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惠
黑龙江省萝北县高级中学 154200
都说教育的灵魂在于“改变”,让学生在思想、文化等方面获得提升是我们教师的职责,可是,高中教育阶段,面对高考压力,面对各种各样的繁琐工作,很多老师都身心俱疲,既忙又累,我们的心情越来越压抑,灵魂越来越沉闷,思想越来越局限,又如何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追求美好有趣的生命状态呢?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经常反省一下自己为什么总是纠缠在琐事中,为什么总是缺少幸福感?
日常事务多,是不是我们缺少工作技巧,不会抓大放小?常规工作重,是不是我们业务能力不足,只凭经验和模式做事,不懂研究和创新?心理压力大,是不是我们工作效率低、没有突破超越的自信?
正如常作印老师在《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所说:事实上,教师的忙与累,与其说是工作压力所致,不如说是没有充分专业化的结果。当教师专业化程度低的时候,必然造成其工作效率的低下,职业与教师个体生命之间必然构成紧张关系。
所以,我认为要拥有一个自由的灵魂,要想做一棵摇曳的树、一朵飘逸的云,去影响学生,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为要提升专业能力,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要让自己有时间去提升自己
管理大师彼得﹒杜克拉说:“时间是世界上最短缺的资源,除非善加管理,否则一事无成。”
反思自己平时的工作,备课、授课、批改作业、带班、处理各种日常事务等等,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没时间去学习。实际上,真的没时间去学习吗?其实不是的,是自己不会管理时间,没有做自己时间的主人。
没有清晰可见的日计划。到单位后事情不分轻重缓急,遇到什么事就解决什么事,这种没有明确目标的随意状态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目标明确,我们才会正确取舍,才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最有价值的事情。
不会见缝插针地利用时间的边角料。学生跑操时站在原地督操,白白浪费了魏书生老师所说的花公家时间锻炼自己身体的机会;早读时若自己也背诵名篇名作,几年下来,《论语》《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古文观止》等作品也许我们也能背诵了;备课之余少玩手机、少闲聊,用来与学生交流沟通,也许班级的很多问题就能防微杜渐了。
细微之处见风范,毫厘之间定乾坤。管理好时间,做自己时间的主人,我们才能高效完成工作,才能有更多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二、阅读,将有限的时间花在经典上
有人说“优秀教师都是读出来的”,我特别赞同这个观点。通过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是一个教师成长的最关键、最根本的要素。那么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我们到底该读什么呢?
全国著名语文教师闫学认为如果为了完善知识结构,我们可以围绕“专业知识、教育理论、人文视野”这三个板块进行阅读,而我的经验是最先阅读经典。
我们不想让乱花迷乱双眼,想要在书海中拾到珍珠,最简易的做法就是亲近大师。一些国外教育家、心理学家,如苏霍姆林斯基、巴赫金、维果茨基,布鲁纳、杜威、小威廉姆·E·多尔等人的作品值得阅读,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朱熹、王阳明等人的作品也值得研读,现当代的叶圣陶、陶行知,教育实践者魏书生、冯恩洪、肖川、李镇西等人的作品更值得精读。走近这些大家,阅读他们的名作,不仅能够充实我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思想,丰富我们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方法,更能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人生境界。
《学记》有云:“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我们不但可以在单位有限的时间里阅读学习,在家闲暇时更要珍惜时间进行阅读。只要我们在阅读经典时不盲从权威,结合实际工作进行独立思考,我们的专业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
三、学会反思,一小时的思考胜过一周的忙碌
“缺乏内省的人生不是有价值的人生”,同样,“缺乏反思的工作”只会让我们“年年岁岁花相似”,不会“岁岁年年人不同”。
“知识是奠定教师课堂教学的底气,而思考会给教师带来灵气,一个有底气和灵气的教师在课堂上才会大气,才会表现出教育机智。”
工作中每次我感觉自己取得了一点点进步,那都是在灵魂的镜子前照出“丑陋的自己”之后。
例如去年5月份,学校组织主题班会研讨,我开的题为“春风十里不如你”的主题班会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其他班主任的热心点评,在一片赞扬声中我颇感得意。可是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课后一位有近20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老教师找我沟通,她开诚布公地对我的班会课提出了几点疑问,这些疑问促使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而通过反思,我认识到自己原来对德育的理解是那么肤浅,将考入好大学、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与获得幸福的人生等同起来是多么片面与极端,一个班主任如果视野狭窄、格局逼仄,那么可能她给学生的教育越多,危害就越大。从此以后我对带班,对育人,对教学,更加心怀敬畏了,也更加迫切地想要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了。
反思,有时一个小时,要胜过一周的忙碌。如果我们能在每节课后、每次培训过后、每项育人活动之后都静下心来进行反思,那么我们就会不断更新与进步。
现代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我们漠视教师工作的专业性,用“敬业精神”代替“专业智慧”,用“天然爱心”代替“专业尊严”,那么我们就只能辛苦地走在高耗低能的路上,拼时间,拼体力,拼汗水,却成绩平平。越专业,才能越有幸福感,提升专业能力,也许你会发现你变优秀了,你的世界也变得美好了。
参考文献:常作印《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