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有效性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8期   作者:王俊红
[导读]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在小学教育里科学实验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实验素养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王俊红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于集乡张西楼小学 山东 德州 253500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在小学教育里科学实验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实验素养的提升有重要意义,科学的引导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但是,目前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并不理想,受到学生素养参差不齐、教师一味引导忽视学生自主操作、学生参与到不高等因素的影响,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亟待提升。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思考
        引言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实验探究既是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所以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要特别注重实验探究,并保证其有序性。
        1小学科学课实验探究无序性的影响
        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地位,做好实验探究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能力、自学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外,还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目标达成度。但是,无序的实验探究不仅不会产生以上效果,还会妨碍正常的教学活动。从整体上看,实验探究无序性的实际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验探究无序,导致学生盲目探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不能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力;第二,在无序的实验探究下,课堂实验活动混乱,没有秩序,降低了实验完成度,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教学效果。同时,也可能埋下安全隐患。
        2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有效性的思考
        2.1结合互动教学引导,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教学阶段,兴趣对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更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教学效果也随之得到提升。因此,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借助提问的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一问一答中消除学生对实验的错误认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准备好清水、醋、洗洁精、食用油等,并分发给学生,鼓励学生先观察。然后,教师开始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洗洁精可溶于水吗?其他的物质呢?学生先讨论,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到实验过程中。这样更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互动阶段,学生先猜想,再实践,得出液体的溶解现象。在这期间,不管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师都尽量以赏识的态度引导,随着学生的参与,他们就会慢慢朝着正确的方向积累知识。在互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也在这一阶段得到显著提升。
        2.2精心准备实验材料,构建材料结构
        实验材料是实验探究有序展开的基础。面对教师精心准备的有结构性的实验材料,学生往往能无师自通;面对无结构或结构松散的实验材料,学生很容易陷入迷茫,妨碍正常的实验探究活动有序进行。因此,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准备实验材料,为学生提供有结构性的实验素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使实验探究活动有序展开。课前,教师要根据实验探究需要,精心准备实验材料,巧妙搭配材料组合,构建材料的结构,以满足学生实验探究需求,同时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发散学生思维。如讲“热气球”一课时,笔者精心准备了塑料袋、回形针、蜡烛、火柴等实验材料,建构起完整的实验材料结构。课前,教师在每一张实验桌上放了塑料袋、回形针和蜡烛,没有火柴。课上,学生看到实验材料,只是稍微停留了一下就认真听讲了。直至知识讲解完,开始实验探究活动后,笔者才把火柴发放给各组,学生利用火柴开始具体的实验探究活动。
        2.3小组合作探究实践,提高教学有效性
        小学科学实验中,不可或缺的就是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可以将学生集中起来,让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共同探索知识的深入内涵,了解小组合作的优势。

教师通过结合学生优势、基础和性格等划分不同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实验,在实验中探究,在探究中促进知识的内化,从而达到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例如,在讲解磁铁能吸住什么物体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小组合作引导,通过展示材料,交流猜测结果,分组实验验证结果,汇报交流的过程,让小组成员参与到互动当中。在这个过程中,全班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每一名学生都被分配了不同的任务,与同学一同协作完成实验。小组成员在共同探究中相互学习,去糙取精,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实验的各个环节。此外,科学实验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但是由于学生个体的动手能力和学习主动性不足,因此在小组中学生可以实现相互监督,相互配合,改变这一不良现状,从而提高实验引导的效率。小组合作探究之后,教师有必要综合学生的表现和实验的结果分析,找出不良的影响因素交易调整,发现表现比较好的学生或者小组,加以表彰。教师通过科学引导,鼓励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针对性地提出实验建议,实现个性化引导,提高学生个体的素养,继而全面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4合理确定实验探究的问题,明确实验目的
        问题是实验探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问题就没有实验探究活动,学生也不会明白为什么做这个实验,不了解实验目的。对于学生而言,在不了解实验目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探究过程必然是盲目的、杂乱无章的,难以产生良好的实验探究实效。所以,小学科学实验课堂上要合理确定实验探究的问题,明确实验目的,以目的为导向,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展开探究活动,提高实验探究的有序性。具体的是,教师精心研读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结合这些予以确定实验探究问题,让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对于实验探究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针对问题展开思考,亲自探究验证,最终获得正确结论。
        2.5增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兴趣发展
        小学生表现欲强,教师的鼓励和赞美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强化师生互动与交流,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与学生互动,尊重学生想法和意见,基于合理的指导和点拨,让学生能够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热情,客观认识自己的能力。另外,教师的风趣幽默、真诚关爱,是得到学生爱戴的关键,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加有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与学生来说,课上应该是良师,课下应该是益友。除了课上与学生积极交流与互动,课下,教师也应该常常与学生联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问题,比如,建立科学QQ群,微信群等,通过定期发布一些趣味科学实验、科学现象等,强化教师与学生的课下联系,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兴趣。
        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的现阶段,做好教学引导、促进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是学生科学素养养成的关键,可以为今后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仔细分析,科学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在互动中产生兴趣,在器材准备中调动积极性,在小组合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不断引导,并结合效果加以反思,可以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发展的、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宋梅.兴趣“巧”培养轻松“学”科学:浅谈小学科学课上学生兴趣的培养[J].新教师,2020(12):70-71.
        [2]单丙和.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J].新课程(小学),2020(6):248.
        [3]张世忠.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20(5):6.
        [4]余永梅.试论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20(12):290.
        [5]任秀慧.小学科学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上旬),2020(10):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