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朝光
广州市第市十八中学
摘要:文章阐述时政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立足课堂,构筑思政教育主阵地;校园浸润,创设特色校园文化;融入社会,锻造学生知行合一;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
关键词:时政教育 课堂教育主阵地 时政校园文化 融入社会知行合一
时政教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的时政教育,对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和人类大事的习惯,增强判别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政治敏感性,进而逐步学会把握时代脉搏,有着其他学科教学内容无法替代的作用。多年来,我们科组一直把时政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整个学科教育过程的始终。
一、立足课堂,构筑思政教育主阵地
1、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真正让立德树人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落地生根,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聚焦时政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各种活动,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学习体验,把初中道德法治课与社会大课堂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时政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国内国际重大时事,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成就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现实性强。通过时政教育,学生可以认清国情,把握现实,从而逐渐树立起应有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例如:了解“十三五”期间我国取得的成就和国家即将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就会帮助学生树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志向,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两个重要原则就是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我们力求在“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中,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让学生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深备课,于知识传授之中价值引领,在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阐释中国理论、传承中国文化、坚定中国自信中,实现教学更有感召力、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深辐射,用好第二课堂进行价值渗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课堂教学中依据生活逻辑,精心选择一个真实事件、人物或话题,将主题情境预设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个主题系列,通过一系列将情境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贴切、深入和典型的真实情境来源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更便于学生接受理解、获得新知,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时事教育只有牢牢抓住广大中学生的“关心点”,思想政治教育才会呈现生机和活力,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二、校园浸润,创设特色校园文化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要充分挖掘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探寻思政教学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依托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家国情怀,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科组充分利用班级的黑板报定期出时事政治墙报,在校园内办时事走廊、时事专栏,广播设时政节目,校刊设时政专栏,把时政教育与宣传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事件及相关的方针、政策、阶段性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多渠道开展时政学习,使一些时政热点在校园内频繁出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教师和学生都起到了耳濡目染之功效,成为师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和谈论的话题。
优秀的时政教育对于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正确的思想观、高尚的素质修养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三、融入社会,锻造学生知行合一
社会实践活动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融入时政教育的一种必要形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真正做到知情意行统一。
1、举办时事专题讲座、演讲辩论、知识竞赛
当今时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身在校园、心系天下是我们学生的高尚情怀。我们通过开展时政专题讲座、演讲辩论、知识竞赛等多种比赛形式增加学生对时事的关注和敏感度,增长时事见识,开拓政治视野,提高对材料的整理和时政的分析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锻炼大家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时事,对时事做出自己的思考。如《中国航母的发展》、《伟大的抗疫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讲座深受学生喜欢与好评,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内及国际政治要闻,开拓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使学生了解重大时政的前因后果,对重大时政有较全面的把握,有助于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又如我们科组每学期都会以某一方面、某领城、某一节日为主题举行时事政治知识竞赛活动,从不同侧面和角度来强化和深化主题, 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知识竞赛,2019年建国70周年知识竞赛……这种方法可以促进时政教学,形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学风,又能提高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真可谓一举多得。
2、积极展开时政剪报学习活动
我们科组结合各年级、各课程的教材内容来确定剪报专题,如:初一题为“心理与健康”,初二题为“法律与环保”,初三题为“国情与发展”,各任课老师组织学生小组收集资料,分清类型加以裁剪,对每一个专题的资料进行去粗取精,精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多角度的资料,然后加以精心裱粘好,形成专题的剪报资料集。教师就可以将有关资料充实教学内容,或组织学生运用课本知识来分析、评论有关资料。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站在新的信息视野上把握课本知识,升华了学生的思想境界。
3、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撰写时政小论文
要使学生加深理解时事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和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加强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比如周老师在上初二法律常识时,根据“法律与环保”剪报专题组织学生广迈收集贷料,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并亲自带队到学校附近的车破河进行参观调查,让学生接触实际,了解情况,前后总共进行了三次调查,学生通过调查,掌握了丰富的和真实的感性材料,周老师及时指导学生将调查的材料写成调查报告或小论文。教会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将零碎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结合教材的原理观点总结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认识。她所指导的学生政治小论文《车陂河的呐喊〉参加区评选获得一等奖,参加市评选获得二等奖。学生通过撰写一篇篇时政小论文,在学科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研究、自主探讨,自主调研,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能力,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学生第一次学会了做调查问卷,第一次学会了分析数据,第一次对陌生人进行了深度访谈,通过PPT或者展板进行分享展示……活动虽有苦有累,但还是收获满满。
总之,时政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融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永浩《时政教学应常抓不懈》?《思想政治课教学》2001年第11期
2.李树青《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时事教育的关系》《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