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初中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8期   作者:钟卫兵
[导读] 现代教育教学背景之下,推进德育工作成为现代教育工作的重点。

        钟卫兵
        广东省中山市沙溪初级中学
        摘要:现代教育教学背景之下,推进德育工作成为现代教育工作的重点。为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达成可持续化发展,为初中生的发展进步奠定良好条件。在初中生教育教学工作阶段,德育教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想要达成德育教育实效性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性。针对初中德育教育在发挥实效性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笔者将结合实践开展系统性的探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以期能给广大教师带来积极借鉴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教育;实效性
        引言:德育教育在中学阶段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如今学校与教师对该项工作关注度较高。但从实践来看,初中生处于一种叛逆阶段,在性格、年龄、思想认知方面的不成熟,在学习或人际关系中会存在各类问题。教师要明确德育工作重点,应用创新教学思想,实现教学正能量的传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过程中,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条件。
        一、现如今初中德育教育的现实问题所在
        初中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有序推进,关注学生文化课学习状况,将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情感观念的引导有序推进,对初中生的长远发展有积极作用。为全面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养,将教育教学体制完善建立,必然要正视在教学实践阶段的问题,经过全面分析之后找出问题处理方案,现如今初中德育教育问题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校合作模式创建   
        德育教育工作的责任主体是教师,但并不意味着家长在过程中无须任何行动。现如今在德育教育阶段,家长与学校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有限,这种情形之下家长不知道学生在校的表现,教师也没有机会得到家长有关于学生家庭表现的相关信息,这种教育教学背景会导致各类矛盾冲突问题[1]。
        (二)社会环境繁杂多样
        现代社会较为复杂,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发展助推的,各类违法犯罪的形式更加多样。另一方面以信息传播为基础,不同年龄层的群体都能在互联网的支持下,获得各类信息。尤其是一些社交软件,未能实现规范化的管理,就会导致初中生在负面信息接触的过程中,沉溺于网络环境之中。这种情形之下,一部分学生会沉迷于游戏,多数学生在自我思想认知不足的情形之下,受到负面信息的侵蚀。繁杂的社会环境,导致德育教育工作推进的难度逐渐增大。
        (三)教师思想认知问题
        初中教师在实践教学期间,对德育教育的特点以及内涵、价值等有错误认知,沿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就会导致德育教育工作落实的整体效率、质量等受到影响。初中德育工作方式更加单一,且实践影响作用不大,教师在教学阶段能应用的教学材料,多半是理论基础。这种情形之下,初中生接受德育知识期间,会感到枯燥乏味,且处于一种较为被动的状态之中。此时初中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极大影响。其次从初中生德育管理来看,教师在实践教学期间,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非黑即白的思想,会导致教师在面对学生错误的过程中,会采用更加简单、粗暴的教育教学方式,这样一来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会受到影响。
        二、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保障实效性的相关举措
        (一)优化家校合作模式
        在初中生教育教学引导期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课程学校目标,但学校工作不局限于文化课教学方面。学生在校阶段,教师有责任加强德育教育,完成行为规范引导的目标,但在学校之外,教师要想推进德育教育工作就会面临诸多困难问题。所以将家校合作模式构建,联合推进初中生德育教育指导工作,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将灵活性的教育模式创建[2]。
        家长日常要多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感知到学生出现心理变化之后,应该反思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不足,实现刚柔并济,才能将良好的家庭环境创建。日常家长和教师,与学生沟通有积极影响的信息,完成话题的创建。为初中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成长环境。

在德育教育工作之中,家长和学校都能理清自身工作的重点,通过合作教育的途径,才能在优质人才培养期间占据主动权。
        (二)优化教学实践环节
        在初中德育教育阶段,教师所面对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传递德育相关知识期间,也需要考虑初中生的接受能力。教师要结合该阶段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进课程教学活动。比方说教师利用实践探究的途径,利用多样化的组织活动,将一些有利于学生思想观、道德观发展的因素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此时初中生以实践为基础,能理解德育教育的影响作用。
        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应用,将一些司空见惯的生活实例应用于教学阶段。当学生能亲自参与事件之中,体会道德观念、思想观念的转变,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未来在参与社会实践工作期间,就能全面约束自我,成为社会所需的合格公民。教师在实践教学指导期间,要具备一定的包容性,给学生犯错以及改正自我的机会。如果学生出现行为错误或思想意识问题,教师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直接指责学生,而是把握教学时机,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展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三)注重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
        初中教师在德育教育实践期间,将基础知识讲解到位,并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讨创新发展的策略。但在教学活动之外,教师能起到的约束管理的作用也相对有限,学生脱离教师的指导,想要发展思想道德观念需要凭借自身的需求进行。培养学生的道德自觉性,也是德育教育阶段的工作要点。初中生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学生思想不够成熟且自我约束与管理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指导期间,要将学生自律意识培养作为重点。在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成德育知识的内化学习,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保障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能深入德育教育阶段,获得德育思想升华的机会,无须教师的刻意要求,学生也能将自我的道德思想意识提升。
        (四)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育教学模式
        教师要认识到自身作为德育教育教学的主体,将双向互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实现人文关怀理念的应用,能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提升,为学生的发展进步保驾护航。教师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在推进德育教育期间,时刻保持积极的态度,要与学生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日常与学生积极沟通交流,能想学生所想,此时学生在实践探究期间的问题都能得到有效处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也会不断增强。
        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期间,也应该注意分寸感的建立。在生活、学习、生理上存在问题,教师要私下与学生沟通交流,并提出相应的意见。此时学生才能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全盘托出[3]。在过程中,学生能完全敞开心扉,与教师成为很好的朋友。教师在实践教学期间,推进德育教育工作,自身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思想品质,师生之间的情感教育互动更为积极有效。在实践教学期间,教师要创新德育教育方法,将德育活动的自主性、开放性、针对性提升。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更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环节,优化课程教学方法,才能给学生带来启迪影响。因此教师要将教学资源、教学技术优化应用,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断增强,有效提升德育教育的实践性、针对性。
        三、结束语:
        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为保障实效性,教师要应用多样化的课程教学活动,将课程教学理念创新应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德育知识探究或实践的过程中。当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道德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能得到保障,经过反复的实践学生能完善自我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江文华.新时代初中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初探[C]//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2018.
        [2]温仕京.如何提升初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23):86-86.
        [3]温俊城[1].新时代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探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003(005):P.3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