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霞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店头镇中心小学713406
摘要:“问题”是教学过程的关键,如何解决问题是教师及学生需要共同面对的一大难题。在小学数学中年段的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大多由教师完成。但是,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应培养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得出学生能够独自解决问题的前提在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程度和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因此,针对数学学科特点,本文针对解决方案给予相关建议,在教师进行小学数学教授时,应将核心设置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年段;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兴趣培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设定了一个基本课程目标——“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在完成这一课程目标时,应当将重点核心放置在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案,进行新型的教学方法的试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且培养学生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学生能够自我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进行动手实践操作,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的各个方面,教师都要充当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把教学主体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去,使学生在小学数学中年段期间对数学产生很好的学习兴趣。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学习能力之一,无论是对于理科知识的学习还是文科知识的学习。独立思考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掌握程度加深,并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中年段的课程已经开始将知识由简单的数字加减变成复杂的公式运算了。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下,学生会被教师的言行所影响,教师直接引导学生向预设好的方向思考,从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独立思考能力被教师所限制[1]。
对于小学中年段的学生来说,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是完成接下来高年段数学学习任务的关键。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更应该对学生负起责任。不但要求教师要认真教授课堂知识,还要对学生的相关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进行乘除法计算练习时,教师提问:“36-18x2与(36-18)x2的运算顺序相同么?”在这个问题中,教师考查的知识点是乘除法与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学生们在计算时往往会忽略掉运算顺序,继而算出错误的答案。
这个时候需要同学们进行对算式进行自我思考,这个问题考察的知识涉及哪些学过的数学知识?只有学生进行自我思考问题,那么知识点才会被更深刻的记忆。
所以,在小学数学中年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更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一对知识进行讲解和分析,并将学习重心归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注意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类比于语文学科来说更加枯燥、乏味、难理解。在进行小学数学中年段的教授课程时,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也是一种解决问题教学的方法之一。作为教学的核心,兴趣担负着学生对知识寻求度的重点。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鲜明,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好奇心理。这时就需要教师作为引导者,结合实际经验对所学知识进行转变,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共鸣,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2]。例如:在学习“线与角”这一数学课程时,教师举出教室内的墙角,并鼓励学生使用量角器对墙角进行测量,继而抛出下一个疑问“生活中出现的物品中,直角多还是锐角又或者是钝角?”倡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对问题进行举例式的回答,加强学生的参与感,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教师也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并且对学生提出的奇怪问题进行正向引导,而不是一味的给予批评。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包容和理解,并且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后,会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增加。继而在教师进行小学数学的讲授时,注意力更集中,互动性更强[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中年段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肩负起培养学生进行素质学习的任务。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交互的存在的,而这些方式也将会作为小学数学高年段的学习基础。学生也会逐渐适应数学的由易到难的知识设定,不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教师多以引导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完成独立思考,把问题的设定和解决问题答案的处理过程交付给学生,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在以后的高难度数学学习中,学生利用在小学数学中年段所打好的基础能够轻松地进行学习。所以,能力和兴趣比成绩更为重要,在小学数学中年段解决问题方面。
参考文献:
[1]邱丽芳,温明月,陈燕秋,冯琦,张元.小学中段数学提高前置作业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0,32:11-14.
[2]金甫.数学课堂中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教学的策略——以小学“数学广角”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0,32:78-80.
[3]王晓伟.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