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培才
呼兰区顺迈小学校
【摘要】随着社会形态结构的转变,人们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基于认知的过程,分析小学数学探究问题的设计理念与应用范围。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老师应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与设计,开发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趣味。本文针对小学教学探究模式进行概述,探讨数学问题设计的依据和原则,从认知的角度,探讨如何对小学数学问题进行探究设计与应用。
【关键词】认知过程;小学数学;探究问题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开发与模仿的阶段,对于问题充满好奇感,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较为枯燥,我发引起小学生对数学思考兴趣,以此老师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进,基于认知过程,探讨如何对小学数学进行问题的探究设计与应用,以此提升数学的教学质量。本身学生在学习上一直处于被动的角色,对于数学知识的积累,大部分通过老师的传授,根本上没有效解决学生动脑的思考能力,制约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1小学教学探究模式概述
1.1模式内涵
小学教学探究模式,以学生作为探究的主体,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掌握,实现教学理论的认知,推动情感的表述与传递。该教学模式下,教学探究包含五大板块,分别是情境学习、自主探究、思考启发、学习合作、提升总结,保证学习质量与效率的完善,对老师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指导,实现教学模式指引的功能。
1.2问题类型
为保证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在原有教学理念上,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不断完善学生自身思维逻辑的养成,提升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老师借助教学的情境,展开教学问题的探讨,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模式,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并完成相关的作业。针对一定难度的问题进行探究,进而提升小学生思考的能力,推动思维逻辑的养成。
2探究问题设计的主要依据与原则
为了进一步带动探究问题设计效率以及质量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在相关操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强对于小学生认知过程的分析,还需要在一定的依据以及原则的基础之上开展相关作业。
2.1探究问题设计依据
问题探究的依据是根据小学生实际的教学状况所决定,对教学上的普遍问题进行研究,进行问题的研讨活动,进而激发小学生对问题思考的趣味与热情,调动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特征。在问题探讨的过程中,能更加高效参与问题教学中,发挥思考逻辑价值功效。除此以外,针对小学生对教学问题的探究,要加强小学生对问题的自我思考能力,对问题具备一定的认知体系,完善问题知识理论的构架。
2.2探究问题设计原则
为了确保探究问题设计作业的质量进一步提升,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教师在相关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各类原则的遵循。关于探究问题设计原则,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2.2.1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体现在学生的创新性与学习的自主性上,老师通过对小学生数学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对其内在形成的原理进行自主的思考,以此对小学生的数学基础进行启发与教育。小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对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行研究与创新,进行自主性发散思维的培养,对相关的数学理论进行掌握。
2.2.2科学性原则
数学学科作为逻辑性的课程,在数学问题的探究设计上,注重思维逻辑的科学性,老师从教育的观点出发,结合对认知过程的思考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老师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上,要遵循科学性原则,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保证逻辑理念的规划与深化。
2.2.3创新性原则
此外,教师在设计探究问题时,还需要加强对于创新性原则的遵循,从而确保问题的探究方式、内容的创新。
此外,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进行学习的创新,从而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3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教学探究问题设计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在小学生认知过程分析的基础之上开展探究问题设计工作。关于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教学探究问题设计措施,笔者总结为下述三个方面。
3.1创设情境
在小学数学问题的探究上,进行教学方式的设计与研究。数学问题要更贴近生活数学理念,结合生活常见的数学应用现状,对学生教学展开问题探讨。另外,老师提出的问题应具备探讨的价值,应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理论的传授,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质量。
3.2重视引导与启发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小学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依据教学目的,着重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在开展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的科学引导以及点拨,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方向下进行探究活动,促进各项效益的取得。
3.3提倡合作探究
对于小学数学问题的探究,老师应注重合作学习,完善传统教学的弊端,改变数学的教学模式,开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环境,在学习中,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学习,结合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问题的举一反三,从而掌握数学理念。除此以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成果进行深入探讨,对问题存在的疑问进行总结,通过分析及时处理。
4分析探究问题设计的相有效建议
在小学的数学课程教学中,需要加强探究问题的设计,从而实现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小学生的智力发展,为小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提供条件。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中,有一章节的内容是简述“众数”这个概念,众数知识概念的学习主要是为了统计和概率的学习做铺垫,因此,在进行这节课程探究性问题的设计中,需要进行多方面内容的考虑。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白题目的主要内容和含义,明白题目的主要要求。其次,需要加强学生对于众数内容知识点的了解,实现解题知识基础的储备。最后,需要加强学生对结果的分析,判断结果的准确情况,从而思考答案的具体内容。老师在这个解题的过程中,充当引路者的任务,实现问题的逐步建立以及引导学生逐步地解决。在这个解题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加强了学生自我判断和思考方式的建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过程提供了榜样。
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想掌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就要对数学的认知过程进行掌控,以此实现对数学理论的认知。借助外界的主观思想,提出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以此提升小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小学生本身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能对问题的真理进行判断,因此根据内容的条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通过对数学知识理念的掌控,有效应用到数学问题中。学生对于知识概念的掌握和运用,都是需要通过老师的作用加以引导,从而加强学题目要求的了解,从而懂得根据要求来实现问题的解决。这也是小学生认知过程中,主要的思维变化。
5结束语
总的来说,针对小学对数学探究问题的设计原则进行分析,基于认知过程的理念,对教学模式进行问题涉及,完善数学教学的质量,提升小学生发散性逻辑思维的养成,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胜.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J].明日,2018,000(026):P.218-218.
[2]刘磊.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生数学探究问题设计及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20).
[3]李祁山.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J].名师在线,2019,000(022):P.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