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廷 李万治
1.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明德小学 2.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摘要: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音乐学习,一方面需要教师运用灵活而又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地实践、提炼、归纳、总结,形成“激发、体验、创造”教学模式,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另一方面还需要教师设置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如:听觉体验任务、歌唱表演任务、合作探究任务、模仿演奏任务、即兴编创任务等。
关键词:多感官;参与;调动;多样化;能力
音乐课堂教学是实施艺术教育的主渠道,想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创设灵动高效的课堂,就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运动、语言、肢体感受,让学生多感官参与音乐学习,使学生的多感官受到信息的刺激。
一、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音乐学习,需要教师运用灵活而又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地实践、提炼、归纳、总结,形成“激发、体验、创造”教学模式,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1.运用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以音乐感受情感体验为主,通过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感受鉴赏音乐美,情感体验等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运用音乐欣赏法和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以音乐欣赏和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身参与的各种综合性艺术实践活动,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技巧,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如借助诗歌,舞蹈,戏剧,绘画等,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
3.运用练习法:如教师提出要点进行必要的示范,请学生尽力模仿;或由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练习,教师加以指导;师生共同对练习进行分析,总结。
5.运用律动教学法: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训练,学习用听觉感受音乐,用肌体和心灵感受节奏的疏密,旋律的起伏。
6.巧用创作教学法,运用闯关游戏,让学生随着音乐的情绪,节奏,有表情地进行律动;或者编创节奏型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也可以是编创歌词进行演唱等。
7.利用语言性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为主,通过教师和学生口头语活动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进行教学与指导。
8.巧用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以探究,发现为主,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得出结论。
二、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音乐学习,需要教师设置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如:听觉体验任务、歌唱表演任务、合作探究任务、模仿演奏任务、即兴编创任务等。
1.设置听觉体验任务,让学生通过听觉体会音乐中人声与乐器的音色、体会音乐的情感、感知音乐主题、音乐的节奏与旋律、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区分音乐基本段落,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等。教师在设置听觉体验任务时,要先设置好难度适宜的问题,如: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如何?歌曲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聆听,去感受,去发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还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声音,例如:泉水叮咚,马蹄嗒嗒,小细淅沥,大雨哗啦……这些有强弱,有节奏的声音都是学生听觉体验的基点。
鼓励学生对所听到的音乐与声音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2.设置歌唱表演任务,要求学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范唱让学生模仿老师歌唱时的姿势、口形、表情、正确的咬字吐字方法,对气息的控制;也可以上网找一些少儿歌曲比赛的视频请学生观看并模仿,尽量让学生保持头正、肩平、眉毛眼睛向上挑、面部保持微笑地进行演唱;通过让学生体会与模仿“抽泣”、“惊讶”、“闻花香”,“吹蜡烛”等方法训练学生的呼吸,让学生找出需要换气的地方,并在演唱时自然的换气。对于学生歌唱时的咬字吐字则要求必须是字正腔圆,口形要大、动作要夸张,先按节奏读歌词,再和着音乐读歌词,最后再用统一而又美妙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
3.设置合作探究任务,让学生提前做好课前预习,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布置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任务,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话题讨论、互动合作、经验交流,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使学生在收获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精神上也获得相当大的满足与自信,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在反复实践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4.设置模仿演奏任务,低年级学生选择没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为歌曲伴奏,中、高年级学生要识读乐谱并学习旋律乐器的演奏方法,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作简单评价,如:轻便小巧,易于学生吹奏的陶笛、竖笛、口风琴、木琴、葫芦丝等小乐器,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示范演奏,请学生试奏模仿,指导学生在演奏时表现出音乐的强弱、快慢、高低、明暗、连断,也可以在网络上找一些乐曲的示范演奏请学生聆听欣赏,学习演奏方法与技能技巧,既培养了学生用乐器参与歌曲与乐曲表现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对演奏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演奏习惯,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感受能力、审美能力。
5.设置即兴编创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即兴创作,通过创造音乐增加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于低年级学生,肢体的参与既符合音乐要求又适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实际能力,教师结合具体的适合创编的音乐作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引导他们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动作前应该充分考虑音乐的速度,降低动作的难度,可以把二人组合动作改成孩子独立完成动作,并且在讲台上带领孩子完成;或者请学生运用拍手,跺脚,捻指,弹舌,拍肩等喜欢的方式为歌曲即兴伴奏,用人声或者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者生活中的声音,表现声音的强弱、长短、高低,也可以让学生将儿歌或者诗词短句等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制简易打击乐器为歌曲或乐曲伴奏;或者教师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创作灵感为歌曲创作歌词或旋律;也可以请学生运用各种声音材料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编创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现。
综上所述,音乐课堂可以说是在学生所学的所有课堂上最能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的课堂。在教学时,教师要多鼓励、多诱导、多启发,少批评、少强制、不替代,不断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音乐感知能力与音乐创造能力,调动学生多个感官有效参与课堂学习。
参考文献:张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