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课教学要突出趣味性和实践性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8期   作者:白雪
[导读] 劳动是一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劳动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白雪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小学  511458
        摘要:劳动是一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劳动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数千年的文明从来没有中断过,而这其中,广大劳动人民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虽然现在我国的科技发展越来越迅速,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简便,但是劳动仍然是人们不可放弃的一种美好品德。作为小学老师,要从学生的日常开始,以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
关键词:小学教育;劳动课教学;趣味性;实践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综合素质逐渐成为了评价学生的标准,所以学校和老师的教学重心也逐渐开始转移。相较于之前,老师更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老师或者社会更关注学生的思考力、实践能力、劳动意识等综合能力。也因此,国家教育部门专门编写了相应的教科书,或者倡导学校加强美术、音乐教学等等。对于劳动教学来说,为了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教育部门专门编写了劳动教材,或者要求广大教师将劳动教育的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本文结合当前小学劳动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小学生的劳动观念,简要分析如何突出劳动课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报告中讲到:“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由此可得,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正确价值观的确立,以及奋斗精神的养成是由辛勤教育开始的。小学是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以热爱劳动、辛勤劳动为荣,并让学生将劳动付诸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品德。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固然重要,但劳动教育也有着不可忽视重要作用,作为老师,要推动劳动和教育的结合,让学生深入劳动实践,从而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更好的检验和创新。
二、小学劳动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校对劳动课教育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我国都以应试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的主要教学理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人们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受到限制。虽然通过教育的研讨和实践,确立了素质教育的现代化教学理念,但是在实际的小学教学中,仍然有部分学校或部分老师采用应试教育理念授课,消极对待劳动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劳动意识,缺乏良好的劳动观念。
(二)小学劳动课的实践性和趣味性较低
        在现代化背景下,无论哪个行业,或者哪个领域,都以创新为主题。教育行业也是如此,只有对教学内容创新,对教学理念、手段创新,才能让课堂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更加突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整体效果。但是,在实际的劳动课教学中,部分老师的教学方式比较陈旧,导致学生认为劳动只局限于“面朝黄土背朝天”,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劳动热情,导致劳动课教学的整体性较差,不利于劳动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三、现阶段小学生劳动现状
(一)缺乏主动劳动的意识
        在当前阶段,我国的科技发展越来越迅速,科技创新也越来越贴合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越来越方便。比如,随着服务行业的兴起,诸如外卖行业、餐饮行业等等,人们开始越来越依赖于服务人员。现代小学生长期处于网络环境之中,所以他们对于劳动的认识不够全面,再加上很多家长给予了孩子过多的关心,导致他们在学生阶段就乏劳动的意识。
(二)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
        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劳动”这一概念出现了不同的认知,而且,随着媒体的导向和人们的思想,对劳动的定义也有所不同。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认为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更有价值,甚至有一些专家认为体力劳动是毫无意义的。一旦学生接触了这些不正确的价值观,就会导致他们的劳动观念出现差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四、突出劳动课教学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策略探析
        小学阶段的劳动课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和正确的劳动意识为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从步入小学开始,不但学习上要自立,在生活上更要自立,尤其是在一些寄宿制的小学中,学生的日常劳动是保证自身能够顺利度过小学生活的重要保障。因此,老师在劳动课教学中,要突出劳动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让学生深刻的意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自主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
(一)以趣味性的故事导入劳动教学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广大人民的智慧让劳动更具价值,更具特色。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有关劳动的故事,这些故事中透露着最朴素的劳动精神,也透露着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精神。老师可以利用趣味性的故事导入劳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劳动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扎风筝》这一部分的内容时,老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我国古代有关封着的传说和故事,让学生明白风筝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然后,老师再为学生描述自己在儿时放风筝的感受以及自己所见到的不同的风筝类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最后,老师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风筝样式,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扎风筝,完成劳动实践。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劳动不是很常见,学生很难理解其基本内容。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可以巧妙的以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以趣味性、丰富性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劳动、理解劳动的积极性。
        比如,在教学《自己动手插花》这一课时,老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和相应的软件为学生播放精美的插花图片,或者为学生播放插花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插花艺术的好奇心,并让学生通关直观的演示,了解插花的基本步骤和小技巧。然后,老师再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插花的知识,让学生明白插花的用品有哪些,以及插花的方式和方法有哪些。最后,老师还可以为学生进行现场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蕴含在劳动中的美。
(三)深入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劳动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基础,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和生活实际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老师可以结合劳动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开展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比如,在学习《叠衣服》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开展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劳动实践。首先,老师为学生讲解自己叠衣服的意义,以及叠衣服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生活、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的意识。然后,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叠衣服的整个过程,让学生认真观看,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老师让学生亲自动手学习叠衣服,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及时的指出学生的不当操作,引导学生按照老师所教的步骤进行。当然,学生从家中学习到的更好的叠衣服的方法,老师要积极认同,并在班内进行宣传和鼓励。
(四)以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由于年龄等原因,小学生的竞争性比较强,老师可以结合这一特点,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热爱劳动的意识。
结束语: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质发展是主要教学目标。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因此,老师要重视劳动教育,并突出劳动课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磊.小学劳动课教学要突出趣味性和实践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6,(30):131.

作者简介:白雪,中共党员,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小学副校长。广州市百千万教师培养对象,广州市优秀班主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