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博
云南省 文山市第一中学 663000
摘要:时代的脚步一直在前进,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技术属于高科技产物,因为其方便快捷,已经遍布了人们的生活,而现在又迎来了“互联网+”时代。而教育同样需要跟进潮流,教育与互联网连接,应用进了教育改革中,而产物也是最近比较有名气的“智慧教育”,成为了各级教育部门及机构,重点研究的对象。但是“智慧教育”为教育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文本通过详细阐述“智慧教育”,来讲述“智慧教育”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有益处,是否能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希望可以通过本文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智慧教育”的实施做出一些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生物;智慧教育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它更好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它也潜移默化的对教育进行了影响。在以前,互联网的只是一种作为辅助性质的教学方法,而现在已经真正融入到了各个学科的教学中。现在许多学校已经开展了“智慧教育”,根据数据显示,效果还是不错的。“智慧教育”现在的发展方向主要在两点,第一点是教育,在“智慧教育”的理念下,教学不光要只是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要锻炼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开发潜力。所以“智慧教育”根本任务就是充分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潜力。第二点就是课堂教学,现在属于“互联网+”时代,既然要让教育与互联网充分结合,就要与科技手段结合,将课堂效率提升到最大。
1.利用互联网技术做好课前准备
1.1教学设计的准备
许多教师在进行传授知识之前,都会进行备课的准备,不仅要备好课堂上的知识要点,还要掌握好课程发展的速度,以达到最完美的教学效果。而这个时候一种叫做课程设计的方法就出现了,课程设计简单来说是一种教师为了帮助教学编写的备课文案,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都进行记录,具有直观的好处。利用好“互联网+”技术,通过数据分析做出更好的教学设计,完成教学任务。
1.2“互联网+”下的微课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育历程中有一种叫做“微课”的新型教学资源出现在了老师与学生的视野中。“微课”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技术按照所认知的规律,以碎片化学习为主要方式的一种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提前在钉钉或者其他的群体性质的软件里,建立一个学习的群,在上课之前一天或者两天,将所要教授的知识点做成“微课”的形式发布到群里,让学生自行观看,并可以在群内对于知识点进行讨论。
这样的方式不光可以帮助学生达到预习的效果,更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1.3“智慧教育”方式下的讨论
例如学生在通过学习《渗透现象》后,了解到了发生渗透现象必须有半透膜和渗透压两个必要条件。那么一定会有同学提出问题“为什么通过半透膜的只有水分子?水分子在渗透现象中是不是进入长颈漏斗只能通过烧杯进入这一种方式?”学生在学习中一定会有一些问题,这个时候由于有了“智慧教育”的辅助帮忙,教师可以暂时不回答学生的问题,让他们通过群聊进行讨论,也可以让他们通过网络寻找答案,这样对于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是有极大好处的。最重要的是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讨论的内容,寻找到学生最不容易理解的问题,进行专门的讲解,将教学效率提升到最大。
2.在课堂上利用“互联网+”进行智慧教育
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技术,使用多媒体等科技来进行教学任务的进行,在课堂上给每一位学生配备一台电脑,通过网络来使用学习软件。在教学中,利用好“智慧教育”中的高科技技术,将无法直观表现出来的生物知识表达出来,让学生了解的更加透彻。例如,在教师讲述完《细胞增殖》这一课程后,可以让学生自行再观看一遍教学视频,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细胞分裂的微观过程。因为每一个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一样,因此每个人对于细胞分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教师在讲课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想象,在进行展示视频,更好的进行教学。
3. 属于“智慧教育”的评价和交流方式
在教学活动中有一个部分叫做教学评价,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对教师及学生的评价,而教师的评价也主要寄托于学生的作业评语与考试成绩上。在课程结束后,可以通过群聊,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这样就可以教师的评价变得的多元化。例如在学习《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这一实验课题时,可以让学生进行与其相关的知识点学习,并进行分组合作实验,展示实验成果,并进行相互测评,也可以通过一些互联网上的应用软件来进行投票,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投票与评价。在这独特的教学方式中,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为教学评价和学生交流开辟出了一条新方法。
结语:
“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教育产业,众所周知,互联网的工作效率高,使用方式更是方便快捷,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学习方法,成为了教育这一艘推动历史发展的战船上的好舵手,互联网让学习更加的信息化智能化,通过这些高科技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各方面的能力,让教育事业在此助力下成为真正的“智慧教育”。
参考文献
[1] 孙曙辉,刘邦奇.智慧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4-179.
[2] 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320.
[3] 赵广宇,程嘉.如何对高中学生学习策略进行有效指导[J].教育科学论坛,2010(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