要性也就显而易见。而新课程改革下的对于小学语文的要求,即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动性,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快乐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枯燥学习。由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师期望效应”教学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激发认知内驱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社会性。
一、“教师期望效应”的含义及特点
“教师期望效应”,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班级社交能力等,一系列行为的期望与期盼,是教师教学策略的一种,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对于学生在学校的一系列行为,也会产生巨大的作用。要想利用“教师期望效应”,首先教师要充分完善自己,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学生起到一个好的模范作用,之后教师才能对学生展开“教师期望效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轻松,更愉快地进行对语文的学习。
“教师期望效应”的特点是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关系和周到的照料,对学生表达自己的热情,而在这种方式下,“教师期望效应”也会对小学生产生两种不同的效应。一方面是小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又加之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以及对学生的嘘寒问暖,就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自豪的心理,认为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关注,会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更愉快的学习,这样以求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老师的偏爱。而另一方面,有些学生会对老师的热情和关心产生负担心理,同时对教师产生反感、对抗的心理,对课堂教学会产生坏的影响,还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不利于教学的推进。
二、“教师期望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就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如朋友才可倾诉心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只有对老师有亲密的情感,深厚的信赖,老师才能与学生进行亲密的交流,才能利用“教师期望效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培养对学习的兴趣,找到自我满足感,才能在无形中对学生渗透学习的优点与乐趣,才会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
同时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因材施教,那么教师是如何将“教师期望效应”应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的呢?
(一)真正了解学生的性格及阶段性特点
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教师期望效率”的教学方式,首先就是要真正的了解学生,了解小学生总体的阶段性特点,了解整个班级的最近发展情况,还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性格特点了解清楚,做到“投其所好”。教师只有了解每位学生,才能指导学生在语文课程中的学习需求,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尊重学生的需求,应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与学生热情的教学和细致的关心,对于学生的期望还要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小学课文《盘古开天地》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兴趣高低,从而决定课堂结构应该如何构建;其次,教师还应该在课程进行之前,知道学生对盘古开天地的了解程度,从而决定在这篇课文讲解中对学生的期望程度。如果学生在以前接触过这篇故事,教师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在下节课站到讲台上为学生们复述这篇课文,如果学生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盘古开天地,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形式,帮助学生激发对盘古开天地的学习兴趣,从而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期望。
(二)相信学生并赞美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也许你的学生不是一朵美丽的花朵,而是一颗参天大树。”由此,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给与学生更大的信任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意识,找到学生独特的、属于自己的优异之处。教师利用“教师期望效应”的课堂教学策略,找到学生隐藏的潜能,通过对学生的期望,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同时教师通过多赞美学生,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立场和长处,通过对学生的期望和对学生的赞美,帮助学生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成绩,建立自信,更健康向上的成长。
比如:在小学部编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首先在课堂中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做一个调查,即“你为什么要读书?”向小学生简单介绍这篇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周恩来同志的成长过程以及伟大成就,明确周恩来先生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此行为在那个时代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那么在经济发展的和平时代,作为小学生又是为了什么而读书的呢?并在其中传达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而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并且赞扬学生,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对学生表达教师的期望,从而激励学生更努力的学习,找到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教师期望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展开了阐述,首先介绍“教师期望效应”的含义及特点,之后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利用“教师期望效应”的实践策略方法进行介绍。小学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通过“教师期望效应”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并且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使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田甜,潘晓卉.教师期望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12(01):119-122.
[2]杨烁.教师期望效应在教育中的实施策略分析[J].文学教育(下),2020(09):42-43.
[3]齐聪,俞爱宗,蹇波.期望效应与破窗效应在小学“后进生”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4(10):49-5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