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耕读教育”,乡村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8期   作者:郝新栋
[导读] 我国的基础教育多年来一直实施的是义务式教育,要求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多个基本方面

        郝新栋
        昌邑市奎聚街道李家埠小学
邮编:261300
        摘要:我国的基础教育多年来一直实施的是义务式教育,要求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多个基本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确保学生全面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各方面国力的发展,我国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目前的小学生普遍缺乏有效的劳动教育,劳动实践的机会较少,且劳动意识较为淡薄,不能体会到劳动的辛劳,不爱劳动,更不懂得尊重劳动。
        【关键词】新耕读教育 乡村小学 劳动教育 实践与探索
        对耕读关系的认识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以半耕半读为理想的生活方式,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形成了一种耕读文化。【1】博古贯今,在耕读文化的熏陶之下,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受到影响。
        由于认识到了“耕读文化”的重要性,我们多方积极倡导并实践“新耕读教育”,在借鉴传统耕读文化精华的基础上,着力提出全面学习,勤“耕”尚“读”,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当然,崇尚耕读精神并不是真的让小学生照学古人,一边靠着耕种维持生计,自力更生,一边学习,以满足心灵上的需求,而是通过一系列可行的、可操作的实践与活动,为小学生创造劳动的机会,增强小学生的劳动意识,使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活能力得到其应有的锻炼,学会主动承担家务,懂得珍惜其他人的劳动成果。
        本文笔者将从以下几个角度阐述“新耕读教育”在乡村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以期为业界的研究与发展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一、创设集体劳动机会,亲身体验学农活
        1.走进校园实践基地学习本领
        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坚持围绕孩子个性发展,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耕读教育的时候,十分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实践表明,小孩子对于水果蔬菜等实物的兴趣远高于成年人,因此,我们就地取材,在校园里建设了“品园”“趣园”实践基地。实践基地围绕“种植、管理、收获、品尝、分享”五大主题,不但让学生全程参与劳动的过程,更让学生一边劳动,一边接受丰富的知识。辅导员在陪伴孩子劳动的过程中,讲解不同的作物的生长节气和培育方式,并让同学们有序的进行实时实践,活学活用,加深对于实践活动及背后所蕴藏知识内容的印象。
        2.开辟校外实践基地锻炼能力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充分考查学校周边的资源,就地取材,引入社会行业能手担任校外辅导员,建设了“庄稼、蔬菜、果园、苗木、花卉”五大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我们还积极尝试将德育、智育有机融入劳动实践教育中,通过丰富的活动、竞赛,让乡村里的学生们亲手播种各种作物,参与管理,在劳动中学习家乡文化习俗,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辛劳与乐趣,达到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中引入“新耕读教育”理念的意义。【2】
        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除了促进“新耕读教育”在乡村小学中的发展,提高乡村小学生的劳动素质教育之外,还可以与“科学”这门学科相辅相成,在我们组织的实践活动中,有一个专题是“嫁接”。

我们利用果园、花卉实践基地,为学生们提供鲜活的实验场所,供学生进行较为深层的科学实验活动。如在校外辅导员的直接参与下,引导学生对于试验中的果树高位嫁接的问题做了探索,从中培养了学生科研意识和技能。
        二、开发校本特色课程,落实教学知农趣
        要确立劳动实践活动的课程意识,不能仅仅把各类实践活动只是当作一次简单平常的活动来开展,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作为一种课程资源来完整的加于实施与指导。【3】想要将“新耕读教育”在乡村小学中透彻的实施到底,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将乡村的本土文化进行实地的考察与定位,再付诸具体的教学实践。
        1.编辑校本课程,凸显乡村趣味
        当前,市面上关于劳动教育的教辅教材,良莠不齐,无法适应不同地域的乡村小学的实际。因此,乡村小学应该充分依据周边的文化和资源,规划编辑适合自身、易于操作的校本化课程。
        乡村小学内部的教师团队立足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对本乡村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情况、风土人情、文化风俗等客观因素进行充分考察和研究后,再进行严谨的课程开发。
        作为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学校开发的校本化课程,应当适用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以知识技能普及为主要的编写内容,以全面、易用、实用为定位;在编撰内容上,应当充分保证课程的科学性,增强课程的新颖性,不但有传统农耕知识,更要对新的技术和设备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劳动观念,尊重科学、尊重劳动,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拓展自己的多方面素质,更好的保证“新耕读教育”的深入实施。
        2.用好校本课程,掌握农知农趣
        为了用好校本课程,真正让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共同促进学生成长,乡村学校针对教师,可以经常开展培训讲座,邀请教育专家和行业能手对教师进行培训,帮助教师队伍更好的理解一些关于农学的专业知识,融入自我理解,在向学生授课培训时,清晰的表达出相关知识,保证耕读教育课堂的质量。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乡村学校还可以举办相关的劳动知识竞赛,“劳动最光荣”演讲比赛,“记一次印象深刻的耕种经历”等活动,让学生们真正的在“耕”中知“读”,在“读”中学“耕”。
        三、总结
        乡村学校利用可开发的,随处可见的“平常的”本土资源,带领学生进入校内校外劳动实践基地,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知识,陶冶情操,锻炼能力,涵养品格。通过“新耕读教育”的实施,让学生在系列化课程中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主动参与劳动,珍视别人的劳动成果,提高了农村小学生的劳动意识与综合素质能力,【4】为乡村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邹德秀.中国的“耕读文化”[J].中国农史,1996(04):61-63.
        
        [2]郭海鞍. 文化引导下的乡村特色风貌营建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7.
        
        [3]宋晓慧. 初中生劳动价值观的培养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20.
        
        [4]王芳芳. 小学高年级学生劳动价值观培养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