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8期   作者:艾 会
[导读]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与实际操作能力,应重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艾  会
        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教师进修学校   陕西省榆林市 718199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与实际操作能力,应重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文通过对自制教学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精选学习软件创设操作环境,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注意学科联系,创设实践环境,培养学生信息素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实现了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与实际操作能力,应重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一、自制教学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而我们知道,信息技术课程有很强的综合性,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理论知识较枯燥、抽象的学科。加上现阶段的小学生学习任务主要都放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上,这就使得信息技术这门新课程的教学变得举步维艰。实践证明,如果单凭传统的教学手段、方法去教学,学生学起来容易困乏,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计算机教师更应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多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譬如,教学《打字的基本功》一课,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了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课堂上运用该课件分别向学生演示:①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打字时应养成怎样的良好姿势。我通过该课件向学生演示:“一位小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打字。”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打字时应注意哪些姿势?”②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打字时双手应轻放在键盘哪些键上。我通过该课件向学生演示一幅“键盘示意图”并在显眼的位置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打字时双手各个手指应分别固定在哪些键上?”③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打字时双手是怎样分工管理键盘的。我又通过该课件向学生演示一幅“键盘分工管理图”,并在显眼的位置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打字时各个手指对键盘的‘管辖范围’怎样?”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引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这样,既节约了讲解枯燥知识的大量时间,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精选学习软件创设操作环境,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我们要抓住这一特点,想方设法创设操作环境,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力求用较少的时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楚一个知识点,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特别是对一些需要学生反复实践操作才能掌握、形成技能的教学内容,更应创设寓教于乐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譬如,为了让学生迅速掌握鼠标的左、右键单击、左键双击、拖动等操作,我们可以大胆鼓励学生玩“纸牌”游戏。又如,为了让学生切实练好键盘指法基本功,我们可以选取优秀的学习软件“金山打字通2000”,并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采取比赛的形式,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训练。第一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操作姿势和输入准确度,可利用“金山打字通2000”中的“英文打字”,要求学生比赛“看谁操作姿势正确”和“看谁输入少出错”。

(比赛时从易到难,即先“键位练习”,再“单词练习”,最后“文章练习”) 第二阶段培养学生的输入准确度和输入速度,可利用“金山打字通2000”中的“速度测试”,要求学生比赛“看谁输入又快又准”。第三阶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输入速度,达到能够盲打,可利用“金山打字通2000”中的“打字游戏”,让学生玩“打地鼠”、“青蛙过河”、“警察抓小偷”等打字游戏。
        三、注意学科联系,创设实践环境,培养学生信息素质
        在网络信息时代,培养学生信息素质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可以说,不会使用网络计算机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就不能很好地把握今天,走向明天。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普及网络文化的重要途径。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切实掌握网络文化知识,提高他们借助网络计算机技术有效地收集、处理、使用信息的能力呢?我认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网络文化知识去完成一定的工作,实现他们的创意。
        譬如,我们可以结合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创设实践环境,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协作性的学习活动。例如,结合数学课“圆的周长”一课,为了让学生对“圆周率”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了培养学生借助网络计算机技术有效地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运用网络计算机技术收集有关“圆周率”的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然后让他们各抒己见,谈谈他们对圆周率的认识。又如,结合语文课“荷花”一课,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知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到网络世界中去欣赏、品味更多美丽的荷花,并要求他们把从网络中收集到的有关荷花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制作成图文并茂的作品。这样,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运用所学网络文化知识成功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数学、语文知识,而且能促使学生对计算机课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信息素质。
         四、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过去那种教师一贯说教的传统模式也逐渐被要求淡去。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在学习中,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他们自己去主动、有目的地获取素材来实现。教师仅仅只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
         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利用它实现相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课程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固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优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特别是深处信息技术环境之下。
         在现代学习中,网络环境(尤其互联网)正为这种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自然,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而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为中心的。从而达到能利用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在任务设计时一定要做到灵活创新,对于相同的知识点,在完成所要求的学科目标的前提下,要根据不同的学校环境、教师特长和社会背景等,创设不同的情景任务进行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或参考书所提供的材料。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会真正相合。
总之,我们深处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借助新型技术的观点,采用新型技术的各种优式,在实践教学中,结而合之,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达到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整体融合.我们将为之努力。
【参考文献】
【1】刘艳《新课程》2010.05
【2】王振《教师》201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